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蕃会盟成果:甘肃简史回顾

唐蕃会盟成果:甘肃简史回顾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月,唐使崔汉衡从吐蕃返境,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遣其官员区颊赞随之入长安请和,获准会盟。原定的会盟时间是本年十月十五日,因具体细节未能商议周全而过期。吐蕃参加会盟的有大相尚结赞、大臣论悉颊藏等7 人,同时,各派2000 兵士在坛外观盟。长安盟誓的规程、礼仪完全仿照清水会盟。会盟后,德宗令左仆射李揆为入蕃会盟使,送还区颊赞等。盟约达成后,在唐蕃边界树立了定界碑。

唐蕃会盟成果:甘肃简史回顾

会盟是唐蕃政治关系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贯穿于双方关系的始终。会盟制度也是吐蕃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唐蕃会盟始于神龙元年(705),止于长庆二年(822)。在此期间,吐蕃与唐朝之间进行过多次会盟,其中比较重要的有8次,在今甘肃地方上举行过的会盟有2次。

(一)清水会盟

吐蕃完成对唐朝陇右、河西诸州的占领后,其最高统治者赞普曾多次派遣使臣到长安要求和谈,但唐朝上下一致反对。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唐德宗李适即位后,调整了对吐蕃的政策,主张以和为主,和战结合,为清水会盟创造了条件。建中三年(782)四月,吐蕃放回所俘唐将士僧尼百姓800人,以示修好。九月,唐使崔汉衡从吐蕃返境,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遣其官员区颊赞随之入长安请和,获准会盟。原定的会盟时间是本年十月十五日,因具体细节未能商议周全而过期。后唐朝都官员外郎樊泽在原州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商定,会盟时间改在了建中四年(783)正月十五日,地点在唐蕃交界的清水西,选平地筑坛,歃血会盟时用牛马为祭牲。唐德宗拜崔汉衡鸿胪卿,以都官员外郎樊泽为计会使,同时让陇右节度使张镒参加会盟。唐朝参加会盟的有张镒、崔汉衡等7人。吐蕃参加会盟的有大相尚结赞、大臣论悉颊藏等7 人,同时,各派2000 兵士在坛外观盟。其中1000人携带兵器,排列在坛外200 步的地方,另1000 人为散从,分立在坛下。会盟时,张镒要降低对吐蕃的礼节,以“唐非牛不田,蕃非马不战”为由,改用犬、豕、羊为祭牲。但因边地无豕,尚结赞请以羝羊代替,张镒则用犬、白羊为牲。在盟誓文书中,先回顾了唐朝“与吐蕃赞普,代为婚姻,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甥舅之国,将二百年”的关系,表明今后双方之间“诈谋不起,兵车不用”的愿望。双方按既成事实的占有为原则划定了边界,唐朝方面的边界为:泾州西面至弹筝峡,陇州西面至清水,凤州西面至同谷,剑南至西山、大度水(大渡河);吐蕃拥有兰、渭、原、会州,西面抵达临洮,东面抵达成州,到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盟文中所有未提到的地方,“蕃有兵马处蕃守,汉有兵马处汉守,不得侵越”;整个黄河以北,从新泉军到大漠,南面至贺兰橐它岭,中间作为“闲田”空地。双方所放弃的戍守之地不再增兵,不修建城堡,不耕种边田。盟文最后强调:“其盟文藏于郊庙,副在有司,二国之诚,其永保之。”宣读完会盟文书后,尚结赞请张镒到盟坛西南角的佛帐中焚香起誓。之后双方参加盟誓的官员登上盟坛举行盛大宴会,互相酬劝饮酒后返还。建中四年(783)七月,为最后签订清水盟约,德宗又让宰相、尚书与吐蕃使者在长安丰邑里坛所盟誓。为此,让崔汉衡再次前往吐蕃,与赞普赤松德赞议定边界事宜。长安盟誓的规程、礼仪完全仿照清水会盟。唐朝方面参加的有宰相李忠臣、关播,金吾卫大将军浑瑊等11 人,吐蕃方面参加的是区颊赞等人,盟誓地改到了京城的西郊。前二日祭告太庙、斋戒,第三日,由关播跪着宣读盟文,订盟后再次举行大宴。会盟后,德宗令左仆射李揆为入蕃会盟使,送还区颊赞等。盟约达成后,在唐蕃边界树立了定界碑。

清水会盟大大缓解了双方之间的战争冲突,但清水会盟的成果很快就被之后发生的震惊朝野的“平凉劫盟”所葬送。

(二)平凉劫盟(www.xing528.com)

建中四年(783)六月,唐朝发生了“泾原兵变”(也称为“朱泚之乱”)。驻扎在泾原镇(治今泾川)的兵士哗变,洗劫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叛军包围一月。危难之际,陇右留后韦皋上奏唐德宗,请吐蕃军帮助平定叛军,唐德宗同意遣使向吐蕃求援。吐蕃大相尚结赞亦主动提出助唐收复京师。唐廷允诺平叛成功后割让安西、北庭之地给吐蕃。兴元元年(784),唐遣崔汉衡使吐蕃,请其尽早发兵。吐蕃大相尚结赞一直在犹豫观望。同年四月,浑瑊率诸军出击朱泚,其他唐军也出师与浑瑊会合,经崔汉衡多方催促劝说,尚结赞才遣其将论莽罗将兵2万配合行动,大破朱泚将韩旻、宋归朝、张庭芝等于武功,歼敌万余人于武亭川。在关键性决战的武亭川战役进行前,唐廷又进一步答应以泾、灵二州割让吐蕃。尚结赞还“屡遣人约,刻日共取长安”,要彻底肃清朱泚残余势力,但只因那年春天气候炎热,瘟疫盛行,吐蕃军马未能出兵长安,而是中途撤走。“朱泚之乱”平息后,吐蕃遣使入唐,请唐廷兑现约定的割地条件,唐德宗也同意将安西、北庭两镇割让给吐蕃,拟将西域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撤回内地,然后将西域交割给吐蕃。但唐德宗的计划遭到了大臣的反对。李泌、陆贽等人劝阻德宗,安西、北庭为控制西域各国及突厥的关键,又能分解吐蕃对唐朝的压力,不能轻易割让;同时,吐蕃军旅在唐军收复长安中并未出力。最终,唐廷只答应给赞普、尚结赞以万匹缯帛作为武亭川战功的赏赐。这导致了吐蕃的“举国同怨”,唐、蕃关系再度吃紧。

吐蕃对唐朝出尔反尔的行为心怀憎恶,一面由尚结赞与唐廷进行交涉,一面武力进攻泾、陇、邠、宁、盐、夏、银等州。但吐蕃的这几次进攻均为当时镇守边关的唐朝名将李晟、马燧、浑瑊等人所击退。唐朝的此西北“三大将”对吐蕃的扩张构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此,尚结赞使用反间计,挑拨他们与唐中央王朝的关系。多疑的唐德宗终于上当,相继罢免了李晟、马燧。为了平息怨言,夺取武亭川战前唐廷许诺给吐蕃的灵、泾二州,尚结赞在贞元三年(787)闰五月精心策划了平凉劫盟。

之前,尚结赞在屡次求盟未能成功后,又派遣大将论颊热送厚礼贿赂马燧,请马燧代为求和。贞元三年(787)四月马燧与论颊热一同入朝,马燧竭力劝说德宗与吐蕃结盟,德宗终于同意。尚结赞希望唐朝灵州节度使杜希全、泾州节度使李观能主盟。唐朝以“杜希全职在灵州,不可出境。李观今已改官”为由,派侍中浑瑊担任盟会使、兵部尚书崔汉衡为盟会副使,同司勋员外郎郑叔矩、华州潼关节度使骆元光等参加会盟。先期双方约定的会盟地仍然是清水,时间是五月二十四日。尚结赞以清水此地不吉祥为托词,请求于五月十五日在原州之土梨树会盟。唐朝左神策将马有麟上奏德宗认为,原州土梨树地多险隘,恐吐蕃军有埋伏,建议把会盟地改到空旷平坦且距离泾州较近的平凉。浑瑊从长安出发时,深谙吐蕃军情的李晟告诫他在会盟地点的防备不可不严密。为此,李晟受到德宗的传召,被告诫对待吐蕃要有诚意。德宗命骆元光率兵驻扎于离会盟地点70 里的潘原,韩游瑰率兵驻扎在洛口,以防不测。骆元光冒着违旨风险将军队驻扎在了离会盟地30多里之地,并把壕堑挖得很深,栅栏扎得很牢。

闰五月十九日,会盟举行。浑瑊与尚结赞约定,双方各带兵士3000 人排列于盟坛东西,散从400人在坛下,并各派游骑数十人互相巡视,作为监督。但是,尚结赞早已秘密将3万多精骑埋伏在盟坛西部。会盟时,吐蕃军游骑频繁巡监于唐军之中,当唐军游骑60余人进入蕃军巡视时,全被扣押,浑瑊全然不知。随后,浑瑊带领唐副使崔汉衡等一行21 人入坛,由于丧失警惕,被尚结赞以换服为名诱入吐蕃军帐。吐蕃军队以3 声征鼓为号,冲杀而至。除浑瑊在混乱中从幕后逃出,幸运得马逃脱,被骆元光所救外,监军特进宋凤朝、判官韩弇等四五百将士战死,其余60 余名唐使及千余名兵士被俘虏。唐德宗得报,为之惊愕。浑瑊因败盟而被贬奉天,足智多谋而英勇善战的骆元光受到嘉奖并被赐姓与名——李元谅。平凉劫盟后,尚结赞又令部将进攻汧阳、吴山、华亭等县,驱赶丁壮万余人退回清水境内。此次战事给陇右地区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