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大学书法社特邀大师李鹤年先生,曾举办书法展并封笔

南开大学书法社特邀大师李鹤年先生,曾举办书法展并封笔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是一九八〇年,李鹤年先生的书法展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举行。李鹤年先生是吴玉如先生门下成就最高的弟子,他在书法上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我第一次见到李鹤年先生,大约是在一九八四年的冬天,我和魏立刚同学一道去请李先生为南开大学书法社讲课。李先生轻易不在人前写字。李鹤年先生篆书算起来,李先生也已八十开外了。前两年,听说李先生已经对外宣布“封笔”了。

南开大学书法社特邀大师李鹤年先生,曾举办书法展并封笔

李鹤年先生早年曾是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的毕业生,但这一经历并没有让他平步青云,反而让他吃尽了政治的苦头。阴差阳错,他成了一位书法家,这恐怕非他事先所能料到的吧。

大约是一九八〇年,李鹤年先生的书法展在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举行。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对书法知之甚少,只是凑热闹地看了一遍。记得在许多展品中都贴着红条,注明以若干元被某某先生买下,其中有一幅标价为三百元,这对于工资只有三十多元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我只花了三角钱,买了一套印有李先生作品的书签。

李鹤年先生是吴玉如先生门下成就最高的弟子,他在书法上的功力的确非同一般。应该说,他的小篆、隶书成就是在乃师之上的,但行草的气韵则稍逊于吴玉老。他对吴玉如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当提起吴先生,他都要落泪。他收藏了许多吴玉老的书法精品,可惜大多都在“文革”中散失了。

李先生在“文革”期间,曾一度下放到煤厂劳动,但他仍坚持研习书法,没有纸,就用旧报纸以小篆书体书写毛主席诗词。

我第一次见到李鹤年先生,大约是在一九八四年的冬天,我和魏立刚同学一道去请李先生为南开大学书法社讲课。李先生虽然是一介平民,但却很讲究仪表和风度,脸刮得很干净,头发一丝不乱,戴一副金边眼镜,眼睛非常有神,在和蔼、谦逊的微笑中又透着几分威严。出门的时候,李先生伸出胳膊,让家人帮他穿上大衣,把南开大学教师(李先生是南开大学的兼职教授)佩戴的红色校徽别好,从容地和我们下楼。那天,李先生和我们一样,也骑自行车,我们说用自行车带他,他说:“不用,我身体好,年轻时我还是南开大学的运动员呢!”在路上,李先生问我:“你是哪个系的?”我说:“是政治学系的。”他笑了,说:“那好,咱俩还是同学呢!我上大学时读的也是政治学系。”

李先生很健谈,讲课时声音洪亮,底气很足,而且语气中总带有一种神秘感。听李先生讲课,是很难轻松起来的。

李先生轻易不在人前写字。他写字一丝不苟,非常精细,即使是行书,也写得很慢很慢,围观的同学不得不屏住呼吸,心里为李先生着急。(www.xing528.com)

李先生是天津文史馆的馆员,课徒鬻字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每次去他家里,都能在显眼处看到他自订的润格,下面注明:“亲朋好友一视同仁,请恕老病。”因此,我虽然去过李先生家好几次,但一直未开口向李先生求过字。

一九八七年秋天,魏立刚同学来天津办展览,我陪他去拜访李先生,见到润格上又加了一条:“请教书法者每小时十元”。我们看到这一条,也就不敢贸然向李先生请教书法了。李先生也不谈书法方面的事情,只是微笑着和我们谈他小时候的事情。其中提到现在的油条不加矾,炸出来都不脆,不如他小时候,油条即使放凉了,放到火上稍稍一烤,吃起来仍是香脆香脆的。李先生就是这样,恪守自己的规矩,这种观念从他的书法中也同样体现出来,他的字处处讲求法度,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在天后宫举办的展览中的一些作品,盖着“平生得意之作”的图章。这些作品,的确直逼古人,庶几乱真。

李鹤年先生篆书

算起来,李先生也已八十开外了。自从那次和魏立刚同学拜访过李先生之后,我再没有见过李先生。前两年,听说李先生已经对外宣布“封笔”了。果真,从此之后,就很少见李先生露面,这也说明,李先生的精力已大不如前。说真的,李先生也确实应该好好静下来颐养天年了。

祝李先生长寿

1995年7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