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色彩:织物染色和丝绸织花技艺

中国色彩:织物染色和丝绸织花技艺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第七章取名“彰施”,“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来自《书·益稷》篇,其中染色是关键。根据《天工开物》记载,色泽鲜艳,色牢度好。药斑布原以石灰做防染剂,刮印到棉布上,经蓝色浸染,去掉石灰,布面上呈现白色花方。合成染料的研究成功,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但这也促进了织锦等织花品种的迅速增加,多色印花也随之发展起来,纺织品色彩鲜艳多样,五彩彰施变得更普及。

中国色彩:织物染色和丝绸织花技艺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第七章取名“彰施”,“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来自《书·益稷》篇,其中染色是关键。根据《天工开物》记载,色泽鲜艳,色牢度好。“彰施”篇中所列染色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木红、紫色、赭黄、鹅黄、金黄、茶褐、官绿(深、浅)、豆绿、草豆绿、油绿、天青、葡萄青、蛋青、翠蓝、天蓝、玄色、月白、草白、象牙白、藕褐、包头青色、毛青布色。所列染料有红花(染花)、苏木(染红、紫)、菘蓝(染蓝青)、蓼蓝(染蓝青)、苋蓝(染蓝青)、马蓝(染蓝青)、木蓝(染蓝靛)、槐花(染黄)、黄檗(染黄)、黄栌(染黄)、莲(染黑)、粟(染黑)、杨梅(染黑)、五倍子(染黑)。

明代染色分工很细,有的染坊专染一种颜色,如青缸、红缸专染青色、红色。套染工艺也非常成熟,其工艺流程为:先染一种颜色打底,然后再染另一种颜色,以增加色调的浓重感。

《天工开物》记述了提取红花素的过程,并增添了用含有机酸的乌梅做中和料等内容。当时还发现,用红花色素染好的织物,如果要褪掉原来的红色,只要“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草灰水滴上数十点”,这时织物上的“红一毫收转”,恢复到织物本来颜色。叙述了用明矾、青矾等媒染剂媒染的方法。

明代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棉布产量猛增,印染棉布也随之发展起来。松江的药斑布“传四方矣”。药斑布原以石灰做防染剂,刮印到棉布上,经蓝色浸染,去掉石灰,布面上呈现白色花方。后来用黄豆粉加石灰做防染剂进行防染生产,因为使用蓝色植物染料,后来称其为蓝印花布(印花也是一种局部染色)。

我国在明代是天然染料的出口国,可是到了清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www.xing528.com)

蓝印花布

1856年,年仅18岁的英国青年科学家珀金发明了合成染料,合成染料所用的原料是煤焦油。当时的英国以煤气作为燃料,而焦油找不到出路,作为废品大量积存,污染环境,造成公害。合成染料的研究成功,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再者,这种染料成本低廉,色彩鲜艳,所以合成染料成为一种很具开发价值的工业产品,吸引了欧美许多科学家参加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合成染料得到很大发展,色谱逐步齐全,合成染料的工业化生产日益壮大。“19世纪80年代就已有德国的染料进入我国市场,由于其色彩鲜艳、价格便宜,国人竞相采用……”[1]大量合成染料占据我国市场后,使得天然染料的生产和加工业受到重大打击。在合成染料大量进口之前,我国是天然染料的出口国,一下变成了合成染料进口国,中国原有天然染料制造作坊纷纷倒闭。但这也促进了织锦等织花品种的迅速增加,多色印花也随之发展起来,纺织品色彩鲜艳多样,五彩彰施变得更普及。

清银白地加金灯笼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绿地凤穿牡丹织金
采自《中国历代服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