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工榨面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榨面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新昌、嵊州一带乡民常以榨面作为馈赠佳品,或送之产妇,或赠之长者,或赠之亲友,以示吉祥如意。新昌、嵊州两地,至今仍盛行以鸡蛋榨面招待女婿或宾客的风俗。新昌的手工榨面主要分布在梅渚镇后山根、下田、上山、下山泊、嵊州殿前一带。梅渚镇后山根村的手工榨面制作技艺还申报了第五批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的手工榨面俗称“粉丝面”,即通常所称的米面。

手工榨面制作技艺: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榨面又名米粉干,产于越乡——浙江新昌县、嵊州市一带。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新昌、嵊州一带乡民常以榨面作为馈赠佳品,或送之产妇,或赠之长者,或赠之亲友,以示吉祥如意。新昌、嵊州两地,至今仍盛行以鸡蛋榨面招待女婿或宾客的风俗。即使现在,许多新昌、嵊州的游子出门在外常常会想起妈妈做的笋干鸡蛋榨面,味道特别好,更透着笋干菜的特有香味。

新昌的手工榨面主要分布在梅渚镇后山根、下田、上山、下山泊、嵊州殿前一带。梅渚镇后山根村的手工榨面制作技艺还申报了第五批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渚镇后山根村位于新昌城西10公里处,龙头山脚下,四周邻村相连,土地肥沃,交通便捷。因在龙头山脚下,素有藏龙卧虎之称,现也有“状元”地名。关于此地名还有另一则典故: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村民上京赶考,父母为了让儿子考出好成绩,省吃俭用让儿子赴考时吃了一碗面,后中了状元,就有了“状元”地名,榨面也从此出名。

新昌的手工榨面俗称“粉丝面”,即通常所称的米面。此面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剂,成品形似圆盘,细条均匀,烧煮方便,荤素两可,其口感滑爽柔韧,配之以佐料,风味独特。经测定此面既不失大米之主要营养成分,更具瘦身健美之功效,被誉为“江南第一面”,是当地产妇传统主食,也可以作为长者祝寿的礼品。梅渚镇后山根村一带制作的榨面颜色透明,看起来不白,呈肉色,但久煮不煳,是馈赠外地亲友的一款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

榨面的种类大致分为粗板、中板、细板。面的质量很重要,要选择上好的优质早米,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做,在太阳下晾晒而成。因此面的工序从磨粉、蒸粉子,到晾晒面饼,道道精细,面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加上佐料就可以吃了。

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吃榨面,是新昌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据《新昌县志》记载,原来,新昌妇女只有在生小孩子时才能吃点榨面,平时很少能吃到,或者家里有贵客光临,才偶尔招待。所以,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旧时代,榨面可谓极品了。相比之下,现代人就是福气好,吃榨面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想吃就吃,还讲究多样吃法,炒榨面、放榨面等,又别出心裁地做出各种各样的面,真是名目繁多,风味别异。(www.xing528.com)

据手工榨面的传承人介绍,制作榨面时,先需要把优质大米碾成米粉,然后在米粉里加水,再把加了水的米粉碾成颗粒,放进蒸笼里蒸熟,紧接着是榨成细丝,再打散,再蒸熟,最后是摊到专门晾晒榨面的竹簟上晾干。晾干后的榨面容易保存,通常家庭长期备着,自家煮面当早餐或招待客人均可,非常方便实惠。

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工艺现代化的冲击下,各种榨面制作机器层出不穷,手工榨面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少,因为手工制作传统小吃的经济效益还不如流水线作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得快捷方便,因此,很少有人选择学习传统手工制作。看来,这项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手艺还须某些有心的后辈加以保护和传承了。

(刊登于2014年7月1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