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第三使命”的认知程序

大学“第三使命”的认知程序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认知理论的解释,人在认知新事物的时候,遵循OAR认知模式,其中O代表Object(事物),它是由一串有限事物和原有知识概念组成的集合; A代表Attribute(特性)它是一串有限子项事物集合,用来解释目标事物的属性; R代表Relation(关系),它是有事物—事物、事物—属性、属性—属性的内部联系或关联的有限集合。概念再建,该步骤用以重新形成“第三使命”概念; 事物再理解,该步骤用以对“第三使命”重新进行理解; 认知结束。

大学“第三使命”的认知程序

按照认知理论的解释,人在认知新事物的时候,遵循OAR认知模式,其中O代表Object(事物),它是由一串有限事物和原有知识概念组成的集合; A代表Attribute(特性)它是一串有限子项事物集合,用来解释目标事物的属性; R代表Relation(关系),它是有事物—事物、事物—属性、属性—属性的内部联系或关联的有限集合。[1]大学“第三使命”内涵和演变的认知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4.1):

图4.1 大学第三使命的认知流程

(0)认知开始; (1)辨别目标事物,该步骤确定认知目标事物——“第三使命”; (2)概念的建立,该过程使用OAR认知模式在已有知识中搜寻相关的事物、属性及关系; (3)理解、领悟,该过程在短期记忆区间(STM)使用次OAR认知模式(Sub-OAR); (4)记忆、存储,该步骤中次OAR认知模式所获“第三使命”概念连同全OAR(Entire OAR)模式中已有大学使命概念共同保存在长期记忆区间(LTM); (5)认知结果的检验,如果所获知识需要检验则进入第6、7步,并同时处理,否则进入第8步。(6)概念再建,该步骤用以重新形成“第三使命”概念; (7)事物再理解,该步骤用以对“第三使命”重新进行理解; (8)认知结束。(www.xing528.com)

[1] Wang Yingxu.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gnitive processof learning.IEEE Int.Conf.on Cognitive Informatics,200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