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皇帝南巡之一:马背上的朝廷、清朝统治的建构

康熙皇帝南巡之一:马背上的朝廷、清朝统治的建构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开始,康熙皇帝将巡幸作为讲武手段。[15]康熙皇帝敢言的汉谋臣熊赐履,[16]立即指责这一出巡计划,是“盘游田猎,尤从古圣帝明王之所深诫”。[31]人们不禁得出这样的结论:康熙皇帝已实现了他1668年所提出的巡视北部边防的任务。总之,无论怎样,围绕1668年和1671年巡幸事件的意识形态意义都表露无遗。1673年,康熙皇帝陷入旷日持久的平定三藩之乱以及与以台湾为基地的郑成功势力的军事战争。

康熙皇帝南巡之一:马背上的朝廷、清朝统治的建构

最开始,康熙皇帝将巡幸作为讲武手段。1668年10月,他将巡幸计划通知吏部和兵部,将在冬季农闲季节视察北部边防并进行军事演练。

许诺很快返回京城,但这并不能令官员们安心,“今岁灾变甚多,不宜出边,以致兵民困苦”,这是众多反对声音中的一条。[15]

康熙皇帝敢言的汉谋臣熊赐履(1635—1709),[16]立即指责这一出巡计划,是“盘游田猎,尤从古圣帝明王之所深诫”。他请求皇帝取消计划,“恐一时轻忽之行,致意外莫测之悔”,并最终将国家置于危险境地:“恭惟皇上一身,上则宗庙社稷所倚赖,下则中外臣民所瞻仰。”巡幸使得皇帝无法履行他在太庙及诸坛庙的礼仪职责,故而直接威胁着王朝的稳定,因此熊赐履抗辩:“此不待智者而知其万万不可也。”在熊赐履看来,康熙皇帝所提出的外出,有损于圣明天子,因为它沾染有军事冒险和不计后果的享乐。他所“大惧”者乃皇上“舍九重万乘之安,而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作为警示,熊赐履认为应以史为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17]尤其是明朝巡游皇帝的事例,如正统和正德皇帝,是熊赐履很看重的。[18]最终,康熙皇帝表扬了进谏官员们的耿直,取消了他的出行。[19]

康熙皇帝面对官僚强烈反对他1688年巡幸的立场,未能占得上风,但这一经历在随后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却对他很有用。尽管熊赐履持有力的反对意见,但他并不完全排斥巡幸的可能。如果康熙皇帝感觉“不得已则从事讲武”,熊赐履只能请求康熙皇帝要遵循“古蒐苗狝狩之礼,按期举行,非时不经”,为了鼓励遵守适合的礼节,熊赐履建议任命“方正儒臣二员”,[20]这就是后来的起居注官,以记录皇帝的言行。这实际上是要求康熙皇帝屈从于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官僚监督形式,接受像熊赐履这样的受过经典教育的官员的监督。[21]

起居注馆建于1671年9月,这是1668年熊赐履上谏的直接结果。[22]三个星期后,10月5日,康熙皇帝开始了清朝首次重要的巡幸,这不是巧合。皇帝一行的这次行程不是到江南,而是经由塞北到满洲陪都盛京。事实上,清朝《起居注》的第一条,就是宣布康熙皇帝将要前往盛京:“上以寰宇一统,亲诣太祖、太宗山陵展祭,行告成礼。”[23]

这一材料揭示,康熙皇帝前往盛京的理由既非遵循经典成例也非行仁政,而是为了孝道——更确切地说,是王朝孝道。《起居注》记载,康熙皇帝自己承认,此行是“仰体皇考未竟之志,来发祥故地,谒太祖、太宗山陵”。[24]只有在“祭礼已成”,他才认为“朕怀大慰”。[25](www.xing528.com)

孝道的话语,既是安抚官僚的姿态,也是民族—王朝必胜信念的意识形态表达。[26]大臣们盛赞康熙皇帝“精诚至孝,古帝王所未有也”,[27]这反映出康熙皇帝已找到了一种言辞之道,使自己的首次巡幸能迎合汉族士大夫,而此等情感也激励了民族—王朝荣誉。[28]《实录》中的记载详尽传达出了对于孝道和王朝命运的关切:

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运。太宗文皇帝丕基式廓,大业克弘。迨世祖章皇帝诞昭功德,统一寰宇,即欲躬诣太祖太宗山陵以天下一统致告,用展孝思。因盗贼未靖,师旅繁兴,暂停往谒。朕 以眇躬缵承鸿绪,上托祖宗隆庥,天下底定,盗贼戢宁,兵戈偃息。 每念皇考未竟之志,朝夕寝食不遑处,本欲先诣太祖太宗山陵…… 今欲仰体皇考前志,躬诣太祖太宗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29]

这一民族—王朝胜利的言辞,是通过公然展现军事实力得以进一步增强的。在六十天的行程中,康熙皇帝所做的事情常常与军事有关,这反映了他全神贯注于塞外的部落政治和边境安全。在前往盛京途中,他接见结盟的蒙古部落(其中有喀喇沁、科尔沁、土默特、翁牛特)首领,以及地方文武官员。在盛京,康熙皇帝接见盛京将军阿穆尔图、宁古塔将军巴海(卒于1696年),[30]以及蒙古各部的贡使。他大量赏赉官员和贡使,检阅他们的射技,也展示自己的高超箭术。[31]人们不禁得出这样的结论:康熙皇帝已实现了他1668年所提出的巡视北部边防的任务。总之,无论怎样,围绕1668年和1671年巡幸事件的意识形态意义都表露无遗。

起居注官声称的国家在1671年和平统一,被证明多少有些言之过早。1673年,康熙皇帝陷入旷日持久的平定三藩之乱(1673—1781)以及与以台湾基地郑成功(1624—1662)势力的军事战争[32]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康熙皇帝没有时间也无能力在京畿以外的地方巡幸。[33]直到1680年代初平定了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康熙皇帝才恢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巡幸。这一次带有更多的意识形态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