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八旗:统治与衰落

清代八旗:统治与衰落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旗色与满洲八旗相同。八旗户口三年调查一次,旗人不能离籍,旗籍父传子继,旗外之人不得假冒。八旗官兵出征有时也给一定“行粮”。清军入关进北京后,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八旗兵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八旗组织随之全部瓦解。1673年,“三藩”事起,八旗兵已丧失战斗力,清政府先后调40万绿营兵参战,每次战斗绿营在前,八旗尾随于后。

清代八旗:统治与衰落

陈佳华

努尔哈赤兴起后,八旗的组织形式首先用于建州女真,渐次推行于女真各部。当时,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出猎以及加强对归顺各部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控制,男女老少都随之行动,其组织具有明显的军事兼生产的性质。八旗的最基层是“牛录”,这是由同一氏族或家族以及村寨组成的生产组合。每个牛录有十人,每人出箭一支,推举一人为首领,叫“牛录额真”。在满语中“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牛录额真”即箭主之意。

1601年,努尔哈赤将征战中所并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诸申”、“伊尔根”,按每300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1634年后,改牛录章京(佐领),负有掌管编内所属户口、田宅、兵籍、粮饷、诉讼之责。合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1652年改称参领),合五甲喇为一“固山”(旗),设有“固山额真”(后改称“都统”),是旗的最高首领,执掌全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有梅勒额真(副都统)二人辅助。每个固山有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有黄、白、红、蓝四种颜色。1615年,由于人口增多,增建四个固山,在原来各色旗帜周围镶边一道,黄、白、蓝三色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以示区别。原来纯色的黄旗称为正黄旗,镶边的黄旗称为镶黄旗,俗写作厢黄旗,其余三色旗类同,共为八旗,即满洲八旗。1635年,又将归并的蒙古人和原在八旗的部分蒙古人另编成八旗,俗称蒙古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相同。1631年,将八旗中的汉人另编一旗,旗帜为黑色。后来又扩充为八旗,俗称汉军八旗。后来把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也编入八旗之内。

八旗户口三年调查一次,旗人不能离籍,旗籍父传子继,旗外之人不得假冒。旗兵由各佐领中挑选,最初三丁一兵,后改为五丁一兵、八丁一兵。八旗兵称为披甲,应选的甲兵要通过马、步、箭的考试,有马甲(骑兵)和步甲(步兵)之分。每个佐领有包括亲军、前锋、护军、步军、骁骑、匠役在内的兵额76人。乾隆时,全国八旗兵共20万人。最初,八旗中的正黄、镶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贵族)掌管。进关后,实际都由皇帝控制调动。

清太祖努尔哈赤初创的八旗组织,一到有战斗时,粮饷和兵器都是由兵士自己准备。他们没有什么军饷,但都十分愿意参加,全家妻儿老小都特别高兴。一般家中有四五个人的都争相出战,主要是参加战争后,可以掠夺一些财物。八旗兵丁的生活来源和军事装备,主要靠采集山货、上山打猎和种地来筹措,一部分靠出征时掠夺回来的东西。八旗士兵平常无事,进行耕种打猎,有事便应征调上前线打仗。黄、正白三旗由皇帝直接统辖,称为“上三旗”。其余五

努尔哈赤规定八旗军制,将土地分给八旗兵丁,每一男丁授田六垧:三个男人共同耕种官田一日。八旗兵丁的一切开支均由这六垧地生产的东西来开支。对士兵的奖罚也与生产的好坏、人口的增加有一定关系。八旗官兵出征有时也给一定“行粮”。

清军入关进北京后,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八旗兵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满族贵族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八旗便成了控制和镇压本族和其他民族的重要工具。为了解除八旗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常备兵制,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兵饷,使之成为职业兵。(www.xing528.com)

京旗中分亲军、前锋、护军、马甲、步兵和匠役等不同兵种。其兵饷数量亦有所差别,二两、一两不等。清统治者对自己的远友同姓人,给予特殊的照顾,比一般满人当兵的要多给一两饷银。

清军随着统一全国军事发展的需要,一部分旗兵屯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八旗的主要有:(1)由北京经宁夏、绥远至凉州(甘肃武威)的长城驻防线;(2)由山东德州经开封至西安的黄河驻防线;(3)由江宁(南京)经荆州至成都的长江驻防线;(4)由北京至杭州的运河驻防线;(5)由杭州经福州至广州的东南沿海驻防线。清末驻防的据点有106处。驻防八旗因地点分散,远近不一。驻防八旗兵丁的饷粮每个月给五斗,康熙年每月支三两银饷。但到清末,驻防八旗兵饷经常积欠,使兵丁的日常生活贫困。每月仅给五钱,越欠越多。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满族大量涌入北京。清政府为了安置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曾将京周500里内70多处的土地分给兵丁诸王,至康熙年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圈地,康熙后下令禁止圈地。清统治者将圈占的土地,建立起皇庄、王庄和官庄,一部分分给官兵,被称作“旗地”,旗地不是八旗官兵的饷,但它是旗员收入的一个来源。一个士兵除正常的饷银外,还有五垧地的收入,生活还比较宽裕,所以八旗子弟,生活十分奢侈。由于供给优厚,八旗官佐逐渐养成骄奢淫逸,贪吃懒散,酗酒赌博的作风。他们出门坐轿,服装鲜艳。例如禁止缝穿缎靴之时,他们反而把锦缎做靴里穿。等到坐吃山空之时,就变卖旗地,把兵器也押当了,许多不法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甚至如福州驻防兵,每次把好马推下悬崖,大家落个口福,用一句话说就叫“马汤锅”。如此一来,八旗兵的战斗力逐渐减弱了。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八旗组织随之全部瓦解。

但八旗官兵也有许多勇敢善战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还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起兵时,只有甲13副,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征战中,很快就发展成一支数万人的队伍。1619年,明经略杨镐率兵20余万人,号称40万,分四路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境)进发,妄图一举消灭新兴的后金政权。努尔哈赤率全部八旗兵约6万之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击败明西、北、东三路大军,另一路不战自退,取得了胜利。“萨尔浒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再如清太宗皇太极的进取精神不减其父,二次进军朝鲜,三次对察哈尔蒙古的征服,四次通过长城诸口,深入明朝腹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及“松锦之战”大败明军,都是依靠八旗军的力量,动摇和结束了明王朝276年的统治。

清朝统治全国以后,满族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八旗兵丁的战斗力逐渐衰退,“骑射国语”也渐渐废弛。1673年,“三藩”事起,八旗兵已丧失战斗力,清政府先后调40万绿营兵参战,每次战斗绿营在前,八旗尾随于后。鸦片战争以后,满族贵族为了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仍有部分爱国的八旗官兵进行殊死的抵抗。如1842年驻防乍浦的满洲八旗兵,在观音山一带给予英国侵略军沉重的打击,第十八军团的汤林逊中校被击毙。八旗官兵最后在无援的情况下,除43人突围外,其余的276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当英军进攻镇江城的时候,副都统海龄率领八旗兵坚守阵地,城破后仍进行激烈的巷战,最后海龄举火自焚,壮烈殉国。在甲午战争中,也有八旗官兵要求政府备战抗日和奋勇杀敌的英勇事迹。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北京的满洲八旗官兵积极参加,有人描述当时的情况说:“凡属满人不论大小老弱,均系义和团中人,其腰间束有红带,以作伊党记号。”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部分八旗官兵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