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与黄金分割练习

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与黄金分割练习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与面之间的间隙、围合或由面与面之间的透叠会产生出新形,构成时要注意这些新形与原有形之间的关系,以便从形的数量、主从、大小等方面来考虑整个二维图形的均衡、节奏和调和。分割的依据是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使物质形态要素的组合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进而带来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图5-51 黄金分割率课堂练习题目:1.在一张纸上,使用工具画出正方形、黄金矩形、√2矩形、√4矩形,并对其进行各种等量分割和等比分割。

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与黄金分割练习

1.二维图形的构成

可以分为自由构成和逻辑构成,自由构成以审美直觉、个人经验、灵感、想象为载体对物质形态要素进行组合和表现,而逻辑构成则是以物理、几何原理对物质形态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并表达的构成手法。

(1)二维图形的自由构成

1)点、线、面的自由构成(图5-45)。

978-7-111-52455-7-Chapter05-46.jpg

5-45 点、线、面的 自由构成

点的视觉特性及自由构成:单一的点有集中或凝固视线的作用;两个以上的点存在时,由于眼球运动会在视觉上产生运动的感觉;点的连续会产生节奏、方向和韵律;大小不同的点由于深度视觉的作用将产生空间感;不同背景下同样的点会产生面积大小的视觉变化。根据这些视觉特性,点自由构成的方式有点的线化和点的面化。点和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分离、接触、重叠。

线的视觉特性及自由构成:垂直线具有直接、严肃、坚强、上升下降感;水平线有稳定、静止、平衡之感;斜线有积极、飞跃的动势;曲线则优雅而动感。线的自由构成以创造情态为目标,强调线的运动变化,如果有线的群集,一定要包含线段的重复,尤其是斜线,其倾斜角度应尽可能统一,以加强整体变化的节奏。线和线的相互关系包括不连接、连接、交叉。

面的视觉特性及自由构成:面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这里针对几何形进行讨论。几何形中最基本的是圆形、方形、三角形。面的主要视觉特点是围合感和充实感。面和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不连接、接触(点接触和线接触)、重叠(透叠、差叠、减缺、层叠等)。面与面之间的间隙、围合或由面与面之间的透叠会产生出新形,构成时要注意这些新形与原有形之间的关系,以便从形的数量、主从、大小等方面来考虑整个二维图形的均衡、节奏和调和(图5-46)。

在进行面的自由构成时可以参考如下经验:创造动感,寻求图形整体的动态平衡;创造扩张性,寻求动态不稳定的视觉体验;构图时对形作连续的大小变化,寻求活泼动感的构图;面积小的图形更容易成为视觉焦点;三角形具有方向性,能创造凹凸感和锐利感;斜线是有动力的构形,可以用圆形给予阻碍。

2)偶然形构成

偶然形是自然形成的不可重复的形态,可以通过人为操作工具作用于材料的方法获得偶然形,并有意识地选择和组织这些偶然形,获得丰富多彩的二维平面图形。例如,光迹摄影、贴印法和无笔画等(图5-47)。

(2)二维图形的逻辑构成 向心的构成和离心的构成

1)向心的构成:在限定面积之内进行构成操作,逐渐完成充实的画面的构成方法,包括分割、比例和骨架构成。

a.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自由分割。主要是指在有限平面内的分割空间,关注的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分割的依据是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使物质形态要素的组合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进而带来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分割构成一般采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如果加入斜线,一方面可以产生形态变化,更可以创造出动感。同时还可以改变分割线本身的宽度或形状,形成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等量分割以边长和面积的1/2、1/3等作为分割依据,分割后得到的形在形状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面积相同。分割后可以消除一部分分割线,以求形体的融合或合并,由此会产生面积大小不同的成整数比的形,这种单纯的数量关系赋予图形规则和韵律(图5-48)。

978-7-111-52455-7-Chapter05-47.jpg

5-46 面和面之间的关系

978-7-111-52455-7-Chapter05-48.jpg

5-47 通过墨流获得的偶然形

978-7-111-52455-7-Chapter05-49.jpg

5-48 等量分割

等比分割是将二维平面构成中常用的四边形边长和面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割,最常见的是黄金分割(0.618)、根号矩形(图5-49)。

978-7-111-52455-7-Chapter05-50.jpg

5-49 等比分割

自由分割即不设规则以直线、弧线或自由曲线将画面进行分割,自始至终不受任何约束,方向、长度、大小、长度等每个要素都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变化,这种自由要让人感受到精炼敏锐的美感,蒙德里安的作品便属于此类范畴(图5-50)。

978-7-111-52455-7-Chapter05-51.jpg

5-50 自由分割

b.比例是形式美感认识中人们最早领悟的一种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抽象关系,它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和关系的概念,即想确定一个因素的确切位置必须与其他因素进行比较才有可能。同时,比例也是一个模数的概念,也就是说,比例代表的是一个确定的常数,通过这个常数人们可以随时找出事物的规则来。艺术史家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讨论了从埃及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和比例模数应用之间的关系。例如,常用的全身长度等于9个面部长度的形式法则最早出现于拜占庭,之后又经过了历次修正一直沿用到现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比例就是黄金分割律(0.618),它的发现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葵花花盘的形状——从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序相交的螺旋曲线所得出的,可见,生命物质经过生长过程的雕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因此在设计和创造过程中使用它时,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生命的过程。许多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如米罗岛的维纳斯,也可以解释帕提农神庙或君士坦丁拱券一类建筑的空间布局(图5-51)。符合黄金分割的视觉形式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这一点也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获得了相关实验支持,如人们对艺术形式黄金比例的选择和健康人的脑电波振荡之间存在一种契合的可能性。或者可以这样说,黄金分割率已经成为康德所说的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先验的图式。

978-7-111-52455-7-Chapter05-52.jpg

5-51 黄金分割率

课堂练习题目:

1.在一张纸上,使用工具画出正方形、黄金矩形、√2矩形、√4矩形,并对其进行各种等量分割和等比分割。

2.不使用工具,在纸上直接徒手画出上述正方形、黄金矩形、√2矩形、√4矩形以及其内部各种分割形式,例如二等分、三等分、等比、等差等及其组合可能。

c.骨架构成——骨架、基本形、骨架和基本形的组合。

骨架是对基本形进行有秩序感的构成的依据,它可以构成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视觉感受(图5-52)。骨架可以分为重复骨架、渐变骨架和发射骨架。本质上,骨架的划分和前文提到的等量分割和等比分割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这里的骨架划分只是构成操作中的一部分,它需要和填加入骨架中的基本形一起共同形成最终的二维平面图形。

重复骨架,就是将有限画面空间进行等形分割,即划分为形状大小相等的单位。其形式可以分为条纹(垂直、水平和倾斜)和网格(直角相交和斜交)。

渐变骨架,是指将骨架做规则的循序渐进的变动,如疏密变化、阴阳变化、曲直变化等,这种变化能够引发视觉的特殊效果,如空间运动感。渐变骨架的形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条纹(垂直、水平和倾斜)和网格(直角相交和斜交)。

发射骨架,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重复骨架或渐变骨架,可以分为辐射和同心扩展,必须具备一个发射源。

基本形是指填加到骨架中的形,可以是任何形状,可以抽象的基本形为例来研究其与骨架之间的组合,这类基本形包括:圆、四边形、三角形、直线、曲线,即点线面的具体化。

978-7-111-52455-7-Chapter05-53.jpg

5-52 几种基本骨架

978-7-111-52455-7-Chapter05-54.jpg

5-53 骨架和基本形的组合

注:线表示骨骼结构,圆点表示应用在骨骼上的形态。

骨架和基本形的组合,一般来讲,直角相交的网格骨架适合各种基本形,而斜交的网格骨架通常只适合较特殊的基本形。基本形和网格骨架的组合关系分为点位法和空位法(图5-53)。点位法就是将基本形排列在网格的节点上;空位法则是将基本形排列在网格的单元空间内。排列方法可以按照重复、渐变(大小、方向、形状、色彩等)的原则进行。

2)离心构成:决定最初组合的单元形或几何形之后,并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扩展,随着形的增加,最终构成作品的面积也随之增大。

a.单元形的组合。单元形多为基本几何形(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等)的变形及其复合形。变形的方法有扭曲、膨胀、破坏、倾斜、减缺等。复合形的生成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几何形的处理——重复、近似、渐变、对比;二是基本几何形之间组合时的空间关系——重叠、联合、嵌套。单元形态确定之后,按照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构成(图5-54),具体包括:

978-7-111-52455-7-Chapter05-55.jpg

5-54 面与面的交叠和间隙生成新形

对称组合——反射(镜像)、回转、平移、扩大(缩小),或者将上述法则叠加使用,形成生动、丰富而有趣的形态。

重叠组合——合并、透叠、叠压。(www.xing528.com)

连接组合——形的轮廓有重复的部分,形成融合、间隙空间。

分离组合——形各自保持原有特点,处于分离状态。

集中或扩散感的组合——向一点集合或由一点向外扩散的构成,有明显的视觉焦点。

偏倚组合——形偏于一侧,视觉失去平衡,富有张力和动态。

b.单元形的繁殖。在确定单元形的基础上采用自由组合、线状发展、面状发展、环状结构、放射状结构等构成方法进行繁殖群化操作(图5-55)。

978-7-111-52455-7-Chapter05-56.jpg

5-55 单元形的繁殖

978-7-111-52455-7-Chapter05-57.jpg

5-56 三维点线面的自由表现

2.三维形体的构成

(1)三维中点线面的自由表现 与二维点线面的自由构成相比较,三维中的点、线、面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三向度的组合和运动——弯曲、延展、折叠、剪形等,设计者根据个人的审美直觉、经验、灵感和想象对点、线、面进行组合和表现,如果加上材质、色彩、观看者在观看时的运动和时间这些因素,三维组合所能产生的变化将更加丰富和生动(图5-56)。

(2)几何形体表现 几何形体本身具有潜在的逻辑性和精确性,有很强的表现力,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包括立方体、柱体、椎体、球体等,可以通过变形、加法创造、减法创造来获得更加丰富的形体。

1)基本形体的变形(图5-57)。

基本形体变形的方式包括:扭曲、膨胀、倾斜、盘绕。

2)减法创造:对基本形体进行分割、切削从而形成新的形体(图5-58)。

分裂:使基本形断裂,像成熟的果实绽开一样,表现内在的生命活力。分裂是在一个整体上进行的,通常用直面或弧面对基本形体进行简单分割。

978-7-111-52455-7-Chapter05-58.jpg

5-57 形体变形

破坏:在完整的形体上进行人为破坏。

退层:使基本形体层层渐次后退。退层处理常见于高层建筑形态,可以打破呆板外形并保证各层的采光需求。

切割移动:将直方体按照一定比例切割,从而获得多个新的形体,再运用这些新形体进行各种组合设计,产生丰富的形体。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各个形体的总和体量相同,同时各个形体之间有一定的模数关系。

3)加法创造:使用简单的形体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形体。

连接方式包括:相贯、楔入、支撑(图5-59)。

构成方式包括:相似、接近、渐变、重复、对称、线性构成、中心、放射、框架网格(图5-60)。

978-7-111-52455-7-Chapter05-59.jpg

5-58 减法创造

978-7-111-52455-7-Chapter05-60.jpg

5-59 加法创造

978-7-111-52455-7-Chapter05-61.jpg

5-60 空间框架网格

3.空间构成

空间是点、线、面、体所存在的场所,而由点、线、面、体的围合所产生的虚空部分同样成为空间。研究空间实质上就是研究围合成为空间的那些平面、线、体等形态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关于空间本书另有专门章节进行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4.形态构成语法

形态构成的深层形式如比例、对比、调和、均衡、韵律、简洁、秩序等,事实上最终凝结为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或者形态构成语法。通过对这些法则进行分析,可以将之分为两类,即表现二维和三维空间中各种物质形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现各要素之间的力(视觉力)。

(1)空间中的关系 形态构成实质上是各种表层物质形态要素——点、线、面、体、材料、色彩、光影等按照某种美的规律在空间中有机地组织和统一在一起,构成一种空间结构关系,通常可以用比例、对比、和谐、均衡、统一等概念来定义这种逻辑关联性。以建筑艺术为例,建筑形体本身的檐口、拱肋、台基、柱式等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虚(如门窗洞口)与实(如墙体)、轻与重、向上与向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内部空间组合以及家具楼梯、内部装饰之间的色彩、花纹、光影、肌理等关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空间结构,影响着建筑的整体美感。

1)比例与尺度。形态构成中的比例可分为:固有比例、相对比例、整体比例。固有比例是指一个形体内在的各种比例:其长、宽、高的比例。相对比例指一个形体和另一形体之间的比例,如一个高瘦的人和一个矮胖的人之间的比较。整体比例指组合形体的特征和整体轮廓的比例,取决于各个形态要素的数量、大小、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以求异为目的的比较,通过属性相反的形式的对比,如形态要素或要素之间关系或物理属性之间的对比——尺寸、重量、体积、数量、形状、简洁性、规则性、颜色、色调、方向性、朝向、位置、连续性或节奏和重复。另外还有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对比,这些对比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对比有可能产生混乱、骚动和不稳定,需要加入控制和重点进行调和,以产生明确和统一的效果。

3)统一和变化。统一是指通过各种构成手法的结合运用——平衡、对比、比例、重复、节奏等获得一种完整的感觉。变化则是指在重复的单元中加入不同的单元,或者对同一单元做少量的改变,同时不影响特征和整体性。

4)节奏和韵律。节奏是指形态元素的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能够在整体中产生不一样的美感。

(2)空间中的力 除了空间中的关系之外,空间中的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成语法。所有的组织、运动以及空间中关系的形成,都可以归结为“力”的作用。视觉艺术品的构成,实质上就是将力重新组织起来以达到最合理的样式。那么,空间的力有哪些作用样态呢?这可以从形式美法则或者构成语法中的均衡或平衡的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人们在知觉形态时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对秩序的要求,而“人的秩序感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平衡感,它使我们知道根据地心引力的作用和周围环境中所看到的一切来确定哪是上方哪是下方”。平衡则由两个主要的要素决定,即重力和方向。

由位置引起的平衡,包括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下方的事物重力要大于上方的事物,右方的事物重力要大于左方的事物。此外,空间位置的重力也受到“杠杆原理”的影响,即一个视觉要素越是远离平衡中心,其重力就越大。重力还取决于形状的大小、色彩与个人偏好。图5-61是对塞尚的画作“静物”的分析。

978-7-111-52455-7-Chapter05-62.jpg

5-61 对塞尚“静物”的分析

a)构图的基本形 b)层次关系 c)整体格局 d)力的平衡

方向的产生也是由于力的作用。形体方向性的产生主要依靠的是各形体的轴线,轴线是指一条想象中的线,它穿过形体最长的那一维方向的中心,显示了形体的主要特征和最强的动感(运动趋势)。在一个具体的形态构成中,各种力的相互支持和相互抵消形成了整体的平衡。

978-7-111-52455-7-Chapter05-63.jpg

5-62 轴线关系和力

形态构成操作中,应该首先分析各个形体的特征,建立主导形体、次要形体和附属形体的关系,仔细定位各个形体的轴线,将轴线放在空间中合适的位置,建立视觉连续性,并使各个体块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同时致力于发展一种视觉结构感。这种视觉结构感涉及比例关系、各体块轴线之间的张力以及各个平面之间的关系,关注整体形态,而不是局部细节,从各个视角进行审视,外部形状的各个方向的力应该都是平衡的(图5-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