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楚国人对月亮本质的认识:神灵崇拜与流行说法

战国楚国人对月亮本质的认识:神灵崇拜与流行说法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楚人在对月亮本质的认识上,似乎仍处在神灵崇拜的阶段。这从他们对月亮圆缺现象的解释中即可看出。这表明楚人当时对月亮圆缺的真实原因还不清楚,只能凭借想象认为月亮是一个能够死而复生的神灵。大约到公元前1 世纪,我国古代才对月亮圆缺现象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过,战国楚人对月面黑斑的看法与这些流行说法可能并不相同。

战国楚国人对月亮本质的认识:神灵崇拜与流行说法

近代天文学已经探明,月亮是一颗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它的半径约为1738 公里,比太阳(半径约为695990 公里)小得多,但由于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8 万公里)比日地距离(约为1 亿5 千万公里)近得多,所以看起来,日月的大小并无明显差别。

在文明社会初期,古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自然世界的本质,相信万物有灵,曾经把月亮、太阳和各种天体都视为上天神灵而加以崇拜。有关古代祭拜月神的各种活动和仪式,在本章“太阳观测”一节中已经作了介绍。从殷墟卜辞的记载中可以得知,这种祭祀活动在殷商时期是经常进行的。例如:

甲子卜,大贞:王宾月,亡咎?(《文录》419)

……宾贞:王勿宾月,不又(佑)?(《前编》7.30.3)

辞中的“宾月”就是敬迎月神的祭礼。我国历代的帝王一直延续着这种祭月之礼,直到明、清两朝的帝王,仍在其京城(今北京)城内修建了月坛和日坛,作为他们祭祀月神和日神的地方。(www.xing528.com)

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古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也不断变化,从对神灵的盲目崇拜逐渐转变为对万物本质的理性探索。其中,秦汉时期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古人观察、探索自然世界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并且反过来成为当时人们认识自然万物的理论依据。例如,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白天把“阳燧”(一种凹面铜镜)对准太阳,能够在“阳燧”的聚光点上点燃易燃物;而夜间把“方诸”(一种大蚌壳)对准月亮,能够在“方诸”里面见到积水。根据这些实验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古人相信,太阳是由火气的精华构成,月亮是由水气的精华构成。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说:“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如今我们知道,虽然“阳燧”点火是它集中了太阳辐射的热能所造成,但“方诸”里的积水则完全是因为夜间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方诸”里所产生,其原理与水汽在草叶上形成露珠相同,和月亮并没有什么关系。另外,根据“五行相生”说,水为金所生,故当时也有人认为月亮是金气的精华。如《开元占经》卷十一引《天官书》曰:“太阴之精,上为月。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战国楚人在对月亮本质的认识上,似乎仍处在神灵崇拜的阶段。这从他们对月亮圆缺现象的解释中即可看出。因为,屈原的诗作《天问》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王逸注曰:“夜光,月也;育,生也。言月何德于天,死而复生也?”这表明楚人当时对月亮圆缺的真实原因还不清楚,只能凭借想象认为月亮是一个能够死而复生的神灵。大约到公元前1 世纪,我国古代才对月亮圆缺现象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如西汉文献《周髀算经》云:“日兆(照)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尔雅注疏》卷六引西汉末京房曰:“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近代天文学已经证实,月亮是一个自己不发光的星球,它的光亮完全来自日光的照射;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其日照面相对于地球的角度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月相的圆缺变化。

另外,月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其中,地势较低的平原区域(近代天文学称之“月海”)对光照的反射率大大低于周围的高地区域,因而表现为一片片的黑斑。在望远镜发明之前,人类用肉眼无法察明月面黑斑的真相,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猜测它们为何物。关于月面黑斑,我国民间流传的说法有嫦娥玉兔、蟾蜍、桂树、吴刚等多种形象。其中,前三种形象的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如,《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张衡《灵宪》云:“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特别是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两座汉墓所出土的T 形帛画中,其月亮的画面中都绘有玉兔和蟾蜍的形象[41] 。不过,战国楚人对月面黑斑的看法与这些流行说法可能并不相同。因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曰:“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王逸是东汉人,他把诗中的“顾菟”解释成左顾右盼的兔子,显然是取自当时流行的说法。其后的注家亦多从之。然而,《左传·宣公四年》有云:“楚人……谓虎於菟。”今人汤炳正先生考证认为,《天问》中的“顾菟”实即“於菟”之异文,“盖当时楚人的神话传说,实以月中阴影为虎”[42] 。看来,汤先生的考证可能更加符合历史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