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袁崇焕集》的研究成果

《袁崇焕集》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史》卷二五九有《袁崇焕传》。袁崇焕诗词、文章、奏疏,生前并未结集刊刻。道光年间伍崇曜刊刻《岭南遗书》时,将《袁督师事迹》中之袁崇焕《率性堂诗集》辑刻入内,录诗11首。迄今为止,收录袁崇焕诗文奏稿最全者,为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杨宝霖辑《袁崇焕集》。另有附录5卷,《三管英灵集》卷七之《袁崇焕诗》入“附录卷五”之“存疑诗”。

《袁崇焕集》的研究成果

别集。[明]袁崇焕撰。有198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袁崇焕资料集录》本、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杨宝霖辑校本。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又字自如。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286]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授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考绩入都。时值后金南侵,明军大败于广宁,他单骑出关察阅关内外形势,还京后自请镇辽。二月擢兵部职方主事,不久越级提升为佥事,监关外军。天启三年(1623年)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天启四年(1624年)率兵东巡,进兵备副使、右参政。天启五年(1625年)遣将分居锦州、松山、右屯等地,修缮城郭,开疆土200余里,使宁远为内地。后高第孙承宗为经略,撤锦州等城驻兵。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攻宁远,他布置战守,炮伤努尔哈赤致死,史称宁远大捷。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他一面与后金佯为议和,一面加紧修复锦州等城。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率军攻锦州、宁远,皆为其所败,是为宁、锦大捷。旋受魏忠贤排挤去职。崇祯即位,起授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率师千里赴救。后金用反间计,崇祯误信他有通敌密约,被逮捕入狱,为魏忠贤余党弹劾,被磔死。《明史》卷二五九有《袁崇焕传》。

袁崇焕诗词、文章、奏疏,生前并未结集刊刻。现在能见到袁崇焕的诗文、奏稿,最早附于《袁督师事迹》。《袁督师事迹》初为传抄本,[287]至清嘉庆、道光间,有人掇拾,将其与请崇祀袁督师之呈词等合而付刊。道光年间伍崇曜刊刻《岭南遗书》时,将《袁督师事迹》中之袁崇焕《率性堂诗集》辑刻入内,录诗11首。清同治间,有罗学鹏辑《袁经略集》,全取《岭南遗书》。民国间,张柏桢又据伍本重刻入《沧海丛书》,改书名《袁督师事迹》为《袁督师遗集》。尔后,其子张次溪又编辑《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新增《崇祯二年五月蓟辽督师题本》等3题本、《天启七年三月复汗书》等5书、《隐山》五绝[288]首。民国间,另有后人为纪念袁崇焕而编《袁崇焕遗稿》,全书收录袁崇焕自天启二年(1622年)至七年(1627年)的奏疏9篇、跋文4篇、诗词10首。清初至民国,收录袁氏诗最多的是清代梁章钜《三管英灵集》。梁氏于道光间任广西巡抚时,辑录广西古近人遗诗,于《三管英灵集》卷七辑录袁崇焕诗66首。其来源为平南袁珏所辑袁崇焕《乐性堂遗稿》。[289]198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袁崇焕资料集录》,[290]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搜罗的袁崇焕研究资料,分为10集,其第三集收录《袁督师事迹》,其第八集收录《三管英灵集·袁崇焕诗》,第十集《袁崇焕疏文编年》,著录疏文120篇,[291]起自天启二年(1622年),迄崇祯二年(1629年)。迄今为止,收录袁崇焕诗文奏稿最全者,为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杨宝霖辑《袁崇焕集》。全书5卷,卷一、二为“奏疏题本”,起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二十八日,至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十八日,116题,系从《袁督师事迹》《明实录·熹宗实录》《两朝从信录》等史料中整理出,一些仅有奏疏题目,并无疏文,[292]卷三“塘报、揭帖、告示”,16篇,卷四“书启”,16篇,卷五“杂文、率性堂诗集、补遗诗”。另有附录5卷,《三管英灵集》卷七之《袁崇焕诗》入“附录卷五”之“存疑诗”。[293]辑者对袁崇焕撰写的诗词、文章、奏疏加以校勘、辨伪。(www.xing528.com)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袁崇焕的诗多慷慨豪迈之作,可谓风云气多,儿女情少,是典型的军人之作。诗中有关现实战争和国家命运的主题最为引人注目。但豪迈固自是其本色,哀伤亦无处不在。此皆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忧谗畏讥,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慨叹,对亲人故乡的不尽思念。此类诗感情真挚,自然质朴,因其发自内心,虽无雕饰,却是本色,感染力极强。袁醴庭《醴庭诗话》中云:“先生一代伟人,吟咏乃其小事。”[294]然而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如其人,于诗可知察其人。

袁崇焕的奏疏、书启等,于明末历史研究极具价值。如《奏方略疏》,是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出关考察形势回京后,向明熹宗奏疏防御后金南下进犯明朝的方略,为其任佥事时所上,乃其关于辽事第一疏。[295]奏疏中,详细分析了明朝与后金相对峙的形势,提出加强明朝在北方的战守准备(他提出“以战为守”,并构筑关外防线),奏疏得到明朝廷的重视。其他《天启七年六月初六锦州报捷疏》《遵旨回任兼陈时事疏》等,是研究明代末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要史料。《初乞终制疏》《再乞守制疏》《三乞给假疏》等,除研究袁氏个人的仕途起落外,对研究当时明廷的党派斗争亦有参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