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共和国教育55年成果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共和国教育55年成果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多元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多民族国家的关注。多元文化教育的这一目标试图使每一个民族都能了解到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从其他民族的角度来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针对这种现象,多元文化教育有意于消除一切民族歧视和文化歧视,从而消除少数民族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冲突。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共和国教育55年成果

目前,多元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多民族国家的关注。虽然他们在实施多元文化的时间、背景上不尽相同,但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却基本相似。综合各国经验,可以总结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如下目标:

第一,多元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多民族国家都存在着民族差异性,如果个体仅仅从自己单一的文化与民族观去观察、认识和参与世界,那么就等于拒绝了许多重要的人类经验,这表现出文化和民族问题上的无知,如果个体在文化及民族问题上陷入盲目状态,那么他也不能充分地认识与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其他民族或民族文化的视野来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与行为时,他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就象鱼儿无法正确认识它所生活环境的独特性一样,没有与少数民族的比较,许多主流社会的学生也无法充分认识他们自己文化的特色。多元文化教育的这一目标试图使每一个民族都能了解到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从其他民族的角度来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它还要求各民族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第二,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历史上,在多民族国家的学校里,主流文化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压制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这种状况给主流社会学生与少数民族的学生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以美国为例,学校仅仅给白人学生教他们自己的文化,就使白人学生失去学习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白人学生也应该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音乐以及生活方式等,他们有权自由地去欣赏黑人的价值观,这些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以丰富白人学生的思维。美国学校所采用的盎格鲁中心课程(Anglo—Centric Curricuium)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更是消极的,这些学生会因为发现学校的文化是异己的、敌意的而产生自我挫折感、自暴自弃,挫折感会导致他们不能获得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必要技能。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教所有的学生学会在文化多样的环境中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如白人学生应了解黑人英语,这对他们获得成功是必要的。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进行阅读及思考、立论等技巧,多元文化教育表明,如果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经历、认同、愿望和斗争有直接联系的观点,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所研究的问题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例如,在澳大利亚,许多小学都实行双语教学,这些学生在熟练讲英语之前,教师用社区语言进行教育。南澳大利亚从1975年就已有两所政府小学,用英语和意大利语进行教育。在维多利亚的一些小学里,有的用英语和希腊语进行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双语能力。(www.xing528.com)

第四,消除对亚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歧视,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许多少数民族由于在人种、生理特征和文化特征上不同于主体民族,所以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上经常受歧视,这种歧视常常迫使他们拒绝认同本民族文化。例如,一些犹太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及波兰裔加拿大人,为了在学校和社会上获得成功往往出现拒绝认同本民族文化的现象。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米尔德里德·迪克曼(Mildred Dickman)在1973年的精辟论述“学校经常迫使一些为了获得成功的少数民族学生处于一种自我疏远的体验中,他们为求得经济和教育上的成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当个体为了获得成功而被迫拒绝认同本民族文化时,这种违背自身愿望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许多问题。特别是那些有色人,虽然他们可以放弃本民族文化,认同白人文化,但是不能改变肤色这一事实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居住与政治生活等方面仍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在国外,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少数民族个体为了认同主流文化疏远甚至抛弃本民族文化的现象,结果是这些人既疏远了本民族文化,又没能完全加入到主流文化中,社会学中把这类人称为“边缘人”(Marginal Persons)。也许这些边缘人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在行为上也完全主流化了,但是他们在否认本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人在社会上没有归属感,心理上极不平衡。针对这种现象,多元文化教育有意于消除一切民族歧视和文化歧视,从而消除少数民族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冲突。

第五,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进行旨在改变整个学校或教育环境的教育改革运动,以达到使来自不同人种、民族、社会集团的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的目的,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历史原因,在学习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比处于主流文化中的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更大,然而,学校的课程设置又是主流文化一统天下。因此,进行学校改革是必要的,学校应该反映出不同民族集团的文化。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多文化社会的有效的参与者和决策者,他们应该学习所有的文化。学校的课程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种族特征,而且要以某种方式在课程中反映和利用这些文化特征,使所有学生都享有教育平等的权利,提高他们的教育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