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国创始人勾践:霸主英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越国创始人勾践:霸主英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勾践是越人建立“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主”的越国的创始人,是越人古代一位名垂青史、威名彪炳的英雄人物。《汉书》、《史记》为之立传,脍炙人口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数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载入正史。于是勾践改派几十人的“敢死队”去完成这一任务,命令其余兵马停止前进,待机出击。勾践忙站起来向吴王跪拜道:“谢谢大王的恩典。”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卧薪尝胆”的由来。

越国创始人勾践:霸主英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韦文宣(壮族

越是我国古代一个古老而名扬中州的少数民族,它是商、周之际与中原华夏族(汉族)为邻的胡、东夷、氐羌和越少数民族中四大族系之一,分布在东南、岭南及云贵高原广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大部分越人溶合于汉族之中,其中部分发展演变成为今天壮侗语系诸民族,即壮、侗、傣、布依、水、仫佬、黎、毛难(1986年改称“毛南”)等诸少数民族。

勾践是越人建立“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主”的越国的创始人,是越人古代一位名垂青史、威名彪炳的英雄人物。《汉书》、《史记》为之立传,脍炙人口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数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载入正史。

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楚国为了争当霸主,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正当他们相争接近尾声的时候,以越人为主体的长江下游原来比较弱小的吴国和越国,便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两支举足轻重的劲旅,引起周围国家的注目。这时,求胜心切的晋国便捷足先登,与吴国结盟,共同对付楚国;接着,楚亦联越制吴,针锋相对。公元前506年,吴国根据盟约出兵伐楚,五战皆捷,攻进了楚的都城,陷楚于危境之中。正当吴国兵马在前线节节胜利的时刻,吴国内部贵族们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发生了内讧,干戈四起,政局动乱。这时越国乘机出兵吴国,支持夫概一派造反,并挥师开进吴国首都,吴险遭亡国之祸。从此,吴、越两个方土王国便结下了世仇,双方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闻讯后,以为报仇的机会到了,于是便趁着越国上下忙于国丧的时机,不听众臣的劝阻,亲率3万精兵仓促进攻越国。勾践闻知,放下丧事,披挂督军前去阻挡,两国兵马在醉李(今浙江嘉兴市)地方相遇了。勾践原来打算一鼓作气,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冲将过去,把他们赶出国门便收兵,可是一看吴军布防很有章法,士气高昂,严阵以待,难以破阵。勾践心想,这一仗只能巧胜,不可强攻蛮干。于是勾践改派几十人的“敢死队”去完成这一任务,命令其余兵马停止前进,待机出击。敢死队员都是临时从军中挑选出来的,个个皆虎背熊腰。他们视死如归,光着膀子,手持大刀、利剑,并把刀剑横架在各自的脖子上,目不斜视地列队走到吴军阵前,齐声说道:“我们国王得罪了贵国,感到很不安,我们情愿替他以死谢罪。”说毕,个个割下自己的脑袋,倒毙阵前。吴国官兵见状,觉得稀奇古怪,目瞪口呆,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正当吴国官兵茫然无所措的时候,勾践的两队精锐兵马“呼拉”一下从左右两翼冲杀过来。霎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势如潮涌,锐不可当。吴军没防敌人这一招儿,还没清醒过来便糊里糊涂地被杀得人仰马翻,死伤过半,败下阵来。吴军在狼狈溃逃的路上,又遭越军伏击,伤亡惨重。吴王阖闾被吓得从战车上跌落下来,右腿被冲上来的越兵狠狠砍了一刀,幸被卫士冒死及时抢救,才免为刀下鬼。可是,阖闾已是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子了,本来中了勾践的计策,心情就已够沉重的了,现在又身受重伤,怎经得起这番折磨,结果未及到家便气死于退逃途中。

阖闾死后夫差继立。夫差品性好强,立志为父报仇。为此,他特意吩咐身边的人每天要提醒他几回,好把报仇雪恨的事时刻铭记在心,并在太湖日夜操练水师,积极作好复仇的准备。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行动了。

公元前494年,夫差祭过了大庙,告别了亲友,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太湖出发,向越国问罪复仇。此时夫差情绪十分高昂,面露喜色,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他忘乎所以,不顾安危,站在一条战船上,一面指挥,一面亲自擂鼓助战。吴国将士们见国王这副模样,个个无不勇气倍增,视死如归,以一当十,奋勇冲杀。

经过几次回合,越军在前线的几员指挥将领先后阵亡,水师被杀得溃不成军,死伤屡屡,几乎覆没。勾践见势不妙,急命范蠡集合残部,退守固城(今江苏高淳县南境),他自己则带5000卫队退回会稽山,再作反击计议。可是吴兵乘胜穷追不舍步步进逼,不给越军半点喘息的机会,把固城围个水泄不通。范蠡抵挡不住,要求派援兵。这时勾践看到败局已定,断难逆转,为减少人财损失,被迫派出文种前去求和,表示情愿举国投降,听候发落。夫差同意停止军事进攻,但条件是:越国从此变为吴的属国,勾践夫妇到吴国作人质。文种受权一一接受,越国遂亡。这便是史书上所说的“会稽之耻”。(www.xing528.com)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后,吴王夫差让他们住在阖闾坟旁一间破旧石屋里,一面看坟守墓,一面养马,日夜侍侯吴王。在吴三年,勾践备受凌辱,人们常常无端戏弄他,以博一笑。但勾践总是低着头,百依百顺,周全服侍吴王,还不时给吴王号脉诊断,开方施药,治好了吴王好几种疾病。勾践三年如一日的表现,使吴王受到感动,产生了恻隐之心。一天,勾践给夫差看病端药完毕正要退出时,吴王摆手让他坐在榻前,激动地对他说道:“几年来我太亏负你了。我已决定,等我病好了就把你放回去。”勾践忙站起来向吴王跪拜道:“谢谢大王的恩典。”夫差说话出于真心,果然于公元前491年亲自送勾践夫妇登上回国的大车,并招手告别。

勾践回到越国,受到大臣们的挥泪迎接。他心情沉重地对大臣们说:“我是个国破家亡的奴才,心里有愧。要不是大家同心协力,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喂吴国的野狗了,哪里还有回国相聚的今天!”说毕,泪如雨下,悲痛万分。大臣们忙劝说道:“这是大王的洪福啊!但愿大王从今而后,时刻记住会稽亡国和石屋看马的耻辱,越国才有希望。我们的仇准能报成,这是我们做臣子的心愿,也是全国黎民百姓的共同愿望。”“我决不叫各位和国人失望,请放心好了。”勾践表示道。

勾践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自然忍受不了会稽亡国和石屋看马的奇耻大辱。早在卑身事吴的日子里,勾践就已暗下灭吴的决心,现在回到越国,正是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回国后,勾践仍住在原来的王宫里,他唯恐优越的条件会把志气消磨掉,于是便改变日常生活条件,把华丽的软绵绵的褥子撤去,拿来柴草当褥子;在桌旁边悬挂个苦胆,每次进食时先尝一尝这苦味,以刻苦自励,志图报国。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卧薪尝胆”的由来。

勾践为了使越国尽快恢复元气和富强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付之实施。他让文种好生管理国家政务,体恤民力;命范蠡认真整饬军务,加紧操练兵马,以增强军事力量。为了使黎民百姓休养生息,7年内免征国人一切捐税。越国亡国人口大减,勾践此时订出几项奖励生育的条例。他还“赈贫吊死”,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不耻求贤,到处网络人才。他常常拿起锄头,“身自耕作”;他的夫人也走出王宫,同民女一道纺纱织布,夫妇俩以身作则“与百姓同其劳”。勾践和人民同甘共苦,“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在他带头提倡下,全国上下都不吃荤,不穿漂亮的衣服,处处节俭,人人刻苦,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努力生产,共图恢复。

勾践还采纳了文种灭吴的7条计策:重金贿赂吴国大臣,使之不能团结;选送美女,使吴王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不问国政;派去能工巧匠,促吴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派人到吴国当官为吏,里应外合;挑拨离间,使敌国君臣相互猜疑;购买吴国粮油,使之粮库空乏;自己多积粮草,加紧操练兵马,增强国力。这几条计策,勾践都一一认真付之实施,很有成效。自此以后,吴国日渐衰败下去,越国则日益富强起来。

苦难深重、遍地疮痍的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终于恢复元气,国富兵强,无与匹敌。越国人民报仇雪耻的日子终于盼到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亲率浩浩大军向吴国进发,问罪报仇,为越国写下光照千秋的历史篇章。士气高昂、骁勇剽悍的越国军队,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地,节节胜利。吴军狼狈溃逃,无力招架。夫差眼见大势已去,灭顶之灾难免,便派亲信王孙雄到越国乞降。王孙雄回来对夫差说:“越王看在过去的情义上,打算把大王送到甬东岛上去(今浙江定海),拨给大王五百家户,养大王到老。”夫差听了便苦笑说:“让吴当越的属国,这已够我丢脸伤心的了,想不到还要把我发配到僻远的荒岛上去。我已是行将入土的人了,何必再受这份罪!”说毕,泪如雨下,自刎身亡。当时,勾践十分得意,他不仅把吴国打败,实现了多年复仇雪耻的夙愿,而且乘胜挥师北上,问鼎中原,与齐、晋诸侯列强会于徐州(古地名,在今山东藤县东南薛城故城。徐,音舒,亦作徐)。

徐州会上,凭借武力,勾践当上了盟主,号令诸侯,名扬四海,威震中州。官书野史,纷纷为他树碑立传,名噪千古,出尽风头。勾践在逆境中的奋发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