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式传统教育下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式传统教育下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传统的氛围, 没有中式传统教育的开展, 这样的事例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 其教学目标直接与封建朝廷的教育体制接轨。因此, 在葡人到澳门之前, 该地方已推行中国封建教育体系, 只不过不甚发展、 规模尚小而已。他们或是对侵入境内的葡国官兵, 鸣锣集众以驱逐;或是抗缴洋租洋税; 遇有民、 刑官司诉讼, 仍然禀呈中国官府审断, 拒绝葡官裁理。并宣誓生为中国人, 死为中国鬼。

澳门望厦村研究:中式传统教育下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一) 教育模式

明清时期, 人们崇尚“金榜题名”, 故科举学制受到重视, 为求功名而求学, 为科举而办学。 故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问题, 多选择有名望的科第中人, 如秀才、 举人等。 望厦村亦如此, 赵氏父子于清朝间相继中举, 据望厦赵氏族谱载: 赵元辂先是在童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府学, 并因学习成绩优秀而补廪膳生, 接着便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参加乡式而及第。 其长子赵允箐继承父志, 在二十几年后, 嘉庆六年(1801 年) 再度为赵氏家族增添荣耀, 故“父子登科” 之匾额至今还高悬于赵氏家庙之上。 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传统的氛围, 没有中式传统教育的开展, 这样的事例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 “赵氏父子以当时澳中之执教鞭者, 素乏名望之士, 因此于科试余暇, 曾先后在澳设馆课读, 以望厦之赵氏家庙偏殿充作塾址, 作育人才, 成为澳门古来最有名望之老师焉”。

对这种塾馆, 澳门学者王文达曾说: “考当年澳中之书塾, 招生教学之老师, 只需设备馆址, 而学子于入学时, 必须自搬台椅来塾, 解馆时可以撤走也。 学费名曰束修, 亦不过一两数钱一年耳。 塾中多供魁星孔子像, 学子每日上学及放学, 例须向孔子及老师作揖, 以示礼也。所授皆八股文章, 或对联诗赋。 所读四书五经, 或经史子集。”[12]

王文达的这番考证是确实的, 至今在澳门街头还能见着标有“某某书屋” 的老式建筑, 这些书屋便是当年华人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 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 其教学目标直接与封建朝廷的教育体制接轨。

因此, 在葡人到澳门之前, 该地方已推行中国封建教育体系, 只不过不甚发展、 规模尚小而已。

(二) 传统人文精神

1. 忠义

望厦村民具有忠君爱国精神, 据数据显示, 随着澳葡当局扩界侵占所到之处, 不论过路环、 氹仔、 青洲等岛, 龙田、 望厦等村的人民群众, 必起而抗争。 他们或是对侵入境内的葡国官兵, 鸣锣集众以驱逐;或是抗缴洋租洋税; 遇有民、 刑官司诉讼, 仍然禀呈中国官府审断, 拒绝葡官裁理。 他们誓言, 生为中国之人, 死守中国之土, “联二十四村之众, 振臂奋呼, 有非官司所能禁止者。”[13]

望厦村村民为反对“澳葡越界收租”, 反对“驻澳葡人收钞勒索”,一再向清朝官府呼吁维护主权, 切不可将寸土片地轻让于人。 并宣誓生为中国人, 死为中国鬼。 宣统元年三月(1909 年5 月) 望厦村何广成等人, 为望厦久被侵占请钦使据约勘明以复故壤而保生业事, 致两广总督张人骏禀文。 内容如下:

具禀: 旺厦村绅士职员何广成、 杨德盛、 黄让礼、 陈连泰、 苏廷珍、 沈雄文等, 地保黄槐禀, 为久被侵占, 望切保全, 联乞通详大宪照请钦使坚持力争, 以复故壤而保生业事。

切职等世居旺厦村, 与龙田、 龙环、 迭石、 沙岗、 新桥、 沙梨头毘连, 邻近澳门陆地相接, 实居澳门界外, 户籍民田悉隶香山县管辖, 且该处旧有大旺厦角炮台, 足为中国领土之证。 讵葡人狡然思启, 前之攻炮台, 毁关闸, 侵越窥占日甚一日, 于光绪十一年遍钉门牌, 勒收业钞, 前经职等历禀在案。 蒙前抚宪吴清帅莅澳, 面谕居民将所钉门牌撤去, 葡知震慑, 尚不敢逞。 迨光绪二十四年又复威迫居民, 声言如不遵纳, 立将屋宇拆毁充公, 复经职等禀请两广督宪照会葡官据约力争, 讵葡人诬以所禀为捏造, 饰词照复, 大吏不再驳诘, 葡遂得逞其欲。 于是年始征业钞, 增辟马路, 不数年竟墟迭石烬, 龙田庐墓民居破灭殆尽。 曩之称旺厦七村者, 如剥果之仅存, 虽曰托庇帡幪, 而课税、 讼狱诸大端竟为葡人所束缚, 凡属附近, 谁不寒心? 今闻使轺将莅, 都人士喁喁望风, 亟思挽救。职等祸在切近, 尤不得不就管蠡所及, 沥陈于仁宪之前者。

查澳门系属租借, 原以围墙为界, 界外尺寸不得有踰, 且查光绪〔十三年〕 因办征税订立草约, 有准葡驻澳, 惟不得转让其地于他国一语, 可见主权仍是中国所有。 又据条约所载, 声明未定界以前一切事宜悉仍其旧, 彼此不得有增减改变等语, 可见葡人驻澳, 只能照旧管理澳门, 不得于澳之外更张变动, 搀越增占, 其意深切着明。 讵葡人违背约章, 借称约内订有管理澳门及澳门属地字样, 直指侵占界外之地为伊所占领, 故自十三年订约以后, 种种狡混窥占, 变态百出, 防不胜防, 近则野心愈炽, 威力愈张。 本年正二月间由大西洋工务司谕镜湖医院升红据称, 本司将旺厦口、 金谷山脚至先锋庙一带掘平, 整筑□□□, 坟墓限三个月一律迁徙, 似此逼勒苛虐, 受害胡底? 若不坚持旧址据约力争, 势将由陆越海,得陇望蜀, 侵占无有已期, 后患不堪设想。

为此, 沥情联叩崇辕, 伏乞通详大宪转请钦使据约勘明, 返已沦之故壤, 保孳生之民业, 阖乡永戴鸿施矣。 切赴大老爷大人台前恩准施行。[14](www.xing528.com)

这充分显示了望厦村民“忠君爱国” 的精神。 望厦乡民拒绝向葡人纳租, 却继续向香山县官府完纳钱粮, 并“以鬼籍之编民为可耻”,不愿为葡人所管辖,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愿受外人统治的民族精神

2. 勇敢坚毅

望厦村民一直都很“勇敢坚毅”, 当年同沈志亮一同刺杀亚马留的人, 还有望厦村的郭金堂。 其人事迹见《重修香山县志》, “志亮乃与同志郭金堂、 吴某数人怀刃伺之。 ……志亮遂断其首, 以夸示其手也,并断其手, 埋诸山场之外。 金堂杀其从者, 西洋酋疾驰入关。 金堂宣言于众曰: 此鬼罪大恶极, 故我官府百姓欲得而甘心, 余弗问也。 诸夷惴惴不敢出驰马, 十三行皆震慑, 华人闻者莫不欢呼相庆。 夷稍定, 奸人嗾之, 诣军门索杀人者, 制府欲弗许, 恐开兵衅, 欲以死囚者代。 奸人又惎之, 索酋首为证, 制府不得已, 趣鲍劝之出, 志亮乃与金堂发所埋首与手, 行至省, 赴有司, 即下狱。 金堂语志亮曰: 尔有母无子, 不如我。 争自认, 而卒坐志亮。 制府恐民变, 昏后即弃市。 金堂论遣戍, 时道光二十八年某月日也。 鲍见制府, 制府语鲍曰: 吾挥泪斩之, 今犹呜咽不已也。 恤其母千金, 闻者冤之。 凡塜墓之受害者, 其子孙墓祭日,必先望空拜志亮。 后遂立庙祀之, 以金堂诸人配享。 金堂, 望厦人, 死于狱。 妻某氏, 年二十八, 矢死守义。”[15]可见, 面对葡人的蛮横侵略行为,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沈志亮, 望厦村亦有“义勇” 之人。

而后望厦村内的汛并及县丞, 均转移他处, 为防卫望厦村, 村民自行组织了“望厦乡民知守义团”, 担负起捍卫社稷的责任, 在城隍庙设立团部, 士气昂扬, 以至葡人不敢稍越雷池一步。 村民均勇敢坚毅, 保护望厦村直至晚清张之洞曾赞扬该村民, “望厦村民知守义团, 团体独固, 深堪嘉尚, 不畏时局变迁。 戊戌之秋, 竟至华洋杂处, 余触目时艰, 狂澜莫挽, 不禁感慨系之耳”。[16]虽最后失败, 但这一自强不息、团结一致、 勇敢坚毅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3. 贤良忠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 是中国文化传统精神, 自古三纲便有“臣以君为纲; 子以父为纲; 妻以夫为纲” 之说, 并设有“孝廉”一职, 以赞扬推崇这些人的“孝顺” 行为。 虽然在今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顽固不化的思想, 但古人这种推崇“贤孝” 的思想, 是值得肯定的。

望厦村传承了中国内地的这种优良传统, 其当地居民具有“贤孝”的人文精神。 如赵氏家族族人, 他们不仅在澳门教育事业及政治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 且其族人的贤孝精神亦受到后人追捧。 诚如《澳门志略》 中记载:

赵元辂, 字任臣, 一字九衢, 澳门人。 乾隆丁酉科乡试中式第十八名举人, 性肫笃庄毅, 言动不茍。 读书寒暑未曾暂释, 精研经学, 酷嗜“韩昌黎集”, 为文皆有根柢。 孜孜于孝弟忠信, 处已教人, 终身如一日, 交逰道义吿, 轻财乐施, 庚子赴礼闱场, 后卒于京邸。[17]

据族谱记载, 第二十五世二房元辂, 字任臣……赋性肫笃岩毅, 以培正性、 养正气为主, 故常有浩然刚大致气, 见之者皆谓其有严严气象云。 生平读书刻苦, 时以祖宗父母为念, 事母至孝, 养气承欢, 夜四五起事枕被, 事兄如事父, 一家孝友, 闻于通邑。[18]

赵元儒是澳门赵氏第二代赵履亨的第五子, 字景芳, 号半农。据载, 曾经“富甲一乡”;[19]且“情敦孝友、 性秉刚方, 少孤, 依母事兄至爱且敬。[20]

可见,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和行为已经根植到望厦村, 其意义在于“贤良忠孝” 这一中华文化已在望厦村得到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