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潭手工汤包制作技艺笔记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潭手工汤包制作技艺笔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新昌汤包,最有名的要数澄潭手工汤包,其特点是皮薄透明,肉鲜味美,因为皮子很薄,肉馅又比较多,因此从包好的汤包外面能清晰地看到肉的鲜红。澄潭手工汤包多数为肉馅。在经济全球化和工艺现代化的冲击下,各种汤包制作机器层出不穷,澄潭手工汤包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澄潭镇原来有多位手工汤包师傅,但如今,多数已故。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潭手工汤包制作技艺笔记

在传统端午佳节,许多地方的人们是吃粽子过节的,而在我们新昌,却很少有人吃粽子,而大多是吃汤包(即馄饨),这为新昌特殊习俗。据《新昌县志》记载,原来,新昌人以前过节也吃粽子,有“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之谚。但相传明朝年间新昌连年干旱,百姓要求赦免钱粮,钦差来查,恰逢端午,县官通知各家都吃面片汤过节,遂获准赦免钱粮,端午节也由此改吃汤包。这习俗就沿袭至今,一直未改。

说起新昌汤包,最有名的要数澄潭手工汤包,其特点是皮薄透明,肉鲜味美,因为皮子很薄,肉馅又比较多,因此从包好的汤包外面能清晰地看到肉的鲜红。看起来吹弹即破,让人垂涎三尺。如果有机会去澄潭古镇,走走石头砌就的古街,看看老街两旁砖木结构历经百年的老屋,再来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汤包,那滋味真像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优哉游哉的古代,真一个“美”字了得。

澄潭汤包味美,操作看似也不难,也是在面粉里加适量的水、碱,再和成面团,擀成薄皮,切成小方片。在这个过程中,擀皮是个技术活,因为这皮要擀得相当薄,且又有韧性,机器是无论多先进,也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擀好皮后,接下去是做馅。选择上好的新鲜猪肉,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剁成碎茸,配以葱、盐、味精等,再将馅裹入汤包皮子内,包起来。最后一步就是煮,锅内烧好沸水,将包好的小馄饨下入沸水中煮几分钟,再放入紫菜、虾皮、葱等佐料,捞出后装在碗中即可。

澄潭手工汤包多数为肉馅。但现代人讲究多样吃法,汤包馅也丰富多样,还有蒲瓜、豆腐干、葱头等,切成细末,用油一炒,芡上山粉,美其名曰“素汤包”。倘若加上一些肉末,就谓“荤素汤包”。又别出心裁地做出菜干汤包、笋干汤包等,真是名目繁多,风味别异。汤包不仅可以煮着吃,还可以蒸着吃、油炸吃,全凭吃者的口味。以前,汤包只在端午节当天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随便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吃到。只是手工制作的汤包,要到澄潭古街才能吃到。(www.xing528.com)

经济全球化和工艺现代化的冲击下,各种汤包制作机器层出不穷,澄潭手工汤包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手工制作传统小吃的经济效益不如流水线作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人再选择学习传统手工汤包制作技艺。澄潭镇原来有多位手工汤包师傅,但如今,多数已故。现在,胡胜英和张乜燕两位传承人分别在澄潭老街76号和澄潭中街108号开了澄潭汤包店,传承着古老的手工技艺。

(刊登于2013年8月20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