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乡村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土地用途的空间安排以及一套使它实现的行动建议,其重点是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配置。

乡村规划与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4.3.1.1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确定和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具体的规划指标,以及制定和评价供选方案的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土地用途的空间安排以及一套使它实现的行动建议,其重点是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配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

4.3.1.2 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演变

现代土地利用规划首先产生于欧美的几个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前产生的主要理论包括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www.xing528.com)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从两次大战中逐渐恢复过来,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科学认识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下,规划研究也趋于活跃,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流派。“规划过程论”“系统规划论”“总体规划论”交互影响、融合,形成了“综合理性规划论”,规划也实现了从设计艺术到理性科学的转型。随后产生了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流行,并对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促成了“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自由主义规划论”的理论流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后冷战和全球化等新形势下,规划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并进一步繁荣,继承以往“人本主义规划论”的传统,同时也是满足提高规划实施水平的需要,沟通问题更受重视,并逐渐形成了“沟通规划论”。随着生态问题的凸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可持续规划论”被大量研究。受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新制度主义规划论”也逐渐受到诸多学者的支持。借鉴国外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世纪的中国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公共政策规划论”,它表明要注重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核心目标,更加公平、公开、公正地解答规划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