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

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即在上述概念框架下,不断形成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将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内容“夯实”。因此,真正好的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应经得起检验并具备一定的文化输出功能,应接受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检验。笔者认为,这是对上述“能说话”“说清楚”“说动听”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可以作为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的具体目标。

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

新时期,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构建势在必行,明确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的目标面向是其中的关键。在此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已形成统一共识,并着手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如已通过课题立项等形式分解开展中国本土素质教育思想的系列研究。其中,在2017年年会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将素质教育英译为“Suzhi Education”的倡议书》,并着手撰写大英百科全书“Suzhi Education”词条,取得了一定经验。笔者认为,在本阶段内,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的构建,核心仍然是要达到学界普遍认为的“能说话”“说清楚”“说动听”[20]这三个关键目标。

所谓“能说话”,就是要基于本土的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形成符合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实际的汉语表达方法。如果像肢解某一具体研究领域一样来展开分析,则应包含基本的大学素质教育研究的汉语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如课程体系、多课堂互动体系)等。该套大学素质的本土表达方法,不应为创新而创新,为与西方不同而不同,反而应主动对接现有的西方概念与理论体系,明确区分与西方若干理论与概念(如“通识教育”)的异同,按照严格的学科规范开展研究,有意识地构建起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总体而言,“能说话”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核心在于要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实现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少到多的研究突破与积累。

“说清楚”则是在上述理论体系框架内,不断“添砖加瓦”、细化研究内容,形成点(概念)、线(理论)、面(具体研究领域)相互连通、研究广度与深度渐次增加的大学素质教育研究领域,甚至形成专门的学科领域。也即在上述概念框架下,不断形成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将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内容“夯实”。其核心是要有效区分全球通行的素质教育基本内容与中国本土的素质教育特色内容,后者将可能包括中国本土对于素质的要求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本土素质教育的影响、中国各历史阶段本土化的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如“书院制”中蕴含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近年来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归纳等)等。“说清楚”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既要通过不懈努力说清楚中国本土大学素质教育与西方的异同,说清楚中国本土大学素质教育对全球学界的核心理论与实践贡献,也要说清楚中国本土大学素质教育未来与全球其他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的“同”与“不同”,全球化共识达成与本土化个性保留等。

“说动听”强调的则是话语质量与传播力的问题。真正好的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应具有高质量特征,其核心检测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足够的传播活力,“创构创立一个新思想、新理念、新表述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好不容易创构起来了,如果不自珍自崇、不能一以贯之地执着地加以理论完善,诚心付诸实践及持续的政策和舆论跟踪配合,再好的新创思想理念,也可能热闹一阵子就半途而废”[17]。如果所创立的本土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质量不高、传播力不足,则可能沦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甚至自我麻痹,缺乏文化竞争力,本土话语体系的构建就会以失败收场。因此,真正好的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应经得起检验并具备一定的文化输出功能,应接受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检验。当然,该种检验并不完全是占领主流学术杂志等传统路径,也应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形成有鲜明特色且具活跃度和传播力的本土话语。比如,历史上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是中国独创、在中国相当长历史阶段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受其影响形成了欧洲的文官制度。类似的经验可以供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的构建参考。(www.xing528.com)

笔者认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构建关键是要立大志、迈大步、向前进,不能再持观望情绪,而是勇敢地走出前几步,最终步入正轨,这“前几步”核心可能在于话语体系“点”和“线”的建设上,如上述提及的素质教育的英文表达、素质教育的本土理论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和影响力提升,取决于五个方面,即创立者要创造“真经”,传播者要“真懂”,实践者要“真用”,接受者要“真信”,在解决时代问题和掌握人民群众上要“真灵”[21]。笔者认为,这是对上述“能说话”“说清楚”“说动听”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可以作为构建大学素质教育本土话语体系的具体目标。以近年来中国高校掀起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例,一段时间以来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大量经验涌现,的确是“一呼而起,久盛不衰”。这为本土化大学素质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绝佳素材。但恰恰相反,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花费大量精力反复介绍西方的各类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等成果,却要么忽视了这一本土成功实践的存在,要么简单将其纳入现有的西方概念框架,而没有按照上述“五真”的要求构建本土话语体系,实在是非常可惜。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亦步亦趋,经历了辗转向多国学习的不同阶段,形成了缺乏本土高等教育自信的持续惯性。但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大国步入强国行列,无论是打造高等教育平原还是下一步攀登高等教育高峰,都不可能缺乏本土元素的支持。因此,话语体系构建的目标达成,也在于理论界与实践界自身坚定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