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1991-2005华侨投资区

广西通志:1991-2005华侨投资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年,全自治区批准建立的华侨投资开发区共4个。其中2个享受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其余20个由属地政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为广西首个华侨投资区。1998年,自治区侨办组织广西医科大学专家教授到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广大职工义诊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1999年1月18日,经百色地区行署批准成立。

广西通志:1991-2005华侨投资区

1990年12月,广西在武鸣华侨农场成立首个华侨投资区——南宁华侨投资区。1992年,全自治区批准建立的华侨投资开发区共4个。至2005年,广西22个华侨农林场均挂华侨经济管理区牌子,与华侨农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其中2个享受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其余20个由属地政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

南宁华侨投资区,1990年12月成立,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在武鸣华侨农场挂牌,与武鸣华侨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广西首个华侨投资区。1994年,南宁华侨投资区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外资,年内有“三资”企业(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3类外商投资企业)13家,投资总额1.01亿元,年总产值1.19亿元。投资区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9亿元,农业总产值1.08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至1998年,南宁华侨投资区有“三资”企业近20家,投资总额1亿多元。2003年12月,投资近2900万美元,年产万吨SAP超级吸水材料的侨虹公司项目竣工投产。

2004年3月,在武鸣华侨农场增挂“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牌子。3月4日,中国—东盟经济园第一家进园企业——南宁柏顿波多诺食品有限公司举行奠基仪式,投资总额1.2亿元,第一期投资5500万元。2005年12月,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审核的要求,更名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华侨投资区(园区)建立以来,入园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上市企业5家、投产工业企业100多家、外资企业33家。

1998年,自治区侨办组织广西医科大学专家教授到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广大职工义诊

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

1999年1月18日,经百色地区行署批准成立。在百色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开发区为事业单位,隶属百色市人民政府管理,经济实行自收自支。1999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百色华侨农场设立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和管理。公司为企业单位,负责经营农场国有资产,实行企业化运作。开发区与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2005年12月26日,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百色华侨农场)举行建场45周年庆典

来宾华侨投资区

2004年4月成立,辖来宾、凤凰、迁江3个华侨农场,经来宾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来宾市人民政府管理。行使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辖区面积为29.12平方公里,共有7018人,其中归侨2289人,侨眷3107人。来宾市委、市政府把来宾华侨投资区(来宾、凤凰、迁江华侨农场)列入来宾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华侨投资区建成集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高新产业、旅游观光、科教文化和外向型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区。2005年,引进项目41个,合同金额52.8亿元人民币,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0个。

隆安华侨经济管理区

2001年2月成立,在浪湾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隆安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隆安县人民政府管理。至2005年,引进项目44个,资金总额19.59亿元。2007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浪湾华侨农场增挂隆安华侨管理区,享受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待遇。

2004年,隆安华侨经济管理区柑橙喜获丰收

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

桂林华侨经济旅游区,1992年9月成立,在桂林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7年6月,桂林华侨农场移交桂林市政府管理,同年7月,桂林市人民政府决定赋予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相当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行政管理权,保留桂林华侨农场的牌子。2003年11月,桂林市政府将桂林华侨农场整体移交桂林七星区人民政府管理。桂林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设立工作委员会,隶属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为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

宁明华侨经济区

2002年6月成立,由宁明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国营广西宁明华侨农场内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隶属宁明县政府管理。

海渊华侨经济区

2003年成立,与天西华侨农场合并成立华侨管理区,在天西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宁明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宁明县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3.05平方公里,共有838人,其中归侨381人,侨眷303人。

天西华侨经济区

2003年7月成立,与海渊华侨农场合并成立华侨管理区,在天西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宁明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宁明县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29.72平方公里,共有2410人,其中归侨1320人,侨眷1090人。

新和华侨经济区

2003年5月16日,由崇左县(今崇左江州区)委、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在新和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隶属崇左县人民政府管理。6月24日,崇左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崇左华侨经济区、左江华侨经济管理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崇左华侨经济区、左江华侨经济管理区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的意见》,明确在崇左华侨经济区内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体制,赋予经济区党委会、管委会行使县级经济、社会事业、党政工作的相应管理权限。在机构编制、财税、土地、城建、收费、管理、审批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至2005年,华侨经济区(园区)已引进项目27个,投资总额20亿元。各项相应规定和优惠政策在逐步理顺和完善。

左江华侨经济管理区

2003年6月成立,在左江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崇左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崇左县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40.98平方公里,共有6312人,其中归侨3857人,侨眷1235人。(www.xing528.com)

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

2003年成立,在桃城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大新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大新县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32.25平方公里,共有4981人,其中归侨1839人,侨眷1782人。

2005年4月,自治区侨办组织医学教授专家在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桃城华侨农场)开展为侨服务义诊活动

百合华侨经济区

2003年成立,在百合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武鸣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武鸣县府城镇管理。辖区面积为3.18平方公里,共有1047人,其中归侨405人、侨眷417人。

丽光华侨经济区

2005年7月成立,在丽光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钦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隶属钦州市人民政府管理。

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农场增挂北部湾华侨投资区。

柳城华侨经济区

2003年5月成立,在柳城华侨农场挂牌,与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柳城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柳城县人民政府管理。赋予相当乡(镇)一级的管理职能,按社会化、企业化运作。县委、县政府从县直机关和乡镇抽调了2名综合素质好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农场担任第一把手职务。2004年8月,明确管理区机构设置,核定事业编制10个。由财政全额拨款。其余在原有农场管理人员中公开竞聘上岗,按照企业化管理。辖区面积为35.64平方公里,共有5978人,其中归侨2201人、侨眷1910人。

伏虎华侨经济区

2003年6月成立,在伏虎华侨农场挂牌,与丽光华侨农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柳城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柳城县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37.84平方公里,共有2382人,其中归侨1092人,侨眷665人。

渠黎华侨经济区

2001年1月成立,在渠黎华侨林场挂牌,与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扶绥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扶绥县人民政府管理。为扶绥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相当正科级,负责对华侨管理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西长华侨经济管理区

2003年11月,经扶绥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在西长华侨林场挂牌,与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隶属扶绥县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45.85平方公里,共有1910人口,其中归侨1042人,侨眷842人。

五合华侨工业小区

2006年成立,在五合华侨林场挂牌,与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邕宁县人民政府批准。隶属邕宁县(今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为2.21平方公里,共有810人,其中归侨370人,侨眷350人。职工390人,年人均收入10880元。

万山华侨经济管理区(十万山瑶族乡)

2005年成立华侨经济管理区,在十万山华侨林场挂牌,与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13年3月19日,林场设为十万山瑶族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隶属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管理。辖17个归侨生产队和52个农村村屯,共有11644人,其中瑶族4672人,占总人口的37.4%。归侨1026人,侨眷2940人。辖区面积为98.8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3034万元,财税收入约4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分别为广西和防城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8.2%、52.5%

东风华侨管理区

东风华侨管理区,2005年由灵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在东风华侨林场挂牌,与林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隶属灵山县人民政府管理。辖区面积38.06平方公里,共有2015人,其中归侨497人,侨眷722人。

投资区主要在场部,一期规划面积300亩。土地平坦,交通通信便捷,用水用电方便,周边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已有3家企业落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