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培训绩效评价实施过程|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职业培训绩效评价实施过程|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培训绩效评价采用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专家评价的评价办法。通过对参加了当年再就业技能培训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对再就业人员的上岗就业、增加收入、就业持续时间是否有帮助,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的态度是否令人满意等信息,也就是从“顾客”——再就业人员自身的角度对培训机构做一个主观上的评价,也为我们最后的综合评价提供一些必需的数据。

职业培训绩效评价实施过程|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职业培训绩效评价采用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专家评价的评价办法。绩效评价实施的工作流程包括:选取被评价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收集数据信息(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复核—制定评价标准体系—数据分析—专家评价—撰写评价报告—评价结果确认—评价工作总结并向有关部门提交评价报告—建立工作档案。其中关键的几个步骤就是:数据信息的收集(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复核和汇总、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专家评价,下面就这几个步骤作详细分析。

(一)数据信息的收集(包括问卷调查)

1.基础数据收集

在确定被评价对象为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与委托的、使用财政资金进行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后,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和劳动局培训科召集相关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的动员和数据填报的培训。课题组专家专门编制了《再就业职业培训绩效评价数据填报说明书》,对具体填报内容作了详细说明或用公式明示,并将需要填报基础数据的表格制成统一的电子文档发给相关培训机构,要求它们报送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各一份。在各培训机构填报数据期间,课题组有专人在绩效评价处办公室解答各培训机构在填报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以及口径的一致。

2.问卷调查

再就业工程是为再就业人员服务的,培训机构花费政府财政资金,就是要为“顾客”——再就业人员服务。再就业人员对培训机构的满意程度是培训机构使用财政资金的直接效果之一。为了获得再就业人员对培训机构的满意程度,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对参加了当年再就业培训的再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第二题和第六题)、培训对就业的影响(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题)和再就业人员对培训机构的主观评价(第七、第八题),此外还专门设计了一道主观题,让被调查人员提出改善和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的建议,做到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通过对参加了当年再就业技能培训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对再就业人员的上岗就业、增加收入、就业持续时间是否有帮助,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的态度是否令人满意等信息,也就是从“顾客”——再就业人员自身的角度对培训机构做一个主观上的评价,也为我们最后的综合评价提供一些必需的数据。因此,对参加了当年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再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是进行绩效评价很重要的一环。

课题组从参加了2005年度再就业技能培训的6000多名再就业人员名单中按5%的比例随机选取了350名,组织江苏科技大学的20名研究生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访问和电话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07份,汇总数据并经过排序计分法计算得到再就业培训满意率为59.98%(见表5-7)。

表5-7 再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的满意度调查

①本处具体为:A.三个月内B.六个月内C.九个月及以上D.一直没找到

②本处具体为:A.一年及一年以上B.不到九个月C.不到六个月D.不到三个月

图5-1 再就业培训满意率分布图

分析图5-1可以发现:再就业人员对技能培训感到满意程度比较高的两项都是:在再就业岗位上就业持续时间(第三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第七题)。经技能培训后再就业持续时间增长说明,一方面,再就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再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发展变化的需要,不会轻易遭遇再下岗;另一方面,也说明再就业人员不敢也不愿意轻易变换工作,害怕再次失业。工作人员的态度说明我市再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能理解他们处境,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体现了为民服务精神。

再就业人员对技能培训满意程度最低的两项分别是:你认为再就业培训对你找到新工作帮助(第5题)和就业培训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每月的收入增加程度(第4题)。这可能与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完全实行劳动就业准入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除少数大型正规企业外,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并不重视,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和薪酬上并没有多少优势。因此,再就业人员对这两项的满意率程度自然会比较低。

通过对参加了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再就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再就业技能培训机构绩效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仅通过分析填报数据难以得到的,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参加培训的再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的感受和评价以及他们对再就业培训的需求,也可以了解到再就业技能培训的社会效果——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是否可以促进再就业人员上岗就业、培训是否能提升再就业人员的技能和工资等等。这些结果无法从上报数据中获得,只有通过问卷调查才能得到。(www.xing528.com)

(二)数据复核和汇总

课题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各相关单位填报的数据进行了仔细核查,由于此次涉及的单位较少,数据量不大,课题组要求对全部填报数据都进行仔细核查。同时,利用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供的汇总数据与各相关单位的填报数据比对,纠正了各被评价单位填报数据中的重复部分和错漏部分,确保所填报的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口径统一。

信息显示,镇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上级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主要通过再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社区安置和就业服务)等方式开展劳动再就业工作。2005年,镇江市本级共安排再就业财政资金1544万元,其中,用于再就业培训补贴345万元。

在就业培训方面,2005年全年接受培训人员为7042人,培训合格6845人,合格率为97%,有3116人在培训后六个月内实现了就业,经抽样调查,就业率达63.84%,按巩固率计算的就业率达54.18%,按实际就业人员计算的人均再就业培训财政支出为909元(见表5-8)。

表5-8 各培训机构再就业技能培训情况

汇总全市各个再就业培训机构的数据,根据再就业培训绩效评价综合评价表的要求,将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综合评价数据(见表5-9)。

表5-9 再就业培训绩效评价汇总数据

(续表)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绩效评价参照标准体系包括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等。由于财政支持再就业技能培训经历的时间还不长,对再就业培训支出开展绩效评价更是头一回。因此,全国、全省都没有所有指标的统计数据作为参照标准。课题组决定采用行业标准和专家经验作为评价标准。

行业标准主要参考《2005年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相关项目的全省平均值[2](见表5-10)。经验标准主要是依靠各位专家根据自己在劳动再就业领域多年以来积累的工作经验,结合江苏省全省整体情况和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确定各项指标评价标准的合理范围,也就是各专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再就业培训绩效做出主观评判。

表5-10 再就业支出绩效评价部分指标参考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