首页 理论教育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开放式创新实践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开放式创新实践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教学是第一课堂,除此以外的教育教学环节归类到第二、第三、第四课堂,“四课堂”融通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创新平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新观念、增强自主发展动力的有效载体。

双创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开发:开放式创新实践

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的培养,鼓励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和国际化学习,宽、专、交相结合,提出了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造就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本校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式和新途径,推进“四课堂”融通,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衔接融汇,促进学生个性化、研究化、社会化、国际化学习和发展。

课程教学是第一课堂,除此以外的教育教学环节归类到第二、第三、第四课堂,“四课堂”融通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创新平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新观念、增强自主发展动力的有效载体。其中,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内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素质训练、科学研究、创新实验、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经历、文体活动等;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外、境内参加的各类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以及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第四课堂是指学生在境外参加的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包括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交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3]

课堂教学是浙江大学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实施前期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后期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新模式,要求各专业院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调整,力争建立基本符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www.xing528.com)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权威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科研总经费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十二五”以来,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0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打造卓越教育品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这个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浙江大学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走在全国前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先进的教学设施、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各种形式的竞赛讲座、丰富的校园文化等,都为培养和提升本科生开放式领导力创造了优越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