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望厦村地形地貌研究:公园特点及地下水情况

澳门望厦村地形地貌研究:公园特点及地下水情况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园占地约9500 平方米, 公园有螺旋形小径引导游人回旋到达上方的人工眺望台。而地下水主要有井水、 河流及水塘。昔日在澳门“有水井处就有人”, 山泉自山间流下, 钻流到地底, 形成地下水, 并被开凿成为水井。

澳门望厦村地形地貌研究:公园特点及地下水情况

早期望厦村北面为望厦山, 南面有一大片耕地, 其东西两面分别为龙田、 沙冈两村。 其中望厦山为西北东南走向, 是半岛上七个主要丘陵之一。 望厦山原为一片茂密的天然树林, 原来濒大海, 西临内河(莲溪), 山上有很多奇石, 后经过开山取石, 山的原貌不在。 村之西北为螺丝山, 见《赵氏家族图》, 村的西北面是“何山”, 是否指今之螺丝山, 有待考证。 村西侧为半边月山, 而蟹山在村中普济禅院的北面。

澳门地质略图

据黄就顺等著《澳门地理》 所述, 澳门的地质地貌“可以分为五组: 沙滩, 海积层及填海土地, 沙丘, 黏土——砂质固结岩 (沉积岩), 岩浆岩。”[30]因为望厦村约位于望厦山(今莲峰山) 的南面, 参考“澳门地质略图” (见附录图2), 望厦村地质当为花岗岩, 而村南面的农耕地为海积层。

(一) 村落周边的山丘

1. 望厦山

望厦山, 今位于澳门半岛北部之望厦区。 此山高62 米, 东西临海,南望澳门, 北朝内地, 在莲花茎的尽头, 突兀拔起, 宛如花球, 山又多奇石, 千形百态, 旧日山顶岩石, 远望如观音端坐莲臂, 其他岩石烘托如云, 更像是莲花盛开。

望厦山原名莲花山, 或叫莲华峰、 莲峰山、 莲叶峰、 莲峰、 莲山。据《香山县志》 记载: “澳唯一径达前山, 南北一沙堤互其间, 径长十里, 宽五六丈, 尽处有山拔起, 附萼莲蜷, 曰莲花山。”[31]除了山的形状似一朵莲花, 王文达又进一步说明, “旧日其山顶的岩石, 远望之如一位观音立在莲瓣上, 其他岩石拱托如云, 更像是莲花盛开。” 如此可知莲花山的得名缘由。 而旧时之所以又有莲峰山、 莲峰等别称, 主要是见于有关描写澳门的楹联诗词。

莲峰山乃因其状似莲花而得名。 如今称望厦山, 可能因其山顶有个望厦炮台, 山下有个望厦村, 且位于望厦街区。 又由于望厦炮台军营曾为驻守澳门的非裔葡萄牙军营, 故被俗称黑鬼山。

望厦山原为一片茂密的天然树林。 昔日濒大海, 西临内河, 北部有一沙洲, 与大陆相连石道称莲花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澳葡政府先后在西岸和东岸填海, 形成了莲峰球场和黑沙环。 早在1866 年(清同治三年) 望厦炮台便落成, 其附近地方曾是防卫森严的军事设施与军营。 1974 年, 驻澳门的葡萄牙驻军奉召回国, 军营即告荒废空置。1979 年, 澳葡政府接管军营, 并将军营改建为宾馆, 供海外人员居住。其后, 宾馆于1995 年变更用途为澳门旅游学院的实习单位。 1997 年6月, 澳门市政厅开辟山径通道, 将山区重整为望厦山市政公园。

2. 螺丝山

螺丝山, 又称罗丝山、 罗斯山, 据说有俄罗斯之意, 此处旧为俄人居地, 故名。 其位置在澳门东北角新雅马路和亚马喇马路之间。 据王文达称, “因其土丘阜起如螺髻, 山路盘旋如螺林, 林木青翠如螺黛, 所以昔已有螺山之称矣。”[32]1898 年澳葡又修建螺丝山公园, 更在山顶处筑一小尖塔, 回旋而上, 状若螺丝, 因名螺丝山。

螺丝山公园位于澳门鲍斯高学校对面一个植满茂密树木的山丘, 是一所建筑与设计皆独特的公园。 公园占地约9500 平方米, 公园有螺旋形小径引导游人回旋到达上方的人工眺望台。 由于整座公园形似一颗巨型螺丝, 人工眺望台同样是螺丝形, 所以称为螺丝山公园。 由眺望台向下远望, 澳门黑沙环区及渔翁街一带景色尽入眼底。 有诗《游螺丝山》, “闲来独咏‘山之阿’, 小立斜阳意若何。 如此螺山凭眺好。 林梢新水软于罗。”[33]说明该山风景优美, 林荫处处, 环境清幽, 是澳门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半边月山

今有关半边月山的记载已不见, 该山主要出现在《赵氏家族图》中, 位置与何山(即螺丝山) 隔一马路对望。 “半边月” 是一土名, 即田亩名, 据《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 统计, “沈遐龄堂各田园数列:土名望厦半边月等, 该田园地税三十亩七分七厘三毫四丝四忽四微”。[34]该处归属于沈遐龄堂, “地一段”。[35]可见该土名是根据山名而定。

因《赵氏家族图》 中半边月山与何山中间的马路标注: “此马路通过山背直至关闸沙(即莲花径)”, 马路位置与今亚马喇马路、 马交石斜坡(黑沙环马路) 位置大致相同, 故推测, 半边月山的位置在今亚马喇马路西南侧, 望厦坟场以东。

4. 蟹山(www.xing528.com)

蟹山即普济禅院后山, 位于普济禅院北面。 在俾利喇街未开辟之前, 普济禅院后山与莲花山是连在一起的。 早期亚马喇马路与马交石斜坡未开辟时, 蟹山与螺丝山山体相连, 后因前面两条马路的修筑, 这两座山才并立。

蟹山的得名是因为该山的形状似一只螃蟹, 山背似蟹盖, 山的两端各有一块突露的石, 名为“蟹眼”。 后因澳葡建造金棚兵营和黑沙湾马路被掘去一半, 今仅存该山的南面半山。

(二) 村落周边的水文环境

望厦村居民饮用水源主要是山水和地下水, 因村三面环山, 山水水质清冽, 可供人饮用。 据文德泉(Manuel Teixeira) 称, “旧称金顶山的望厦山脚下有条河。”[36]此河乃山水汇聚而成, 是村民的饮用水之一。如1622 年《澳门平面图》 所示, 山水从望厦山南麓流至沙梨头村, 路径过望厦村, 及村南面耕地区域。

而地下水主要有井水、 河流及水塘。 昔日在澳门“有水井处就有人”, 山泉自山间流下, 钻流到地底, 形成地下水, 并被开凿成为水井。这些遍布多居民宅的水井, 在长期没有自来水供应的村子里, 就成为唯一饮用水的来源。 所以在早年, 靠近山边的住户, 都开凿了水井。 而望厦山南麓的望厦村便是这样, 据王文达考证, “当年望厦村内约有户口五百余家, 虽矮屋低檐者多, 耕田而食, 凿井而饮, 亦一安乐桃源洞也。 昔日村中饮水用之大井, 现尚存在, 深湛清冽, 称井泉龙王。 该井今在保血蚊香工厂后方, 该坊居民尚不少以此井水作饮用也。 井旁有石碑一方, 刻有‘井泉龙王’ 四大字, 盖昔日村民迷信, 奉以为井神也。碑之两旁, 更刻有四言联云: ‘坎流洊至, 井养不穷’, 斯亦望厦村之遗也。”[37]

望厦村周边的水文环境

望厦村村口有一水井, 水质甘甜, 位于今俾利喇街北。 约于1930年, 第一个商办澳门自来水“六和公司” 开业, 并在昔日望厦观音堂对面, 即此水井处开辟一水塘, 并建筑一压水塔, 人称“六和塔”, 为附近住户供应自来水。 该水塘积聚螺丝山、 东望洋山北麓的山水, 水质清澈, 但水源有限, 规模不大。 由于种种原因而发展困难, 例如当时六和公司的供水方式非常简陋, 没有水处理设施和科学化消毒设备, 以致净化水水质黄浊, 水量和水压明显不足, 财政亏蚀。 该公司试办几年,业务不前, 待新的自来水公司开办后, 六和公司停办, 水塘、 水塔就此废弃。[38]

耕地用水当来自村西南面的内河——莲溪。 在《赵氏望厦图》 中望厦村南部农田与桥涌间有一小河渠, 图上标注“桥涌尾水口”。 可见望厦村耕地用水来自桥涌。

(三) 村落周边的耕地环境

望厦村的耕地多在村之南, 有村民耕地和寺庙耕地之分, 且耕地都有名字。 据《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 记载了大量的税田报单。

据“具报税亩人柯亮华、 亮明, 今有承祖父遗下田贰段, 在望厦村。 土名砂冈侧, 该税贰亩柒分正”[39]推测, 望厦村耕地西侧临沙岗。

据“沈振江有田园一段, 在望厦后山水雍海”[40]推测, 望厦村耕地北至望厦山后。

据“沈遐龄堂……土名望厦半边月等”[41]推测, 望厦村东至半边月山, 半边月山南临龙环村。

望厦村南面耕地界限不明, 因望厦村对面是塔石村, 目前仅能推测该村南面耕地在塔石村以北。

然而若以普济禅院在望厦村等处的经税田亩单可知, 该庙有一田名为“三巴下”, “三巴” 是否指“三巴门”, 如若此说法成立, 那么望厦村南端的耕地可延伸到旧城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