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壶里有乾坤:揭示中国女性文化与玉石雕的关系

壶里有乾坤:揭示中国女性文化与玉石雕的关系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以《诗经》为传统,以玉比美的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盛行开来。可以说,中国女性自出生起,从发肤到人格品质皆拥有了玉的内涵。石雕和中国女性文化之关系,大约也是认同与期望、歌颂,不过和玉所赞颂的女子之“美”不同,它所颂的是女子之“德”;以玉颂女子用的是比喻,或说是语次,而石雕则是在具象的载体上,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贞节牌坊”。

壶里有乾坤:揭示中国女性文化与玉石雕的关系

有人统计过《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多达1268个,而这些词语中和女性相关的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早在《诗经国风》中便有言:“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大约以《诗经》为传统,以玉比美的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盛行开来。晋代陆机曰:“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南朝梁代丘迟曰:“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李白《南都行》中曰:“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些皆将女子美貌以玉作喻,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中国人以玉形容女性,可以说是全方位而立体的,女性的肢体、身材、面部、举手投足都被赋于了玉的含义。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掌、玉腰、玉骨、玉体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还有非常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冰清玉润、仙姿玉色、粉妆玉啄、瑶环瑜珥、亭亭玉立、冰肌玉骨、抛珠滚玉、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珠圆玉润、冰清玉洁,守身如玉、金枝玉叶,琼枝玉叶、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可以说,中国女性自出生起,从发肤到人格品质皆拥有了玉的内涵。玉与中国女性的相契合是审美方向上的形神相合,呈现的是对中国女性“美”的认同与期望,甚至是歌颂,比之石雕略有不同。

石雕和中国女性文化之关系,大约也是认同与期望、歌颂,不过和玉所赞颂的女子之“美”不同,它所颂的是女子之“德”;以玉颂女子用的是比喻,或说是语次,而石雕则是在具象的载体上,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贞节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皇帝给有贡献的人立的一种碑,用来记载这个人的功绩;而贞节最早指有纯正高洁道德观念的女性。后狭义指“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石雕牌坊。(www.xing528.com)

贞节牌坊大约开始于秦始皇时,巴邑有一个名叫清的妇人早年守寡,“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这大概是统治阶级最早为贞妇树碑立传的事例了。汉、唐两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贞节牌坊倒也没有上纲上线。直到宋代,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出,朱熹将之作为劝人守节的工具,元明时期,理学日趋兴盛(理学的代表即是程、朱,程、朱所言,皆为金科玉律),贞节观念已经步入了“女子贞操”的极端;进入清朝以后,贞节的含义变得十分偏狭了,似乎成了一种宗教,非但夫死守节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尽节,偶为男子调戏也要寻死。总之,女子的生命紧紧维系在贞节上,稍有变故,就要以死全节。“贞节”的意义,在古代历史中发展得越来越狭隘,对女性也越来越偏颇,造成的伤害亦愈来愈大。

对于妇女的贞节,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古代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大抵因为寡妇是鬼妻,亡魂跟着,所以无人敢要,并非要她不事二夫。这样风俗,现在的蛮人社会里还有。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制裁。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才说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寡妇守节,多数当然是思想受了毒害、麻痹后的“自愿”,但有很大的迫于环境、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在内。几十年的寡居,青灯荧荧,孤眠独宿,个中的矛盾和痛苦,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外人所难以知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