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建筑设计:形态构成与建筑构成

园林建筑设计:形态构成与建筑构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态构成的原理是将客观形态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要素,研究其视觉特性、变化与组合的过程。基本形态构成包括平面、立体—空间、色彩三大构成。在建筑设计领域内,主要关注的是形态构成中高度抽象的形与形的构造规律和美的形。学习形态构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形态构成的自身规律;二是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形态构成原则。前者是形态构成的造型问题,后者则是形态构成的审美问题。

园林建筑设计:形态构成与建筑构成

建筑设计学习阶段中,为提高建筑艺术素养与创作技巧而进行一些专门针对形态构成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完全必要的。形态构成的原理是将客观形态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要素,研究其视觉特性、变化与组合的过程。基本形态构成包括平面、立体—空间、色彩三大构成。形态构成的学习,是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开始,以基本形为基础,通过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形的创造,从而获得造型能力的提高。在建筑设计领域内,主要关注的是形态构成中高度抽象的形与形的构造规律和美的形。就建筑设计而言,大至平面、体型,小至梁、柱、门窗、花饰、铺地等细节,都可以作为造型要素,而运用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方法把这些要素组织起来,使它们符合形态构成的规律,创造美的建筑从而提高造型能力,这就是我们学习形态构成的目的。

学习形态构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形态构成的自身规律;二是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形态构成原则。前者是形态构成的造型问题,后者则是形态构成的审美问题。但从历史的发展中,可清晰地看到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简略概括如下。

(1)古代建筑所表达的乃是一种具有典型意味的程式美,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的美。生产力的落后、建筑技术的长期停滞,使得古代建筑匠师们能够在无数次的重复实践中,进行丰厚的艺术积累,造就成某种程式化风格的尽善尽美,体现出那个时代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的柱式及其组合,便是这种程式美的具体体现,而隐含于其后的则是对完美与至纯这一审美理念的追求。在柱式的演变中,渗透着对人体自身的赞赏,而柱式中一系列的比例关系与线脚组合便构成了柱式这一建筑程式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开间变化,体现着中正至尊的传统观念;屋顶的出挑、起翘则是在排水功能的基础上,对“如鸟斯翼”般轻盈形态的艺术表达,它们同样以“法式”或“则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传承于世。“庭院深深深几许”“风筝吹落画檐西”……这种通过建筑环境烘托和强化诗词意境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审美情结。

(2)工业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审美观念的重大改变。机器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工艺美对传统的手工美产生着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建筑领域。“少就是多”,“形式追随功能”……于是,人们从包豪斯校舍,从巴塞罗那展厅以及流水别墅等作品中,体验到了建筑的功能之美、空间之美、有机之美等等。在与现代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广泛沟通中,现代建筑的发展更是各树一帜,流派纷呈:理性的与浪漫的、典雅的与粗野的、高技术的与人情味的、地方的与历史的等等。他们所呈现与形体艺术表现中的多姿多彩,也就成为现代建筑在其蓬勃发展中审美观最为直接的表达。(www.xing528.com)

(3)时至今日,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高度发展的信息传播,环境问题的凸现以及地区文化的兴起等等,促成了当代建筑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现代建筑早期所提出的某些原则已经受到挑战,人们所惯于接受的建筑构图原则已难以解释建筑审美中一些新现象。人们不再介意建筑形式上的稳定感,却从它的不稳定中获得了新的体验;一个从正中“开裂”的建筑形体,一个横平竖直的建筑平面中某一部分的“突然”扭转,会使人领略到特异和突兀之美;建筑师可以把复杂的古典柱式、线脚与现代的玻璃、金属材料并置,以求一定历史内涵的表现。这些现象说明: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建筑审美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现代建筑在审美观念上,明显地表现出多样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在造型手段上,更为注重几何形体的应用和它们在抽象意味上的表达。

由上可知,形态构成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抽象了的形以及形的构成规律。而形态构成通过物理、生理和心理等现代知识、对形的审美所进行的分析和解释,则对我们认识、把握现代建筑的审美特点与趋向具有重要的密切关系和发展意义。

本节主要述及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建筑造型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