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明袁崇焕与关内外军事

探明袁崇焕与关内外军事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酬功时,袁崇焕记的首功。请求终制的奏疏同时也条陈关内外防守事宜。最后,朝廷做了分工:王之臣专督关内军事,袁崇焕专督关外军事。按说,王之臣作为经略应节制关内外军事,袁崇焕作为辽东巡抚应受王之臣节制。袁崇焕实权的增加,意味着原来的格局被打破。天启七年,朝廷召还王之臣,罢经略之职,由袁崇焕节制关内外军事,实际上已完全取代了当初王之臣的位置,只是因资历之故,暂以辽东巡抚的身份节制关内外军事而已。

探明袁崇焕与关内外军事

朝廷酬功时,袁崇焕记的首功。在宁远战后,袁崇焕首先想到的是回乡守制。驻守宁远期间,他的父亲逝世,但朝廷以军务在身为由命他夺情视事。大捷后,袁崇焕估计后金一时半刻未能重整旗鼓来犯,因此请求朝廷允许他回乡终制。请求终制的奏疏同时也条陈关内外防守事宜。这份奏疏中谈及选兵、宁远布防、毛文龙等事宜。其一,他提出明朝在辽东的军事用兵不宜太冗太滥,相反要沙汰一些老弱,从现有的十万五千名官兵中精选出八万,其中两万人留在山海关内,六万人布置于山海关外;精兵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辽东战事在经济上对整个国家的拖累,以求达到“永以辽东护神京,不以辽东病天下”。其二,将官的设置最好精减,最好关内一总兵、关外一总兵。其三,至于兵源,袁崇焕认为“南兵脆弱,西兵善逃”,提倡使用辽人,继续孙承宗以来“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其四,在宁远防务上,他建议在宁远城附近增设两个辅城,以为掎角之势,临近各堡增设铳台,配置火器,朝廷也应该着速拨下铅子、火药银,以应付战事之消耗。其五,他从战略上提到毛文龙在辽东战事中的策应问题,认为毛文龙不应远居皮岛,“宜檄居近岛,侦奴虚实”。其六,他提到宁远一战祖大寿等将领的赏功问题。当然,这些请求都得到朝廷的允许,“一切善后事宜,即与覆行”,在此后他主政辽东的一年多时间里也陆续实施了一部分。唯有请求回家为父亲终制的要求被驳回。朝廷批复说:“袁崇焕移孝就忠,拼身固守,全城挫贼,劳绩可嘉,正当夫图恢复,以收全功,何得遂萌归念?不准辞。”的确,盛名之下、万众瞩目之时,怎可引身而退?

在朝野一片称颂声中,袁崇焕不断被委以重任。早在正月接到宁远大捷奏报时,天启皇帝即命“特赐奖谕,仍著该部从优升叙”,并且发了白银十万两犒军。兵部尚书王永光更是对宁远之捷予以高度评价,说“恢边胜算,以宁远为第一功,而灭奴要会,以叙宁远为第一务。文武将吏从此立脚,富贵功名从此发轫”,要求重奖宁远有功之臣。二月,王永光再次上疏请求优叙智勇双全的袁崇焕,“一切关外军事悉以委之”。同日,天启皇帝即命袁崇焕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扎于宁远等处。参与宁远一战的满桂、赵率教,不久后也都实授总兵,加从一品都督同知。朝中有官员提出,既然袁崇焕以佥都御史的身份管理军务,何不干脆恢复辽东巡抚的设置,让袁崇焕充任辽东巡抚?皇帝批示:袁崇焕既已加右佥都御史衔,管事未尝不专,何必一定要任巡抚?表面上看,朝廷何必吝啬一个爵赏,实际上是朝廷鉴于之前经略、巡抚之间的矛盾而做的调整。天启初年经略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间的不和,最终导致了辽东战事的一败涂地。现在,朝廷担心既有高第任经略,再让袁崇焕任辽东巡抚,恐怕会重现当初经抚不和的局面。但是,朝廷终归在那一刻还是更倚重袁崇焕。因此,到三月,朝廷实授袁崇焕巡抚一职,不久加兵部左侍郎衔。(www.xing528.com)

宁远大捷后,朝臣纷纷上疏追究当时不敢救援的高第、杨麒的责任,朝廷遂用王之臣取代高第出任经略,以赵率教取代杨麒出任山海关总兵。但是,经抚不和的矛盾果真出现了。因为在使用总兵满桂的问题上,袁崇焕与王之臣产生了嫌隙。最后,朝廷做了分工:王之臣专督关内军事,袁崇焕专督关外军事。按说,王之臣作为经略应节制关内外军事,袁崇焕作为辽东巡抚应受王之臣节制。然而,大功初成的袁崇焕更受朝廷器重。因此,这样的职责分工,显然提升了袁崇焕的地位而削弱了王之臣的权力。袁崇焕实权的增加,意味着原来的格局被打破。天启七年(1627),朝廷召还王之臣,罢经略之职,由袁崇焕节制关内外军事,实际上已完全取代了当初王之臣的位置,只是因资历之故,暂以辽东巡抚的身份节制关内外军事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