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公和木增: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佳话

木公和木增: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佳话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木公和木增的作品,大多为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格调清雅,韵律工整。木公与杨慎、木增与徐弘祖的交往一时传为佳话。但明末清初钱谦益(牧斋)所编的《列朝诗集》曾收有木公的《雪山诗迭》,清初《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也分别收有《雪山诗迭》和木增的《云薖淡墨》。

木公和木增: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佳话

邵献书

今天的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兰坪县等地,在明代称丽江军民府,是当时著名纳西族世袭封建土司——丽江木氏土知府统治的地区。

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最早受封于宋末元初。在元王朝时,先后被授予茶罕章管民官、茶罕章宣慰司、丽江路宣抚司及丽江路宣抚司副使等职。当时统治的地区较大,约有今云南怒江上游以东和兰坪、丽江、永胜、华坪县以北地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元丽江路宣抚司使阿得(木得)降明,被朱元璋赐姓“木”,不久被授予世袭丽江府土知府,后改丽江军民府土知府。其辖区较元代大为缩小,但最盛时其势力曾达到今云南维西、中甸、德钦以至四川巴塘、理塘等县。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世袭土知府才为流官所代替。

明代木氏土知府共传十七代、十八任。在此期间,各个土司不仅统治和剥削着境内的纳西、傈僳、阿昌、普米及汉族等各族人民,还直接占有大量的庄园,拥有较强大的兵力,并屡次随明将出征,王朝中央依之为云南的西北屏藩。但是,历任土司却大多热心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有六个土司比较突出,故有“六公”之称。其中尤以木公和木增为代表人物,他们对先进民族的文化在边远民族地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木公生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去世。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本族名阿公,全名阿秋阿公。嘉靖六年(1527年)袭其父木定职为第八任土知府。在木公少年时,木定特地从内地聘请了汉学老师,教授他学习汉族诗文,到青年时,他已熟读四书、五经及许多唐宋诗词。木公生平著述颇多,诗作有《雪山始音》、《隐园春兴》、《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等六种;又始修《丽江木氏宦谱》,以后各土司时为增补,至今此谱仍是研究元至清初纳西族及云南西北部地区社会情况的重要资料。

木增是木公的第五代孙,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去世。字长卿,又字生白,号华岳,本族名阿寺,全名阿宅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袭其父木青职为第十三任土知府。木增自幼学习汉族文化,及长对汉族诗文造诣较高。明天启四年(1624年)致仕隐居于丽江芝山解脱林,潜心从事著述,先后著有《云薖集》、《啸月函诗集》、《山中逸趣集》、《芝山集》、《空翠居集》、《光碧楼选草》等6种诗文。

诗人木公和木增的作品,大多为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格调清雅,韵律工整。就内容来说,除表现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的以外,不少是描绘、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地民间风俗的。如木公的《题雪山》:

郡北无双岳,南巅第一峰。

四时光皎洁,万古势img嵸。

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

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又如木公的《饮春会》:

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www.xing528.com)

一匝芦笙吹未断,蹈歌起舞明月中。

木增的《芝山居》也是一时的佳作:

我爱芝山景最佳,屡经甲子不思家;

此中饮食殊人世,辟谷常吞日月华。

这些诗句,从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丽江的风光和纳西族的风俗,构思新颖,格律严谨,诗言洗炼,形象鲜明,读来琅琅上口,诗意盎然。

木公、木增热心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十分热心结交当时中原有名的文人学士。木公与杨慎、木增与徐弘祖的交往一时传为佳话。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18岁时就考上进士第一,人称“杨状元”,授翰林修撰。嘉靖六年(1527年)因对明世宗直言苦谏,被贬谪到云南。后来在云南二三十年的谪居生活中,他写了很多著作,对云南文化是个有影响的特殊人物。

木公小杨慎6岁,当杨慎贬谪在云南时,他因钦慕杨慎的为人和博学,随时探听杨慎的行踪所在,曾多次修函派专人致候,并把自己写的诗稿送去请求指教。一次又一次的专使往返,使木公得到很大的帮助。杨慎对木公的著作都一一予以阅读,而且为《仙楼琼华》写了一篇序,洋洋洒洒,尽情发挥。他们相知日深,感情益笃。后来杨慎为木公从他的六种诗作中各精选部分,另为三卷《雪山诗选》,并写了一篇相当精采的序言,《木氏宦谱》亦有杨慎所写的序文一篇。

徐弘祖,号霞客,南直录江阴(今属江苏)人,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大地,他从22岁开始出游,30多年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今16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闻名中外。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徐霞客已经54岁。这时,他不避艰险,长途跋涉,考察游历到云南丽江,而诗人木增虽早已致仕隐居于芝山解脱林,因慕徐霞客之名,盛情地接待了他。木增留请徐霞客住在解脱林藏经阁的右厢房内,前后款待了近半个月。在此期间,木增对徐霞客热情备至,每日或设宴欢聚,或虚心求教,或赠以各种食物和物品,或让他遍游各地。木增曾将自己所著的《云薖集》请徐霞客指教,徐霞客盛情难却,花了不少日子为这部书润色了一番,并改名为《云薖淡墨》;木增还曾请徐霞客指导自己儿子的诗文,以“窥中原文脉”,对于这点,徐霞客也以父辈的身分,特地到木增第4个儿子的住处谆谆予以教导。

同年九月,徐霞客又受木增之托,再次去宾川州(今宾川县)鸡足山,住在悉檀寺修纂《鸡足山志》。第二年初,不幸徐霞客病了,鸡足山的和尚即到丽江向木增报讯,木增闻讯马上派人把徐霞客接到丽江医治,在治病期间,徐霞客为答谢木增的盛意,还抱病为木增新编成的《山中逸趣集》作跋。不久,徐霞客由木增派专人护送到省城昆明,半年后返回故乡。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在他弥留之际,一直还怀念着自己与木增的深厚友情。

木公和木增的著作,为了传世,曾先后寄至江苏常熟县汲古阁毛晋家精刻版片,运归后藏于丽江黄山麓的万卷楼,可惜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兵燹楼毁,图籍和版片荡然无存,所以木氏刻书流传至今很少。但明末清初钱谦益(牧斋)所编的《列朝诗集》曾收有木公的《雪山诗迭》,清初《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也分别收有《雪山诗迭》和木增的《云薖淡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