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望厦村农田分布情况及特点

澳门望厦村农田分布情况及特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望厦村农田并无专门的记载, 笔者通过东波塔档案中的一些田地上报单进行统计, 得出望厦村农田分布的大致情况。可惜的是, 目前并未发现类似的附图, 因而只能通过一些地图和档案中出现的“土名” 来推测农田的分布情况。从望厦村农田的分布范围来看, 大致与半岛北部地区的农田分布界限相同。其次, 土地是可继承财产, 其所有权并不因所有者的位置发生短距离迁移而变化, 因而出现各村农田交错分布的现象。

澳门望厦村农田分布情况及特点

望厦村北靠莲峰山, 南为西江冲击而成的小片平原, 东临劏狗湾和东望洋山, 西边则有沙岗、 沙梨头、 新桥等村。 从地图来看望厦村的农田主要分布于村南, 村南的农田由西江冲击而成的平原, 土壤肥沃利于耕种。 村北莲峰山后的海边也有少量耕地。 目前关于望厦村农田并无专门的记载, 笔者通过东波塔档案中的一些田地上报单进行统计, 得出望厦村农田分布的大致情况。

续上表

在一份总的田亩清单中还对田地进行了编号。 东波塔档案中《澳内东望洋等各处田亩清单(约道光二十八年, 1848 年)》 载:

一号东望洋, 阔二丈五尺, 长五丈一尺。 呞打地。 二号水雍塘, 十亩。 吴尚灵。 三号田园, 一亩四分五厘五毫九丝七。 沈遐灵。 四号石路下, 二亩〇四分。 何积善堂。 五、 六号花、 竹园, 九亩。 何积善堂。 七号檠头园。 吴亚帝。 八号谢林氏地二段, 共四十三亩。 九号官路口, 二坵。 胡徐亮。 十号社左、 右一坵。 何积善堂。 十一号官路口, 一坵。 胡徐亮。 十二、 三、 四号社左、 右, 三坵。 何积善堂。 十五号官路口, 一坵。 胡徐亮。 十六号社左、 右,一坵。 何积善堂。 十七号南山边, 一坵。 黄朝业。 十八号山头园,地一段。 罗张氏。 十九号南山边, 十亩。 黄朝业。 二十号半边月,地一段。 沈遐龄。 廿一号郁尾, 地一段。 胡祖。 廿二号牛角湾。 廿三号大箍, 一亩九分三。 和尚得。 廿四号长界, 四亩二分二。 和尚得。 廿五号北山边, 六分二。 和尚得。 廿六号郁尾, 一亩四分。 和尚得。 廿七号红豆园, 十亩。 现任西洋国使地。 和尚得。 廿八号半边月, 一段。 沈遐龄。 廿九号花、 竹园, 一坵。 何积善堂。 三十号南山边, 一亩四分二。 和尚得。 卅一号南山边, 一亩四分二。 和尚得。 卅二号地一段。 卅三号龙井南边, 二坵。 黄朝业。 卅四号地二段。 卅五号锅底一亩六分。 和尚得。 卅六号地一段。 卅七号山水雍海, 五分二厘。 沈振江。 卅八号山水雍海, 一亩六分六。 沈登。 卅九号山水雍海, 九分一。 沈琥珀。 四十号山水雍海, 九分一。 沈因。 四十一号海边田园, 十五亩。 邱荣茂新记。 四十二号海边田园, 三亩五。 新庙和尚。 四十三号海边田园。 呞咑哋。 四十四号望厦汛右侧, 地一段。 杨氏。 四十五号望厦汛面前, 地一段。 四十六号望厦汛左侧, 地一段。 杨氏。 四十七号望厦汛后, 地一段。 何积善堂。 四十八号、 四十九号萝蔸城荒园, 共十亩。 五十号沙江空地。 呞咑。 五十一号界尾。 五十二号界尾。 五十三号界尾。 五十四号界尾。 五十五号界尾。 五十六号界尾。 五十七号界尾。 五十八号界尾。 五十九号界尾。 六十号界尾。 六十一号界尾。 六十二号界尾。 六十三号界尾。 六十四号界尾。 六十五号界尾。 六十六号界尾。 六十七号界尾。[4]

类似的田亩清单是在亚马留对华人拥有的土地进行重新登记中产生的。 1848 年4 月1 日, 亚马留发布公告: “我命令: 迄今为止, 在澳门享有耕田的一切华人在本布告公布之日起十五天内, 必须亲自或通过委托人到华政衙门领取确认其所有权的契据。 凡不在上述期限内来办理手续者, 即认放弃他所霸占的土地。 此地将视同荒地, 改属财务部门。”[5](www.xing528.com)

根据此命令, 澳门城外望厦村、 龙田村等处村民开始向澳门政府办理土地所有权证, 申报纳税田亩。

在档案的记载中, 各田均有编号, 并载明田地所处位置和田亩数以及田地归属。 笔者推测此田亩清单原应有附图, 图中简单标出田地位置和编号, 以便识别并作为土地所有权的凭证。 可惜的是, 目前并未发现类似的附图, 因而只能通过一些地图和档案中出现的“土名” 来推测农田的分布情况。 档案中所记载的“土名” 为村民对农田的习惯性称呼, 具有很强的指示性, 如“东宅下” “西宅下” “迭石下” “涌口”等土名。 其中, “东宅下” “西宅下” 是以“宅” 为参照物而命名的,应该指的是位于望厦村的某间民舍; “迭石下” 是以“迭石” (即塔石)为参照物, 因而此田位于塔石山下; “涌口” 则是以“涌” 为参照, 此涌应指咸涌, 因而田应位于咸涌口附近。 笔者将结合1886—1887 年间的《望厦村及其附近地图》 勾勒出望厦村的农田分布概况, 之所以选这副地图是因此图是由世代生活在望厦村的赵氏后人绘制, 他们对于望厦村及其周边的了解必然要清楚的多。 其次, 图中所标的地名与田亩上报单中的“土名” 吻合程度高。 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贯称呼, 与其他西方人绘制的地图相比更为贴近村民的生活, 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 再次, 它是众多地图中唯一以澳门半岛北部地区为专题的地图, 也是有关望厦村及其周边地区情况绘制最为详细的地图。

据地图中的地名, 大致了解望厦村农田的分布东至半边月山, 半边月山位于亚马喇马路的西侧; 西至咸涌尾水口与沙岗一线, 大致以莲茎马路为界; 南至塔石山下; 北至望厦村后的海边。 从望厦村农田的分布范围来看, 大致与半岛北部地区的农田分布界限相同。 界限的大致重合与半岛北部的可耕地少且分布集中有关。 澳门半岛的可耕地少, 集中位于半岛的北部地区, 即由塔石山、 炮台山、 东望洋山、 望厦山围成的小片平原。 可耕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 影响了周边村落的格局, 形成以平原为中心的环绕分布。 平原外围的塔石、 龙环、 龙田、 望厦、 沙岗、 新桥、 沙梨头等村共同耕种这块土地。 其次, 土地是可继承财产, 其所有权并不因所有者的位置发生短距离迁移而变化, 因而出现各村农田交错分布的现象。 望厦村作为半岛北部最早开村的村落, 首先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生活, 土地成为村民私有并世代相袭。 后随着村内人口的繁衍, 逐渐有人到稍远一些的龙田、 龙环、 塔石等村生活, 甚至有人进入葡人区从事商业和服务业, 但其拥有的耕地并不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因而会有龙田村(或者其他村) 的人拥有望厦村的田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 我们现今对望厦村的农田分布情况的了解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而很难精确到某些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