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新的博物馆学语境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新的博物馆学语境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建筑学方面的作家则专注在博物馆建筑物的美学意义,或者在它如何处理照明和交通等美术馆实际面临的问题。[16]邓肯这段话很清楚地指出博物馆处在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心”指的是博物馆做为以收藏内容为基础的机构,这是当博物馆放在博物馆学的范畴时所有讨论的起点。这就把博物馆视为以设计手法来表现的形体。当博物馆在建筑设计领域被谈论的时候,建筑本身的视觉效应和给人的心理感受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新的博物馆学语境

从前文提及的艾雷曼和叟马累·史密斯的言辞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话语背后反映了博物馆界长期以来和建筑界之间存在着某种似乎约定俗成的关系,即博物馆界的博物馆学应该是对建筑里面的东西有兴趣,至于建筑本身的问题则是建筑学领域的事情。美国艺术史教授卡罗尔·邓肯(Carol Duncan)在研究西方公共美术馆的发展时,已经注意到美术馆在相关文献的讨论中通常只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把重点放在它所收藏艺术品上,另一个是把美术馆看作是有特色的建筑物。在1995年出版的《文明化的仪式:公共美术馆之内》(Civilizing rituals:Inside public art museums),邓肯曾谈到,博物馆若不是指独特且具有价值的收藏内容,就是被当作一件非凡的建筑作品,而这两种意义之间几乎是互相独立的:

以博物馆的目录为例来说,它们大多只涉及收藏品的内容。而“内容”通常是指独特和有价值的物品累积,而不是指一个地方。至于介绍有名收藏家的书籍做法也极类似,一般多在陈述收藏者如何得到他的艺术品。……同时,建筑学方面的作家则专注在博物馆建筑物的美学意义,或者在它如何处理照明和交通等美术馆实际面临的问题。在当收藏过程的本身和收藏品被讨论时,美术馆环境的本身反而常被忽略,好像这样的空间是中性或隐形的。[16](www.xing528.com)

邓肯这段话很清楚地指出博物馆处在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心”指的是博物馆做为以收藏内容为基础的机构,这是当博物馆放在博物馆学的范畴时所有讨论的起点。举例来说,美国博物馆学者乔治·艾里斯·博寇(George E.Burcaw)在《博物馆这一行》(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这本很有名的博物馆学导论书里,给博物馆下的定义就是“基于搜集对象、维护永久搜藏而成立,并根据这些搜藏来进行教育工作的机构”。[17]而“身”则是指博物馆建筑,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中的定义:博物馆建筑是指专门为博物馆工作设计建造的建筑,它既可以是包括博物馆各项工作用房的一幢综合建筑,也可以是由陈列馆、库房、研究室、办公楼等多幢建筑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这就把博物馆视为以设计手法来表现的形体。当博物馆在建筑设计领域被谈论的时候,建筑本身的视觉效应和给人的心理感受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吴焕加教授,去德国参观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新馆时曾经说:“我完全不理睬陈列的美术品,只注意建筑本身,上下、前后、内外,仔细打量著名英国建筑师斯特林所设计的这座80年代的新作品。”[18]笔者自己也深有体会,2006年暑期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的学术交流期间,当来到博物馆岛上贝聿铭设计的新历史博物馆门前时,队伍中艺术系的同行者一头扎进了馆藏中,而建筑系的同学们则是绕着建筑本身走了一圈又一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