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文人境遇与艺术观念

明末清初文人境遇与艺术观念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廷入主中原以来,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统一稳定的目的,有施行暴政,也有惠民之策。随着清廷统治制度的逐步改善,清初的社会经济和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这一时期的世人已能直面生活,逐步适应或接受了清廷的统治,其生活和思想都是在满清皇权下展开的。总之,清廷一统后的世人生活,伴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固、时间推移和遗民艺术家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呈现出有别于往日而独具清初时期的特征。

明末清初文人境遇与艺术观念

清廷入主中原以来,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统一稳定的目的,有施行暴政,也有惠民之策。随着清廷统治制度的逐步改善,清初的社会经济和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遗民及遗民情结也逐步的淡出历史舞台。从此开始清朝天下一统的局面,对于明朝的怀念者或渐渐老去,或因隔代而作为历史典藏在记忆中。这一时期的世人已能直面生活,逐步适应或接受了清廷的统治,其生活和思想都是在满清皇权下展开的。这种生活状态无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这种生活处境及态度的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明末清初艺术嬗变。

在满清统治之下,原本身为遗民者,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步由反清到顺清,在这一点上以书画著称的石涛,其言行的前后出入就颇有代表性。如上文所述,石涛属明朝王室后裔,随着明亡即出家为僧。或因明亡之际石涛尚年幼,再加之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定,反清势力与日减少,在康熙二十三年和二十八年康熙两次南巡之时,石涛却两次在扬州接驾,逢人称玄烨为“仁圣主”,并画《海晏河清图》来赞扬康熙的“仁政”,并作诗叙述了自己感恩之情,刻印称“臣僧原济”。石涛由最初对清廷的极度反抗到最后对玄烨的称臣,这不仅属石涛的个人举动,更被看作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表现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化,世人在生活态度上逐步面对现实的大转变。

以绘画著称的“清初四王”伴随着王时敏的逐步妥协,其他几位如王翚(1632—1717),也在康熙三十年作《康熙南巡图》,歌颂康熙二十八年清圣祖第二次南巡的盛况,由此受到皇太子胤礽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并和其弟子杨晋一起受清廷所聘用。晚年归故乡,将京城官僚贵族的赠言集成《清晖赠言》记录了自己与清廷上层社会的密切关系,表明自己身处满清皇权的荣耀和成功。王原祁(1642—1715),“清初四王”之首王时敏之孙,在王时敏的支持下,很早就走上清朝仕途,后被召入内廷,入直南书房,成了宫廷画家。经常出入于清廷皇宫,为清圣祖作画,并受到清圣祖的赏识,据传其所用印“图画留与人看”之印文,就出自清圣祖给他的赐诗。晚年更是得宠,官至户部侍郎。先后任《佩文斋书画谱》主编撰官,收集、整理、鉴定了宫廷藏画,并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歌颂清朝之盛世生活。

其次,在书法家中诸如高士奇(1645—1704),年轻时就就读国子监,参加科举考试,后得到满族大臣推举,供奉内廷。因善书法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召入值南书房书写谕旨,并授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据记载,后来高士奇不仅在家乡广置良田,修建花园,还在杭州、北京等地购置大量房屋和地产,并与王鸿绪等人合伙在苏、松、淮、扬等地开设商号,资本不下数百万。[103]查昇(1650—1707),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也因书法受到康熙帝赏识,入南书房。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西河。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充史馆纂修。以书法、经学音韵学等名世。再有陈奕禧(1648—1709)、汪士鋐(1658—1723)、何焯(1661—1722)等等,这些书法家的生活状态,已俨然成为清廷统治之下的正常生活。在关乎明亡或反清问题上已经明显地减弱了许多,因而更带有清初特色。(www.xing528.com)

另外,在戏曲家中诸如沈受宏(1645—1722),字台臣,号白溇。从吴伟业学诗法,兼长诗文,康熙十八年赀补博士弟子。其师吴伟业无论如何挣扎企图掩盖自己的“变节”,但“贰臣”的身份已成事实。所以,如果说吴伟业不是从内心要接受清廷,是被迫无奈而为走上仕清之路的话,那么其弟子沈受宏则是从内心里接受和认可清朝政府。他和易代之际的遗民艺术家不同的是,其心是归于清廷统治的,将自己归为清朝的子民,并开始正常的生活。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其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专以诗文戏剧聊寄余生。最有影响力,也是代表清初戏曲水平之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20岁前后考取县府学生员。后来一直参加考试但从未被录取,但却从未放弃过入仕的念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修《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为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的祭孔活动作准备。次年康熙亲自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选为御前讲经,并撰儒家典籍讲义,在康熙面前讲《大学》,又引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因此受到康熙赏识,破格升为国子监博士。直至后来官至户部主事、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等职。孔尚任结合历史和自己生活,遍访名迹,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他特地到栖霞山白云庵,访问了后来被写进《桃花扇》的张瑶星道士。最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成了他的传奇戏曲名著《桃花扇》。这部艺术巨作亦可以看作是孔尚任在清朝统治下文人和艺术家们对客观生活的写照,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这一时期生活处境的反映。

总之,清廷一统后的世人生活,伴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固、时间推移和遗民艺术家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呈现出有别于往日而独具清初时期的特征。或可以说这些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已经体现出清朝一统的社会环境,其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转变,自然也对艺术观念的嬗变起到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