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城市史修订本:宋版蜀刻书风行海内外

成都城市史修订本:宋版蜀刻书风行海内外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末五代时,大批知识分子避难于蜀,成都印书业出现盛况,雕刻了大批历史文化典籍,诸如佛经、经、史、子、集等大批书籍。宋代官刻图书,以《大藏经》《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四部巨著规模最大,影响深远。而四川刻印了除《文苑英华》以外的3部。因此,即使是私坊家刻书籍,也保持了较高质量,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被称为“蜀本”“宋版”。总之,蜀版书被后世视为珍宝,称为最善本。

成都城市史修订本:宋版蜀刻书风行海内外

唐代成都已出现雕版印书业,中和三年(公元849年),柳玭任官成都时,“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成都雕版书籍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而且远输日本,如日人所藏西川印子刻本《唐韵》五卷、《玉篇》30卷等。唐末五代时,大批知识分子避难于蜀,成都印书业出现盛况雕刻了大批历史文化典籍,诸如佛经、经、史、子、集等大批书籍。毋昭裔居后蜀相位后,组织人雕刻《文选》《初学记》《白民六帖》等书,雇工雕版;同时还开学馆,雕《九经》诸史,蜀中学风大振。

宋代四川经济发展超过唐代,印书业也呈现久盛不衰的局面。由于读书人多,书籍需求量大,因而官刻、私刻作坊遍布全川。官刻书籍,均设校勘、监雕、印造之职,并颁之官学,供士子阅读。私刻称坊刻,后蜀相毋昭裔子孙、成都辛氏、临邛韩醇、李叔仅、蒲江魏了翁均为成都地区著名刻书家;广都费氏进修堂,裴宅,西蜀崔氏书舍,都是著名刻印作坊,而以成都为刻印中心。宋代官刻图书,以《大藏经》《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四部巨著规模最大,影响深远。而四川刻印了除《文苑英华》以外的3部。以刻印《大唐经》(又简称《开宝藏》)为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敕令益州雕刻《大藏经》,共5048卷。刻板130000块,历时13年,至太平兴国八年(903)竣工,运往开封印刷;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佛经总集。这部佛经巨典,先后被赠送西夏、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亚洲雕版印刷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坊刻本亦重质量,专门设置校正、录正、印行等职,分工负责。为昭信用,书本卷首、卷尾还注明印行作坊名称。由于坊刻本较多,竞争激烈,为保护版权,还报官批,禁止翻刻。因此,即使是私坊家刻书籍,也保持了较高质量,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被称为“蜀本”“宋版”。其特点是:字体端庄,精校精刻,墨优纸好。如广都费氏刻印的大字本《资治通鉴》294卷,世称龙爪本;传之今日的宋蜀刻《春秋经传集雕》,字大如钱,墨光如漆,清香沁鼻,均为学者赞美。总之,蜀版书被后世视为珍宝,称为最善本[1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