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黔东南C县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研究成果

贵州黔东南C县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显然,这位语文教师认为少数民族学生不够自信是因为民族语言影响学生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进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由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加上家庭条件贫困,容易使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产生自卑、内向和胆小的心理。不同民族的学生因不同的影响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因而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充分了解学生,同时采取适合不同民族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公平对待和尊重各民族学生。

贵州黔东南C县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研究成果

1.师生交往的技能

(1)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

民族心理指的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并通过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亦称‘民族性格’,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41]因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诸多研究成果也表明:“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确实存在着民族差异。导致民族心理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文化差异是导致民族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民族心理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教育语言文字、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42]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生活在偏僻、封闭的环境里,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使得大多数的民族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访谈中教师们也谈到了这方面的相关内容,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这样分享道:

“像我们班上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在家里面说的都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很多学生到学校里面就说我们汉族的汉话啊!说起来就还有些别扭!所以他们很不自信!”(T22,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7月上旬)

很显然,这位语文教师认为少数民族学生不够自信是因为民族语言影响学生汉语方言普通话的发音,进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一名教物理水族教师也谈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感受: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跟那些汉族孩子在一起常常感到很自卑,主要是因为语言方面吧!还有普通话的表达方面是吧!因为平时我们在家跟自己的家人都说我们的语言,在学校或者外面就说本地话(汉语方言)或普通话,但是这些都讲得不好,有时别人还会笑话,所以就不够自信,我自己感受比较深。”(T21,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7月上旬)

田野调研中有教师谈到民族学生的心理差异也会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如一位教过多种民族学生也自学了多种语言的教师就这样说道:

“来教书的时候你遇到的学生不一样,你就感受到民族差异还是挺大的。感觉B族孩子对文字不太感兴趣,在家庭教育方面B族家长没有×族家长重视文化,×族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爱学习的。”(T9,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由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加上家庭条件贫困,容易使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产生自卑、内向和胆小的心理。访谈中教师们也谈到类似的问题,如一位小学教师就这样说:

“我觉得偏僻一些地方来的学生比较胆小,还有就是他们也比较内向。一般在课堂上这些学生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你问他们懂不懂、会不会,他们也会表现出很害羞的样子。”(T1,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田野调研中也有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因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里所拥有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描述:

“我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唱歌跳舞厉害得很,她们唱的侗歌和苗歌蛮好听的。像我们学校那些学生苗歌侗歌都能唱,芦笙也吹得蛮好的。他们这些歌舞主要是从长辈或寨上的歌师那里学的,一到过他们民族的节日,他们都会唱歌跳舞去啦!”(T23,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不同民族的学生因不同的影响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因而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充分了解学生,同时采取适合不同民族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如访谈中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这样分享说:

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学真是无定法,每一个老师的方法不一样,即使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像回答问题,如果你知道他会了,给他一次机会,他就会得到鼓励。但是主要还是对那些后进生提问,一般先给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从回答你就知道他们哪些部分不会,你下来才好去辅导他们,中等生你也要关注,还有那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提问时你也要注意,如果他举手了,你不提问他,那他下次可能就不举手了,所以学生你还是要多多关注他。不过你也要注意学生的性格,有些学生你下课了多问问他,和他拉近距离也是很好的。有些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你就得给他机会,这样他就有成就感,还有些学生如果你知道他不懂,就不要提问,如果问了他,他不会他会感到害羞,这些都要看人来看学生的性格来。教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老师就是个“大骗子”,也就是讲像我们当老师的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兴趣特长去对他们进行引导。(T9,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另一位语文教师也谈到了教育教学中要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她这样分享说:

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比较胆小,特别是那些成绩又差一点的孩子,我们老师在批评他们的时候要很注意,特别是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多少地位,那他做错事了就更畏惧,如果批评不注意,那你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老师千万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话骂学生,要多一些鼓励,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也不会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学生,我会告诉学生:“你到办公室来一下,老师请你帮个忙。”到了办公室,你再和他好好谈,要给学生面子,慢慢引导。(T3,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综上可见,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其文化传统中成长,与主流文化背景中成长的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情感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技能特征等”,[43]因此,民族地区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进而掌握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适合的方式,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公平对待和尊重各民族学生。

“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每个教师的道德义务,也是‘师爱’和‘师德’的集中体现。”[44]在民族地区,学校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阶层、地域和性别,他们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特质,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抱有高期望。访谈中当问及“您是如何看待不同民族的学生的?”教师们都谈到他们是公平地对待和尊重各民族的学生。一位小学教师这样说:

对于同一个班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是一视同仁,是不会有什么区别对待的。只是在掌握和了解了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和习俗后,会对他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发音上、文字的理解上,和他学习的状况上会有一定的认同和包容。比如:×族人把“白菜”说成“白晒”,B族人把“西瓜”说成“西嘎”等。我会引导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了解、学习、交流彼此的民族文化。(T5,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另一位英语教师也谈了她对于班上不同民族学生的看法:

“我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我班上的学生,会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因为他们既然在一个班,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了,我没有区分什么民族和家庭背景。”(T10,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总之,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家庭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而这一切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对课程知识进行文化分析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技能是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根本体现。教师要“以学定教”,如何根据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风格对课程知识进行文化分析,将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授给学生,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访谈中一位小学教师这样谈到他的教学实践:

“民族文化这些我们也会在品德课啊,地方课上讲,我们也可以讲一些我们当地的故事,过去的农民起义啊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吧!也可以在音乐课教一些侗族的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啊!还有上体育课或者课外活动我们教孩子们多耶舞啊,孩子们知道这是我们本民族的歌舞,他们也很有兴趣。”(T25,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中旬)

一位语文教师这样谈道:

“以前我的教学并没有把民族文化的传承渗透到本学科中,因为我以前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并开始深爱着它。我想以后我会朝着这方面去做,我会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和素材替换备课或进行教学时所遇到的与不符合民族文化的内容。但具体怎么做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在语文课关于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等体裁的教学上,我会自己或让学生去收集本民族民间传说和故事,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和学习;在戏剧的表演上,尽量以侗戏为体裁等。通过这些方法在教学上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T5,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另一位教师分享说:

“我的课堂也不是那么太常规,我觉得该用民族文化就会引入进去,因为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去引导他们更能接受。拿我们现在上的课本来讲吧,比如课本上说的是北京长城,那我们的学生没有到过,如果我告诉学生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建筑,他不知道什么是伟大的建筑,像故宫、颐和园他没有到过,他不能理解,那我就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引进来啊,像我们侗族的三宝之一就是鼓楼啊,是花桥风雨桥)啊,这些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长城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也是劳动人民建造出来的,我们的鼓楼和花桥也是我们侗族人民建造出来的,这样引导,学生就有一个对比,哦!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长城没到过,他不知道,你(用多媒体)放图片啊!放视频给他们看,他们也体会不了,如果用我们的民族文化来引导,他们就很好理解啦!”(T3,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当问及“对您所教学科中,哪些部分与民族文化相关?您是否熟悉并努力在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能不能举个例子,您是怎么做的?”时,一位语文教师是这样回答的:

“熟悉!在少数民族地方上课也很好,比如我们在上《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因为这篇文章讲的是北京的春节,我就先让学生们了解北京是怎么过春节的,让他们了解北京的风俗,然后引导他们讲讲我们过年是怎么过的,然后把我们和北京过年共同的与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又比如语文有口语交际课,有不同的主题,如故乡,我就给不同民族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来介绍他们自己的故乡。侗族会唱侗歌的可以唱歌表达对家乡的感情,苗族会刺绣的可以展示她们的刺绣啊,汉族孩子也可以写写诗歌来朗诵等。”(T14,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笔者在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一位女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例题时,都是围绕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的,课后向这位教师请教问题时她解释道:“我崽们基础差,我不能按照课本上的来讲,因为他们不怎么见世面,如果你不用他们熟悉的例子,他们就理解不了。所以,刚才你进来听课,我就用你做例子,他们就好理解啦!”(这位老师称她的学生为她崽,即她的孩子。)

以上这些教师的做法能够使教学内容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和尊重学生的民族文化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因为“儿童学习自己熟悉和适合他们兴趣的知识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主流文化知识往往离少数民族儿童距离较远,他们无法用主流文化的思维去思考所学的知识,而他们的亚文化的知识内容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45]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学习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欣赏,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3.与家长沟通的技能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家长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因此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显得尤其重要。访谈中一位突破女生入学限制的教师这样谈道:

“记得我开始去的时候那些家长不好处,如果你去家访,他们看见外人去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他们比较保守,你到他们家去他们认为你会利用他们或害他们,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告诉你,反正他的信息你很难了解到。他们觉得你过你的生活,我过我的生活,他不稀罕你。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才500元,基本上都拿去送给村民,让他们送女孩上学,或者求她们来上课,他们(家长)反感女生入学,非常重男轻女,说他们的孩子要绣花,为了让孩子能上学,我也跟孩子们一起绣,主要是为了让家长对我有好感,后面得了五个女孩(入学),就像宝贝似的对待她们。现在我们已经突破女生入学的限制了,那里的女孩确实就是因为我们才得到好处的,得到改变的,现在家长看见了好处,孩子得读书,有饭吃,有衣穿,他们就会主动送崽来读书了。”(T6,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中旬)

从这位教师的经历可以看出,家长们的教育观念确实比较落后,但是这位教师的做法很感人,为了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她学习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真心地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心,同时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对家长进行物质奖励,最终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访谈中也有教师谈到家长对孩子溺爱,不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教师这样说:

“在与家长相处过程中不愉快的就是你要求小孩学习,家长不配合你,你去家访,他不理不睬的,如学生不听话跑出校园了,你去家访他不理你,不买你的账,他觉得把孩子丢在学校是老师的责任,其他的他不管,就是老师的责任,出什么问题都是老师的原因。与不同文化的家长交流感觉很不一样。有文化的家长沟通起来他能理解很好,要懂不懂的家长讲一些话也会把人气得不得了,动不动他还说要告你,所以说在这个地方当老师不容易啊!”(T11,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当问及“您通常采取什么形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您觉得与不同民族的学生家长沟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您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生矛盾?如果有,您是怎么处理的?”时,一名小学老教师这样谈道:

“因为是自己家乡嘛!我们走访走访,或者路上遇到了就聊聊天啊,或者我们到他们家去聚一聚,逢年过节遇上家长我们聊一聊啊,既是闲谈又是交朋友,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向家长汇报,学习方面啊,为人处世啊各个方面向家长汇报。主要是用这些方式与家长沟通。现在这些家长大部分都是我的学生了,他们都非常配合的,这些学生我都当他们爷爷啦(笑)!”(T25,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下旬)

一名数学教师对上述问题是这样认为的:

“有家访,有电话,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不愉快的事情,但可以马上解决,家长不管是农民还是县长,只要你关心他的子女,他们还是很乐意的,如果你见到农民,你降低自己的身份,跟他称兄道弟地交流,就不会发生矛盾。如果你高高在上,那沟通就拐了。如果老师本身上课差,子女已经给家长讲了,在学校老师又不关心他们,课也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去和家长交流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与家长交流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你要想教好学生,就得和家长交流好沟通好。”(T17,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下旬)

一名班主任这样分享:

“我的做法是首先建一个微信群,然后在群里开家长会,介绍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开导家长怎么教育小孩,每天的作业我也发在群里,不仅用文字还用语音,因为有些家长(爷爷奶奶)不识字,天气好的时候,我也会带学生看看校园,看看花草,给他们拍照,用每个学生的照片附上小诗来制作美篇,然后发到群里,家长们还是很喜欢的。同时我也去家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习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无非是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有所不同而产生一些误解。当遇到这样的误解时,我会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或者采取等待的心理让时间来证明孰对孰错,让家长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自身存在问题,我也会主动并且反复地与家长交流,进而化解他们的误会。”(T5,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笔者在调研期间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早上刚好在向一位教师请教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一位家长送孩子来上学,没有向老师打招呼,直接用很粗暴的语言对老师大声嚷嚷他对批改作业的看法。当时研究者很震惊:这个家长怎么可以这样和老师说话呢?但是更让研究者感动的是这位教师以和善的态度给家长耐心解释,最后家长似乎理解了,不好意思地回去了。可见,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能非常重要。

综上可见,由于民族地区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往往比较低,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落后,因此教师应该努力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信任,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时,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性任务。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围绕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2017年C县已接受省政府“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验收,达到验收标准。可以说从县城到乡镇甚至村寨,学校里现代化教学设备已基本普及,如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对于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是教师们对这些设备的操作能力却十分有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素养”成为民族地区教师迫切需要的能力。当问及“您认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目前学校教师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时,绝大部分教师都提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下面试举几例。

一位善于学习的老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工具性的作用:

“我觉得在我们这些民族地区工作的老师,还是应该会一点民族语言比较好,特别是教那些低年级的老师,需要的时候还是有必要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这样效果要好很多。其次呢,还要会运用多媒体,现在每个教室里都配有电脑,教师就应该会使用,如果老师用这些多媒体上课,教学内容也更加形象和直观,学生也很喜欢。这样老师也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T9,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一名外地支教老师这样谈道:

“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那里有的这里也都有,都是同步的,对吧?但是在具体的执行操作上我们那里操作性要大一些,这里说不定有些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站在讲台上,他们对那些先进的技术,包括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好,课程资源也好,利用率没有我们那里高。当然也有些(电脑操作好的)老师走在前面,(对电脑操作困难的)主要是老教师吧,毕竟他们年龄问题吧!他们在这一点上做起来就有点困难。”(T7,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下旬)

一位本专业为计算机的教师也谈到现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www.xing528.com)

“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我们不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化教育这一块我们比较欠缺,我自己还是这个专业的都觉得比较困难,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其他那些老师的水平啦!其实相关的培训我们也在参加,但是真正掌握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我们到贵阳培训时见到那里的老师用得很好,学生也配合得好,所以整体效果是很不错的。”(T2,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一名教师感叹自己和同事们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烦恼:

“现在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很难应付的,国家搞这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一般学校里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都比较齐全,条件都还是很不错的,比如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啦样样都有,但是我们不太会使用,所以我认为我们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还得加强。”(T1,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9月中旬)

一位中年教师谈到自己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自卑心理:

“我觉得教书管理学生我还可以,就是不会操作电脑,查点简单的资料还好,现在教室里都可以用多媒体来上课,这些我不会,这个方面我最差,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会,但是你经常麻烦别人也不好,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太差了,越怕就越不想去弄,有些时候看到别的老师用得很熟练就好羡慕他们啊!所以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好笨啊!”(T7,摘自访谈实录,2018年10月中旬)

从以上教师们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教师们最需要的,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更为迫切。

综上所述,教师对民族语言的了解与掌握;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教师应该入乡随俗;帮助学生和家长摒弃不良习俗;教师要有正确的民族文化观;教师文化身份的价值;“关键事件”对于教师多元文化反思意识的意义;教师要极具耐心和爱心;对多元文化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欣赏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公平对待和尊重各民族学生;能够对课程知识进行文化分析,在教育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采用恰当的方式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是来自一线教师所认可的基本素养。此外,也有谈到教师要善于学习,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等。以上这些对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为遵循研究伦理,隐去了田野调研学校的真实名称,特此说明。

[2]陈时见.多元共生与多样化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

[3]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7-8.

[4]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4-6.

[5]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0-11.

[6]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76-178.

[7]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4-6.

[8]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93-194.

[9]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20-121.

[10]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17-118.

[11]贵州省从江地区地方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从江县《从江风物志》编委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23-124.

[12]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13]此资料由吴主任提供。

[14]此资料由吴老师提供。

[15]此资料由吴老师提供。

[16]引自杨校长提供的“义教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17]此资料由杨校长提供。

[18]中国教育词典编委会,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646.

[19]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5.

[20]引自笔者2018年9月27日到该校的调研笔记。

[21]欧群慧.云南省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58.

[2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5.

[23]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3.

[24]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5.

[25]王艳玲,苟顺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7.

[26]王红曼.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1(3).

[27][美]威廉·A.豪,潘尼洛普·L.利西.多元文化:当教师遭遇新挑战[M].刘清山,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7:92.

[28]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4.

[29]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29-30.

[30]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人们将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食用。

[3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09.

[32]Sikes,P.J.etal.Teacher Careers:Crisis and Continuities[M].Lewes,UK:Falmer Press,1985:57.

[33]檀传宝,班建武.绿色教育师德修养: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9.

[34][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4-65.

[35][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1.

[36]郭元祥.教育是慢的艺术[J].今日教育,2008(5).

[37]檀传宝,班建武.绿色教育师德修养: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

[38][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1.

[39]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402.

[40]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403.

[41]中国教育词典编委会,张念宏.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646-647.

[4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8-250.

[43]罗吉华.文化差异与西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变革[J].民族教育研究,2011(1).

[44]檀传宝,班建武.绿色教育师德修养: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0.

[45]滕星.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