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望厦村的开村和村名源流研究成果

澳门望厦村的开村和村名源流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 “望厦村于1547 年至1553 年之间开村” 这一观点是成立的。(二) 村名源流今翻阅史料及报刊资料发现, 望厦村从建村以来, 村名共有9 种说法, 分别为望下村、 望厦村、 旺厦村、 望霞村、 旺下村、 望厦角、 旺厦角、 旺厦乡及望厦庄。而这9 种村名源流众说纷纭, 甚不统一。汤开建先生与谭世宝先生都认为“望下村” 是望厦村最初的名字。总而言之, 无论望厦村村名源自何处, 终归“望厦” 一词一直沿用到今日。

澳门望厦村的开村和村名源流研究成果

(一) 村落始末

望厦村乃澳门一古村落, 但细细思量, 其历史究竟可以向前追溯到哪个时期呢? 民间流传, 其开村年代是公元1386 年, 即明朝洪武十九年。 这一说法在布衣的《澳门掌故》 及费成康的《澳门四百年》 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汤开建先生参考古文献、 古地图及外国论著等, 考证出望厦村的开村时间大约在嘉靖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之间(1548—1553年),[45]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且可从两个方面得到证实, 一是早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 年) 以前撰成的《全海图注》 的广东沿海香山县部分已有望下(厦) 村的记载, 而且该图是最早的一幅澳门半岛政区图,由此推测, 望厦村开村应该在公元1591 年之前; 二是成书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 的《香山县志》 中尚无望厦村的记载, 望厦村开村在1547 年之后。 可见, “望厦村于1547 年至1553 年之间开村” 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至1627 年澳门城墙建成之后, 望厦村在城墙以北, 村的范围逐渐清晰。 1925 年今美副将大马路(原名望厦大马路) 的修建, 使得望厦村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 村名源流

今翻阅史料及报刊资料发现, 望厦村从建村以来, 村名共有9 种说法, 分别为望下村、 望厦村、 旺厦村、 望霞村、 旺下村、 望厦角、 旺厦角、 旺厦乡及望厦庄。 而这9 种村名源流众说纷纭, 甚不统一。 只知现今通用的说法乃“望厦”。

望厦村名一览表

1. 望下村

据现在所见历史文献, “望下” 最早出现在《全海图注》 中, 该书是宋应昌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 年) 以前撰成的, 图中标有望下村和濠镜澳; 另还有刊行于万历年间郭棐编著的《粤大记·广东沿海图》中, 图中南标“亚马港”, 北标“望下村”。 汤开建先生与谭世宝先生都认为“望下村” 是望厦村最初的名字。

汤开建考证, “望厦” 初作“望下”, 盖以望厦地在澳门半岛的莲峰山, 人居基地, 可瞰下面澳门半岛之景色, 故初以“望下” 名之。[46]

谭世宝先生认为, 澳门半岛的望下(厦) 村的本来命意的原因有两个可能: 其一, 可能是因为与珠海前山或唐家的“下(厦) 村” 临近相望而名; 其二, 可能是因为位于望洋山之下而名。[47]

如若望厦村原名“望下村” 这一说法成立, 那么, 究竟何时望厦村成为“望厦” 的呢? 据《广东图说》 称: “恭都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内, 有小村三十九, 曰前山、 曰白石、 曰北岑、 曰澳门、 曰龙田、 曰龙环、 曰望厦。” 《广东图说》 成书于清朝前期, 且康熙《香山县志》 卷首之《香山县志图》 第五幅《濠镜澳图》, 在关闸南标有“原望厦村”字样, 可知, 康熙之前已经改名为“望厦”。 而汤开建先生认为明中后期, 葡人在澳门半岛建大厦无数, 站在莲峰山, 一望皆高楼大厦, 正如陆希言《澳门记》: “进而稍近, 则楼阁层层, 高者依山巅, 低者傍海边。” 所以, 明中后期, “望下” 村均改“望厦” 村。[48]如若这一说法成立, 可推测“望厦” 一说成立于明末清康熙之前。

笔者认为望厦之所以被称作“望下”, 还可能只是古文中的“异字同声”, 并没有什么特殊转变之意。

2. 望厦村

“望厦” 一词至今仍在通用, 民间流传, 其村名与福建移民有关,王文达认为昔日在望厦村聚居者, 多属闽潮人士, 初只寄居, 渐且繁衍, 日久成村, 但人本身有情, 总不能忘怀故乡, 因名曰“望厦”。 即取回福建、 厦门之意也。[49]布衣先生也曾描述“所谓望厦者, 盼望厦门之谓也。” 不论上述说法是否真实, 但学术界也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首先徐晓望先生在认可这一传说的基础上, 又补充一些依据;其次是汤开建先生与谭世宝先生认为这一传说完全失实。

并认为望厦的“厦” 字, 主要跟后期澳门的房屋建筑有关。 参考上一小节(望下村) 中所论述, 汤开建先生根据“厦” 者, 大屋也,推测出明中后期, “望下村” 均改“望厦村”。

总而言之, 无论望厦村村名源自何处, 终归“望厦” 一词一直沿用到今日。

3. 旺厦村

据布衣称, 旺厦者, 兴旺厦门之谓也。[50]然“旺厦” 一词多见于清代史料中, 如下:

清末《候补知府富纯等为遵查澳门地界等情并严防葡人侵占事禀文》 中所言, “1887 年, 8 月9 日, 两广总督张之洞、 广东巡抚吴大澄派遣广州知府孙楫、 候补知府富纯、 署香山知县张文翰、 前署香山知县萧丙堃及候补知县蔡国桢等至香山澳门密查……富纯等密查后报告称: 据查, 澳门旧界起于水坑尾, 止于三巴门, 向立围墙, 墙外葡人租地不过得全岛之半, 墙内(外) 尚有旺厦、 龙田、龙环、 塔石、 沙冈、 新桥、 沙梨头等七村, 环居北半岛, 烟户稠密, 民皆土著, 向不归葡管辖。”[51]

另有光绪十三年六月初八日《总督来电》, “关闸以内居住华民, 今年词讼案件是否仍归地方管审理旺厦村等处田粮每年实征若干归葡收租者若干希迿查电复齐。”[52]

上述史料内容主要是清末澳门勘界问题, 可见, “旺厦” 一词多出现于清末的史料中。 谭世宝先生认为将通行的“望厦” 改作“旺厦”,实因粤音“望” 与“亡” 音近同, 而“望” 在官话又与“旺” 音同,且“厦” 可作代表中国的“夏” 宇之异写, 改称“望厦” 为“旺厦”,实有寄意于兴旺华夏之微言大义在内。[53]抑或是因为后人在抄录史料时的笔误。

4. 望霞村(www.xing528.com)

有关“望霞村” 的记载, 可见丘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 该诗云: “四山高拱炮台尊, 海气空蒙晚角喧; 落落老兵扶醉去, 斜陨一抹望霞村。” 原注: 望霞村即旺厦。[54]也许只是诗人为了描述意境随意而发所自创之语, 并非一地理空间概念上的地名。

黄德鸿猜测, 望厦为“望霞” 的原因, 是“厦” 与“霞” 的音转关系, 抑或是因写其地晚霞之故, 顺手一挥将“望厦” 改为“望霞”。[55]但无论是哪种原因, 除了在丘逢甲诗词中见过这一说法, “望霞” 名字由来已无从考证。

5. 旺下村

据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 “旺下” 名之缘由已无法考证, 且目前唯一一处写为“旺下” 的资料, 是顾廷龙与戴逸主编的《李鸿章全集》之《粤督张等致译署》, 其载, “闸内七村, 旺下村有田四顷零, 赴县完粮三十余两, 余龙田、 龙环、 塔石、 沙岗、 新桥、 (沙) 犁头六村依山杂居, 无田无粮。”[56]

6. 望厦角

有关“望厦角” 的记载, 见《香山旬报》 中“查报葡人占界之证据” 所述, “澳门占界一事, 日前经大吏饬由该厅丞将前后被占地方查报在案。 ……其望厦角、 龙田村一带, 在澳界之后, 中国原设有汛署炮台, 至光绪初年为葡圈管, 十三年吴前抚亲临, 亦未厘定界址, 至廿四年全被圈入。”[57]据《辞海》 解释, “角” 有一含义, 指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 多用于地名, 例如好望角。 可推测出, 此上述史料中望厦并未称村, 那么之所以称“望厦角”, 当与村界范围有关, 所指范围可能已伸展到马交石。

7. 旺厦角

旺厦角中“旺厦”, 当与上述“旺厦村” 之“旺厦” 来源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为何不称旺厦村, 而称“望厦角”? 这应该与清末澳门勘界问题有关, 且“角” 的范围一般比“村” 的范围更广一些(可参考上节“望厦角” 的解释)。

旺厦角一词主要出现在《香山旬报》 中, 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中葡商定开议澳门划界之张督查明葡人侵地情形” 文所载, “张督前准外部咨查葡人侵占地段, 详查广州澳门、 前山地界, 以便与葡使交涉。 当即派委员往勘。 现据禀复, 略称, 葡人在澳门所占各地, 无时日成案可稽, 但各地原有凭据, 足证为中国领土, 确为葡人历年暗占者, 计有多处。 ……一、 旺厦角、 龙田村一带。 在澳门后, 有陆地相接中国, 原设有汛署, 炮台, 至光绪初年为葡圈管, 至十三年吴前抚院亲往勘视, 亦未将界址勘定, 至二十四年全被圈入。 ……至前山岸海各处所设衙署, 原有前山厅署一所, 香山县丞署一所, 及拱北关税务处, 瓦窑、 沙尾、 旺厦角等汛署四所, 前山牛坑炮台、 拉塔石炮台、 旺厦角炮台, 并小炮台数座, 均足为中国原有土地之据云云(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9 月25 日)。”[58]同样《香山旬报》 第19 期中亦提到了旺下角。

从上述资料不难发现, 望厦村改称为“旺厦角”、 望厦汛署改称为“旺厦角汛署”、 望厦炮台改称为“旺厦角炮台”。 究其原因这时候可能跟望厦村已完全被澳葡政府占领, 并被编入葡人户籍, 可能为了区别原望厦村的范围, 故称为“旺厦角”。

8. 旺厦乡

据谭世宝论证, 清末望厦村被澳葡侵占之际, 当地人已将其名改为“旺厦乡”, 并得到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等在官方文书中的认可使用。[59]如1887 年8 月9 日, 候补知府富纯、 奏留差委江苏即补知县蔡国桢等承准总理衙门密电咨询, 奉粤东督抚委派至香山澳门密查。 据查, 澳门旧界起于水坑尾, 止于三巴门, 向立围墙, 墙外尚有旺厦、 龙田、 龙环、 塔石、 沙冈、 新桥、 沙梨头等七村, 环居北半岛, 烟户稠密, 民皆土著, 向不归葡管辖。[60]后至1908 年, 当地爱国人士为反侵略而在城隍庙中立碑, 深刻表示出深深的爱国情谊, 并指出望厦乃中国故有领土,只是被葡人侵踞日久, 恣图垦辟。

旺厦乡的“旺厦” 亦含有兴旺华夏之意。 而有关“旺厦乡” 的史料如下: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奉两广总督部堂谭札开, 现据驻澳西洋嘉大臣照称, 旺厦乡向系澳内地方, 该乡职员何广成等所禀各节, 均属捏饰, 请饬遵照。[61]( 《澳门专档》)

前督粤使者张之洞人奏, 盛称旺厦乡民知守义, 团体独固, 深堪嘉尚。 不谓时局变迁于戊戌秋, 竟至华洋杂处。 余触目时艰, 狂澜莫挽, 不禁感慨系之。 夫既乏贤明大吏, 以为之护持, 不得不仰赖神明, 以为之主宰……从此神庥敬迓, 绥幸福而无疆。 环宇造成, 奠金瓯于永固。[62]( 《倡建城隍庙碑志》)

光绪二十四年, 葡竟征收两处业钞, 经旺厦乡职员何广成等禀控有案。 当时争之下力, 致今旺厦、 龙田村两处下复为中国所有,其占我土地者一。[63]( 《澳门失地始末》)

9. 望厦庄

关于“望厦庄” 的记载, 见于田明曜的《香山县志》 及印光任、张汝霖的《澳门记略》, 原文如下, “曷为示别? 澳夷旧有城垣, 为明总制何士晋所堕, 今尚筑有短垣一带。 垣以下系望厦庄, 今县丞所驻,空无居人; 垣以内则澳夷之居, 华人杂入其中, 赁屋营生, 租既归夷,又日滋衅。”[64]

“庄” 与“村” 同意, 故“望厦庄” 与“望厦村” 村名来源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