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海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草海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有一定基础,旅游活动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体保护较好。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草海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由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及物种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湿地。草海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湖区四周环山。

草海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研究成果

景观生态学规划与设计从防患于未然的高度来进行,将保护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之中,使保护和旅游的目标得到比较好的协调。草海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有一定基础,旅游活动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体保护较好。在旅游活动中,该地缺乏一个具有文化宣传价值、旅游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标志性广场建筑,以联结草海自然保护区的各旅游要素,并起到纽带的作用。因此,现采用景观生态学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新模式,找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景观设计方式,为草海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这些自然的和文化的元素不仅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产,还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最好素材。而景观生态学的旅游地规划与设计从防患于未然的高度来进行,将保护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之中,使保护和旅游的目标得到比较好的协调。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有一定基础,旅游活动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体保护较好。在旅游活动中,该地缺乏一个具有文化宣传价值、旅游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标志性广场建筑,以联结草海自然保护区的各旅游要素,并起到纽带的作用。因此,现采用景观生态学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新模式,找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景观设计方式,为草海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谢杰指出,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地理及淳朴的乡村民俗文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1]。这些自然的和文化的元素不仅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产,还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最好素材。

(一)草海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泊,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隅,是我国特有的高原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草海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由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典型性及物种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其列为一级保护湿地。

草海以其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以及珍稀濒危候鸟黑颈鹤的栖息地,使得草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优势。草海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腹地,湖区四周环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干季从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到10月,昼夜温差大,年均温为10.6℃,年均降水量约为1000 mm,相对湿度为80%。草海光照充足,夏无酷暑,湖面开阔,湖水清澈,水草繁茂,是避暑的理想之地;冬季天高云淡,候鸟云集,使草海湖区生机勃勃。经过多年鸟类保护的工作,人鸟和谐,可使人在不加隐蔽的情况下,与黑颈鹤接近的距离至10 m,是理想的观鸟区,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

1.草海的生物多样性

草海是贵州高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拥有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由于草海湖盆开阔,湖水浅,水质良好,当地年日照时数高,光能资源丰富,水中的浮游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种类多,生物产量高,为草海的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白皮书)中,草海被列为中国一级重要保护湿地。

草海连同它周边的湿地,是鸟类的天堂。伴随在黑颈鹤身边的,还有大约10万只各种各样的鸟,此起彼伏,自由嬉戏。它们时而结伴群飞,扇动的翅膀把阳光都遮去了一片。初来草海的观者,会有一个接一个的惊奇让你目不暇接。在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白头鹤、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等7种;有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等20种。在我国和日本共同签订的《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中,草海有50多种。这里老百姓时常关注的有灰鹤、斑头雁、赤麻鸭、秧鸡、自琵鹭等,它们集成了多种类的混合群。[2]

1960年,草海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3%(张炳才通过1960年航摄地形图计算),但1994年仅为9.8%。而且在林下少有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层,森林和灌丛下土壤裸露,水土保持性能差。

除大、中河流入草海的水急处外,整个草海湖几乎都长满了水生植物,“草海”名副其实。从边缘到中心,有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这样大面积的水生植被,在贵州省是唯一的,在我国南方也是少见的。

草海流域的气候不适宜种植水稻,只能保证玉米和冬小麦一年一熟,所以大面积种植玉米并套种马铃薯菜豆,是草海流域的主要种植模式,而且仍然保持着粗放的耕作和经营方式。

2.草海珍稀物种——黑颈鹤

黑颈鹤可在湖盆内各种类型的栖息地上觅食,多见于沼泽、草地、湖盆农地,偶尔也见于山坡农地上,对湿地显示出强烈地依赖。黑颈鹤的种群大小与草海湿地面积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取决于人为活动的方式和强度。过去20年多来,黑颈鹤越冬种群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印证了这种关系。可做如下划分:

(1)草海湖排干时期(1972—1981年)。排干期间,大量地开垦湖周湿地,使得黑颈鹤的觅食地和夜宿地面积大为缩小,黑颈鹤数量减少。1975年,黑颈鹤数量最少,仅35只。由此推断,活动于湖水面的雁鸭类等水禽的数量下降更大。在此期间,中国没有关于鹤类和水禽保护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处于很大的狩猎压力之下。

(2)黑颈鹤种群缓慢上升期(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洪涝等因素使低洼地带新开垦的农地不能耕作,湿地总面积得以增加(尽管明水面的面积可能没有增减);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狩猎压力的逐渐减小。

(3)黑颈鹤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期(1983年)。1983年,黑颈鹤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这显然是由于草海蓄水和湿地沼泽恢复给黑颈鹤和其他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另外,贵州省政府于1982年颁布了《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把黑颈鹤置于法律保护之下。同时,黑颈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4)黑颈鹤的数量逐渐下降期(1983—1991年)。在这期间,草海的湖水一直被草海下游的羊街电站作为第二供水源,同时,当地一些农民挖开草海出水口附近的坝堤,引出湖水,或者把草海泄洪闸门打开以降低水位。这些造成了湿地和浅水面积的减少。

(5)草海水位稳定期(1991年以后)1991年,草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控制了草海湖出水口泄洪闸,把水位升回1982年草海第一期蓄水工程的设计水位(滚水坝坝顶海拔2171.7米)。鹤类栖息地面积的增加使鹤类数量得以回升。自1991年以后,草海湖水位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综上所述,草海水位的状况对黑颈鹤在草海越冬种群数量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二)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广场的设计内涵与定位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杨兆萍指出,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Sathyanarayanan在第三世界生态高峰会议中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无疑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不完全不利于保护。在世界上的许多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人民还过着比较传统的生活。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则存在着对生态旅游盲目开发的现象。然而,草海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介于过度开发和尚未开发的中间类型。旅游区的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湖泊周边是大量的农田,围湖造田的事还偶有发生,周围山地上的植被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当地群众砍伐薪柴和建设民宅而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草海是个多民族聚居地,有苗族、彝族和回族等民族,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区域,没有发生冲突,良好的民族之间交往历史和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越冬,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特征,显示了生态旅游的内在价值。(www.xing528.com)

1.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广场的设计内涵

该设计是以鹤的谐音“和”来展现设计思想,以“和谐家园”作为设计主题。威宁草海地区是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故设计中通过民族和谐篇来展现民族的和谐。黑颈鹤是典型的三口之家,故通过鸟类和谐篇来展现鸟类的和谐;在草海居住的农民大多靠耕地为生,因为农民的善良淳朴,鸟类和人类能够在一起生存,实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故用人与动物和谐篇来诠释自然家园的和谐。整个设计主线以“民族和谐篇—鸟类和谐篇—人与自然和谐篇—生态和谐篇”营造了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却又不失淳朴的自然山水景观。在设计中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大多选用自然的造景元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尽量应用环境中特有的景观元素造景。无论从广场的铺装还是从园林小品的设计都以展现淳朴民风,和谐自然为主。设计中保留大面积的铺装以供能歌善舞的村民举行娱乐活动,为当地居民营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广场,也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欣赏草海旖旎风光的平台,一个能够远离都市喧嚣的静谧之处,充分体现设计主题思想,让人们身在该园中有种全身心放松的感觉,是为实现和谐家园创造的景观。

2.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广场的设计定位

设计中依托草海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山水与地方民族风情,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婚丧礼仪、图腾崇拜、服饰装扮以及回族的挑花剪纸、苗族的蜡染编织,造景元素充分融入民族风情,借用自然与文化传递和谐。广场的设计将为草海自然保护区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宣传作用,该广场将成为威宁地区主要的生态旅游宣传性广场,将以“和谐家园”的景观设计定位的理念展现其特色。

(三)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方案

草海自然保护区广场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人文、地理及生态环境,将现代景观元素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力求与自然相和谐统一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环境的破坏。通过“和谐家园”的定位体现“人与鸟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从而营造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生态自然的和谐景观。

设计以和谐家园为主题,以草海特有鸟类展开设计构思,将该场地分为四大块,其中两块为大型广场,主要供游客和当地居民使用;一块为植物造景,主要是营造一个鸟语花香的自然安静的休闲娱乐区;另外一处是展现原生态的民族和谐广场组合。

1.和鸣广场

为营建一个具有家园感觉的空间,主入口设计了有其地方特色的寨门,在主入口两侧用植物造景将整个入口处空间进行半开敞式的围合,让人有种走入家园的感觉。

该广场在铺装上力求与自然融合,故选用卵石、青石板、斧劈石和大理石作为主要的铺砖材料。该广场以铺装为主,由于黑颈鹤又名吉祥鸟,故在中心的铺装上采用吉祥鸟的铺装样式,以示欢迎四面八方来客之意。另外从入口处、建筑前、湿地边分别引出3条由卵石和红色大理石铺装的曲线,三条线曲曲折折,分别和浮雕景墙共同诠释威宁地区民族的发展历程和草海鸟类的迁徙之途,将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幅幅美丽画卷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该处广场的特色景观。

该广场在园林小品中主要以浮雕景墙来展现草海地区民族发展历程和黑颈鹤家族的诗篇。民族发展景墙以3组每组3个浮雕景墙来展现。分别以“民族历史篇”“民族缩影篇”和“民族图腾篇”3个主题来展现各民族和谐相处在该地区。黑颈鹤的3组雕塑主题分别是“迁徙篇”“翱翔篇”和“展望篇”,共同诠释黑颈鹤家族和谐的发展历程。广场以这两组浮雕景墙共同营建了一个人与鸟类共同生活的场景,在中心处设置了一个以人类耕作鸟类相伴的和谐雕塑,整个广场以溪边一个沟通的桥梁与自然相联系,整个广场以自然为背景,使得人与动物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结合。另一处利用生态景观廊道设计手法,使水体与自然相连通,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与丰富度。

该广场的两处建筑为宣传草海生态自然保护的服务性建筑,让人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忘记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人共同保护环境。

2.鹤望广场

该广场在铺装上主要是以鱼鸟铺装图案为主题,寓示鱼和鸟类共同生存,构成一个生物链条,以6根鱼鸟图腾柱展现腾飞期望,希望威宁地区在实现和谐的同时也能发展地方经济和地方特色,以此作为全园景观的收尾。

3.民族广场

苗风广场、火把广场、祈福广场3个小广场主要是以硬质铺装为主,采用半开敞空间的设计手法,在幽静的环境中寻找带有原生态的民族气息。苗风广场以开敞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这里的居民热情大方,并以苗族传统的图腾崇拜文化向人们诠释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火把广场为展现彝族的民族活动广场,在广场中设置了仿木火把雕塑,该广场还有个高出地面的观景台,与苗风广场视线通透,由于两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故为展现民族的和谐在此设计中将两个广场设计成开敞空间,另外是祈福广场,设计中将该广场用花架进行了简单的围合,并用树木与其他两个广场相隔,为的是体现民族之间的友好和谐。3个民族广场主要代表了威宁地区的少数民族和谐共居的场景,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风俗,他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就是和谐的表现,3个广场在设计上既联系又区别,联系是体现和谐,区别是体现独自的文化。

[1]谢杰.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山水景观与生态旅游开发[A].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论文集[C].北京:工业设计国际会议组委会,2006.

[2]余未人.亲历沧海桑田——草海生态及历史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