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终身自我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终身自我素质教育体系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自我教育的过程往往体现为两对“自我”的矛盾运动。

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终身自我素质教育体系

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素质?已经谈了很多的原则和方法,路径,培训和提高自身素质,要依靠优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但是,必须明确最根本的是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培养提高自身素质的第一责任人。只有通过一个明确的目标,系统规划,长期,持续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使自身素质得到更好、更快地提高。因此,不断进行自我素质教育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任务,是自己对自己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人也不能代替;再好的老师也只能起到引导、启示、帮助的作用,路还得自己走;每个人都要有提高自我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努力构建终身自我素质教育体系,主动地、经常地进行自我素质教育。

一、自我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1.自我教育的内涵

自我教育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统一于一身的教育活动。从本质上看,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人们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与教师教育学生的学校教育不同,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由他人承担的,我们把这种由他人承担教育者的教育简称为他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属于他人教育的范畴。因此,统一的、整体的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或者划分更细一点,有4大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人的一生,总是要接受这4个方面的教育,每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了任一方面,都会对人的发展造成影响。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的教育不足,例如有的人缺少家庭教育,有的人缺少学校教育,这只能通过强化别的方面的教育来加以弥补,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弥补。而自我教育则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一旦缺少了,人就难以正常成长。从人的健康发展看,人都必须接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这四位一体的教育,在这四位一体中,自我教育是核心,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补充。人为什么能自己教育自己呢?人为什么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有自觉能动性,能主动认识外界事物,能形成自我意识,能超越自我、认识自己。具体说来就是人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弄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以此教育自己,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也能通过社会交往,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弄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并以社会的要求为标准,教育自己、修炼自己,以适应社会,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出改革或创新的方案,并通过具体实施来创造新事物、新生活,促使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自身也得到高度发展。

在这里,自我教育的过程往往体现为两对“自我”的矛盾运动。一对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矛盾运动。人都有理想,都追求成为一个更理想的人,这就是理想的“自我”。一般来说,理想的“自我”是教育者,现实的“自我”是被教育者,理想的“自我”不断教育现实的“自我”,要求现实的“自我”不断向理想的“自我”前进,逐步变成理想的“自我”。在这里,理想的“自我”越高尚,且又切合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实际条件,自我教育的作用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当然,这里说的高尚不是指职位的高低、权势的大小,而是指对社会的奉献,指较高的人生境界和人格品位。理想的“自我”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在现实“自我”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要受现实“自我”的制约的。理想的“自我”也有一个逐渐明确并且具体化的过程,有时候,理想的“自我”可能脱离了现实“自我”的实际和社会环境的约束,这就需要现实的“自我”给以修正、充实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这里,现实的“自我”转化为教育者,理想的“自我”则转化为被教育者。这种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矛盾统一与转化的运动,就是人的“自我”教育活动。

另一对“自我”的矛盾运动是指主观意识的“自我”与客观现实的“自我”的矛盾运动。人们心目中的“自我”与现实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往往是有矛盾的,人们在实践中经常能感受到这对矛盾的存在,正是这对矛盾推动人们产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精神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只有3种情况:偏高、偏低、基本相符。一般来说,偏高者多,看自己优点多、成绩多,看别人优点少、成绩少。只有通过组织考察和群众评价,才可能获得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也要努力正确认识自己,这就要靠主观“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运动。一般来说,现实的“自我”是教育者,主观的“自我”是受教育者。现实的“自我”来自3个方面,一是自己在实践中感受了“自我”,二是来自组织的教育,三是来自群众的反映。现实的“自我”不断教育自己,修正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使自己有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也常常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认识方面,很多问题,自以为懂了,实际上没有真懂,没有真正把握其实质,因而一碰到具体问题,又糊涂了,这就促使我们要更加刻苦钻研,独立探索,反复实践检验,把它弄懂、弄通,还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是对自身潜能的特点,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三是对自己的人格有一个不断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才能深刻认识自己人格的优劣,从而教育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

2.自我教育的特征

自我教育也叫自我学习,其最本质特征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同一性。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5个特征:

(1)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性、自觉性是自我教育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我要教、我要学,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地寻找和选择教育资源、教育内容。自我教育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强烈的兴趣。自我教育的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对事物寻根究底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自我教育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有了兴趣,自我教育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学者指出:“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因为只有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让自我教育和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热爱自我教育、热爱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深刻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我教育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执着追求。

(2)独立性。自我教育总是独立进行的,教育内容、目标、方式等都是由个人独立决定的。独立性是自我教育的灵魂,也只有发扬独立性,才能使学生成长为独立的主体。独立性是与依赖性相对应的,学生总是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的,随着学生的发展,要逐步减少其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独立性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而是在自我规范的约束下,通过独立思考和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

(3)自控性。教育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活动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人的认识、智慧、情感、意志、性格等得到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要使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及时明确教育目标,提出并实施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排除干扰,及时进行反馈、修正。因此,教育是一个有严格调控的发展过程。同样,要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也必须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要自订目标、自订计划、自我实施、自我修正、自我强化。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状态、教育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并能对教育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努力培养对自我教育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是保证自我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4)内省性。自我教育是一种内在的教育活动,采用的是一种自己省视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己修炼自己、自己思考自己的方法。比如说,为了加强自己的修养,自己规定每天必须总结自己的言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使自己的言行更谨慎、更规范。再如,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自己努力进行独立思考,开拓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自觉的反省自己、开发自己的精神活动。

(5)系统性和随机性。自我教育既有系统性又有随机性,系统性是指自己规定的在较长时期内坚持进行的有明确目标、内容的自我教育。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自我总结,通过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自我教育,有的人有记日记的习惯,这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二是自我探索,对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方调查了解,收集有关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然后求得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是自我修养,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尊重别人,信守承诺等,坚持身体力行,如未做到,则自我检讨,这样长期坚持,使自己达到更高境界。

自我教育的随机性,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受到启发,从而引发随机的自我教育活动。比如看到某人犯了错误,自己就要反思,警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看到别人高尚的行为,就要求自己学习等。又如,看到了某种现象,获取了某些信息,就能启发自己的思考,从中感悟出道理来等。总之,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有用信息,随时随地吸取教育资源,要养成及时做记录的习惯,要把这些随机性、偶发性的自我教育心得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必有较大收获。

二、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的关系

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总是同时存在的,总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从它们的相互作用看,自我教育要以他人教育为引导,他人教育则要以自我教育为基础,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起作用。例如,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等都要通过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感受、体验、领悟才能真正懂得。因此,知识并不仅仅是教师教会的,也是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教”懂的。对于同一个老师讲授的内容,由于各个学生自我教育水平、自我教育的力度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当然,影响听课效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学生原有基础、学习兴趣、注意程度,甚至对教师的态度等,但自我教育能力无疑是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不能只管自己的“教”,也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自教”。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学”,更要重视学生的“教”,不仅要从“学”的角度,也要从“教”的角度要求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教育,学会自己说服自己、自己启发自己、自己感动自己、自己开导自己。总之,要把教和学统一起来,既当学生,又当教师,既努力接受他人教育,又努力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自我教育要主动接受他人教育的引导、启发、释疑等,没有他人教育的引导、启发,自我教育会变成随意性教育、低效性教育。只有把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会有高效的教育。所以,一个自我教育水平高的人,虽然离开了学校,仍然会主动寻求接受他人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接受他人教育,如读书看报、听报告、参加短期培训、参观访问、实地考察、与人交谈、开会讨论等无一不是接受他人教育的好机会,抓住了这些机会,又有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相配合,就一定能够不断发展自己、升华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从发展进程看,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态势。从总体上看,人的一生中,在开始阶段,他人教育处于主导地位,自我教育处于萌芽阶段;随着人的成长,自我教育的成分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甚至会超过他人教育,变成自我教育为主、他人教育为辅,也就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不教”并不是否定他人教育,而是要更好地弘扬自我教育,并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地寻求和选择他人教育,从而在更高水平上把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统一起来。(www.xing528.com)

对于大学生来讲,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逐步实现以他人教育为主向以自我教育为主转化,逐步做到自教为主,同时努力争取他教,主动寻求、选择他教。不仅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也要虚心向同学、同事学习,努力收集有关自己专业方向的各种资料,广泛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好地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这既是以自己为主导的自我教育,又包含有自己主动选择的他人教育,这就是高效、优质的教育。

三、努力构建终生自我素质教育体系

随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自我教育也必须以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即要努力进行自我素质教育,努力构建终生自我素质教育体系。之所以说体系,是因为它涵盖目标、内容、方法、形式、渠道等方方面面,组成了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自我发展系统。

1.要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把努力进行自我素质教育作为毕生的任务,把努力构建动态的终生自我素质教育体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断强化自己作为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从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自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要对自身素质的特征和发展水平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有自我特色的素质教育,不与别人攀比,既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要突出自身特色,发扬自我优势。

3.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提出明确的目标体系,既有总目标,又有阶段性目标;既有对某一方面素质的培养目标,又有对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总目标是长远发展目标,带有战略性和根本性,标准应当高一些,这里的高是指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人生发展境界的高,而不是具体指职位、地位或金钱权势;阶段性目标是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现实可能性,阶段性目标是必须按时完成的目标,有了目标,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由于人的综合素质既以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为基础,更有赖于各方面素质的组成结构、协调配合和相互促进,因此,要在完善素质结构、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上下功夫,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

4.努力开辟自我素质教育渠道,提高自我素质教育效果。首先,自我素质教育是一种全天候、全时空教育,不论是在工作、学习或是休闲、娱乐时都可以进行的教育,它不需要教室或者其他固定的场所,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自我素质教育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心,到处都可以获取教育资源。只要注意观察,处处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启示。其次,要主动寻求、选择并接受他人教育的指导,充分利用他人经验,利用图书资料、报刊、杂志,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广泛吸取教育学习资源,既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又要广收信息、博中取精、开阔思路、激发灵感。要争取学习机会,听报告、参加学术研讨、参观考察等,只要有必要,就要争取参加,而且认真刻苦学习,从观点碰撞中开启思路,寻找新意,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5.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自我特色的自我素质教育的方法和体系。自我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第四章中论述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共同点。但自我素质教育的方法也有特殊性,这里作一些简要分析。

(1)反思是自我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人生的道路很长,要判断方向正确与否,特别需要反思。因此,人人都要学会反思的思维方法,养成反思的习惯,把反思变成自己内在的精神需要。

(2)由于自我素质教育的内容是自己主动寻找和选择的,因此,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眼光敏锐起来,始终保持好奇心,善于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及时捕捉关键信息,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将具有积极意义的外在事物转化为自我素质教育资源。

(3)由于自我素质教育具有独立性、自控性、内省性等特点,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约束自己,集中精力,抓住主攻方向。只有不断提高自控能力,才能保证自我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取得实效。由于自我素质教育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为了提高成效,往往需要物化,需要有物质载体,如文字、图形、声音、实物等才能使其更清晰、更深入,因此,要养成运用文字、图形、实物等激活自我教育过程、记录自我教育结果的习惯。

(4)由于自我素质教育带有随机性,因此要养成在无意中、在随机活动中接受自我教育的习惯,并及时将这些零散的、随机的自我教育加以记录整理,使其系统化。

(5)要坚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这是自我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人类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总结就是回顾、就是思考、就是探索,总结就能深化认识,就能提高水平。总结可以让人们的思路更清晰,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看清现象背后的本质,总结是自己对自己的审查、梳理,可以让人们更自信、谨慎。总结实质上是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内化、升华的过程,是最有效的自我素质教育过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养成做完一件事就及时进行总结的好习惯,把及时进行总结变成习惯行为和精神需要。

(6)要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查阅索引,要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如果有了较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写成文章。无论什么时候,灵感一旦被激发,就要及时抓住不放,随时捕捉思维的火花。要加工整理所有有用资料,并要妥善加以保存,以备随时查阅、调用。这些都是自己劳动的结晶,智慧的成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理应倍加珍惜。

(7)制订终生自我素质教育规划框架。为了使自我素质教育经常化、系统化,有必要制订一个框架式的自我素质教育规划。之所以说是框架式的,是因为自我素质教育总是不断发展的,规划也要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自我素质教育规划框架大致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对自身素质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分析;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体系;三是要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四是要有评价、检验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