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收藏和陈列─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

历史收藏和陈列─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博物馆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的收藏和陈列都会有独特的标准与观念,而收藏与陈列也是创造对象价值的重要过程。博物馆借着收藏和陈列,安排了物的次序及分类。为了保存原国王图书馆的风貌,原来收藏的6.5万卷书籍、2万册单行本以及400份书稿在这里被放入一个高达17米的6层玻璃方塔中。图3-2乔治三世的“国王图书馆”,1827年图3-3搬迁后的“国王图书馆”,1998年可以说,艺术品的陈列同时也是陈列的艺术。

历史收藏和陈列─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

博物馆历史进程中,每个时代的收藏和陈列都会有独特的标准与观念,而收藏与陈列也是创造对象价值的重要过程。博物馆与对象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对象必须经过有秩序的累积,才能显现历史的意义。博物馆借着收藏和陈列,安排了物的次序及分类。博物馆从19世纪开始试图精确地把自然与艺术的历史原貌通过展览显现出来,20世纪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史的范畴,创造了研究社会的物质的文化。相应地,博物馆建筑内部形成了沿专业线路编排的引导流线,外部采用象征性的建筑学装饰来展现不同的藏品分类。本书上篇中曾提及过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近现代的博物馆建筑案例当中,用象形暗喻博物馆藏品内容的手法也是屡见不鲜。

图3-1 威尔顿之家的双立方室

陈列与收藏深刻影响着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只要看看鲁道夫二世的布拉格皇宫[6],就可以看到一个经过刻意改建的收藏重要物品的空间。类似的还有威尔顿之家(Wilton House)的“双立方室”(double cube room)艺术空间(图3-1),同样是试图设计建筑框架来适应藏品的陈列。在伊戈·琼斯(Inigo jone)的设计中(后来由他的侄子把这个设计变为现实),制造了一个完美的几何方案来陈列彭布罗克郡伯爵的范迪克(Van Dyck)的肖像。[7]1677年阿什莫尔去世之前提出只要建立一个特殊的建筑(1683年成为阿什莫尔博物馆)来存放他的收藏品,那么所有的私人收藏就可以捐赠给牛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18世纪10年代的人类学博物馆(Kunstkamera),也是专门为了收藏沙皇的藏品而建的[8]。设计者将人类学博物馆设计成一个有两翼的建筑结构右翼是一个图书馆,而左翼则是物品收藏),这种形式会让房间获得最充分的自然光照[9]。尽管也有许多不同的例子,但可以说藏品自身的尺寸和形态直接决定了许多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建筑的空间被塑造成容纳特定藏品的形态,同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能接纳为收藏和陈列特别的藏品所需的特别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决定博物馆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陈列技术也影响着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例如,早期数量繁多的博物馆其实就是皇室贵族的私人藏宝屋,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陈列架和相框定义了的建筑空间。在阿姆布拉斯宫(Ambras)的费迪南德二世的艺术典藏室(Kunstkammer),正是盒子、柜子、抽屉盘子桌子和架子的使用定义了空间。[10]新发明的陈列和收藏方式也会影响这些展览空间的布局。例如,在18世纪的皇家储藏室开始使用更先进的陈列技术,把鸟,兽悬挂在天花板下面。[11]19世纪大英博物馆的国王图书馆采用新的螺栓加密技术来保护乔治三世的65 000本藏书。1872年,不列颠博物馆的图书馆的一位助理,罗伯特·克朗(Robbert Crowtan),记载了这些加密技术的结构:每个容器的锁和钥匙都和上下相邻的容器相连,环环相扣(图3-2)。[12]1998年,新的大英图书馆终于落户在伦敦市中心北部。这座耗资5.11亿英镑的现代建筑大厅当中设有一座茶色的玻璃塔,就是著名的“国王图书馆”。为了保存原国王图书馆的风貌,原来收藏的6.5万卷书籍、2万册单行本以及400份书稿在这里被放入一个高达17米的6层玻璃方塔中。玻璃塔矗立在大厅的中央,直达楼顶,所有书籍都书脊向外。透过茶色的玻璃,从大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欣赏到古色古香、华丽壮观的国王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书架、内部电梯,很方便地取得读者所需要的书籍。可见,甚至是古老的陈列和收藏方式,仍然会影响到当代的建筑空间。(图3-3)

图3-2 乔治三世的“国王图书馆”,1827年(www.xing528.com)

图3-3 搬迁后的“国王图书馆”,1998年

可以说,艺术品的陈列同时也是陈列的艺术。19世纪时博物馆不再满足于按无系统性的罗列,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展览方式。如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ies Wilson Peale)在纽约州西点附近挖掘出一具古代乳齿象的骨头,他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将这副骨架组装在一起,然后在他的博物馆内展出。[13]1895年后卡尔·阿卡来(Carl Akeley)[14]尝试使用标本和三维展品,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博物馆采用大量的环境动物标本,是空前的现实主义陈列手法。同时期的布卢克林儿童博物馆(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第一个儿童博物馆),革新地采用缩放过的展品和活动标签,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世界

从橱柜抽屉到挂钩、挂绳、三维模型,到当代互动式的展出,博物馆的空间一直都在被陈列技术与收藏模式所改变。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些陈列技术与收藏模式使得博物馆解决了在有限的相对较小的展览空间陈列大量的展品的问题,提升了博物馆的情感体验,把珍贵的收藏或者文化带近大众,让博物馆成为戏剧化的场所和视觉的盛宴,让博物馆成为活跃的可分享情感的空间,让博物馆成为一个让观众体验另外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地方。如果说在对大众开放的近现代博物馆中,陈列和收藏可看成是馆方与观众信息交流的技术,那么正是因为这些藏品与观众信息交流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在几百年以来一直不断地为博物馆所采纳,博物馆才能够成为今天可行的、有感染力的、多重含义的、信息丰富的博物馆。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的学者专家把博物馆看成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媒介,总是会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