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调语音: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手段

协调语音: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手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调语音是使语言达到音乐美的修辞手段。运用这些因素,产生一定修辞效果,就是协调语音。协调语音能使语言音响悦耳、声调顿挫、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使读者和听众易于传诵和记忆。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匀称、平仄协调、押韵和谐、叠音自然、双声与叠韵5个方面。平仄协调是指平仄交替出现使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美。的字数不相等、音节不对称。

协调语音: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手段

协调语音是使语言达到音乐美的修辞手段。语音的因素很多,包括字调、押韵、谐音、叠韵、拟声、儿化、双声等。运用这些因素,产生一定修辞效果,就是协调语音。协调语音能使语言音响悦耳、声调顿挫、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使读者和听众易于传诵和记忆。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匀称、平仄协调、押韵和谐、叠音自然、双声与叠韵5个方面。

(一)音节匀称

音节匀称主要体现在长短相配、排列有序方面。

1.长短相配

句内音节应该单单、双双、三三、四四相配,不要长短相间,忽长忽短(表8-2-1)。

表8-2-1 句内音节长短相配

2.排列有序

句内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同时出现时,一般按音节多少进行排列,少的在前,多的在后(表8-2-2)。

表8-2-2 句内音节排列有序

3.特别注意

注意:①不能为了音节上的匀称,随意压缩或增加音节,使之“因词害意”;②不能为了音节上的匀称,随意变换词序,使句子变得生硬。

(二)平仄协调

声调可归为平、仄两类。平为阴平和阳平,仄为上声和去声。平仄协调是指平仄交替出现使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平仄相间的规律是:两平两仄、两仄两平、两平三仄、三平两仄、平仄平仄。平仄呼应是指平对仄、仄对平。

句内要注意平仄相间,句间要注意句末音节的平仄呼应。

【例8-2-1】日出江花红似火(仄仄平平平仄仄),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唐代诗人白居易:《江南·江南好》)

特别注意:①运用要自然恰当,不能“因声害义”;②不能一味平仄交错,使语调单调呆板,应把平仄相间与重复结合起来;③在不影响句子内容表达的前提下,才可以颠倒词序,达到协调平仄之目的。

(三)押韵和谐

押韵是每个句子或间隔句子用韵母相同的字煞尾。

诗词对押韵有严格的要求,散文对押韵的要求较低,其他文体基本不要求押韵。为了上口中听、增强表达效果,其他文体的重点段落、重要部位也可以适当押韵,使之形成回环美。

【例8-2-2】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佚名:《天安门诗抄》)

[说明]第一、第二、第四句诗的末尾押韵(韵母为iào)。

特别注意:①押韵服从内容,不能为押韵制造生词,影响内容的表达;②根据内容或情调决定,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换韵”只要使用得当,可使文章亲疏有致、跌宕回环。

(四)叠音自然

叠音即重叠音节。重叠音节的词叫叠音词。(www.xing528.com)

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动词重叠后表示反复,如“频频”。单音节形容词重复表示程度适中,如“薄薄”。双音节形容词重复表示程度加深,如“干干净净”。

叠音词有描绘和抒情作用,多用于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中。在科技论文中,一般不使用重叠进行修辞。

【例8-2-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是(亭亭)的舞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上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朱自清:《荷塘月色》)

[说明]圆括号“( )”内为叠音词,做定语

在使用叠音时特别注意:①不能一味追求形式新奇,忽视内容表达,变成纯粹的文字游戏;②不顾需要地进行重叠,使词句啰唆冗长,使人读来乏味。

(五)双声与叠韵

在双音节词中,存在“双声”和“叠韵”两种情况。特别是在成语和词组中,双声和叠韵现象较为普遍。

1.双 声

双声是指相邻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双声的使用可以使音节显得短促。

【例8-2-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说明]“仿”“佛”的声母均为“f ”“渺”“茫”的声母均为m。

2.叠 韵

叠韵是指相邻句末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叠韵的使用可以使音节显得舒缓。

【例8-2-5】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说明]“跹”的韵母为ian,圆的韵母为uan。

3.特别注意

特别注意:①要根据内容选择使用,要分清双声和叠韵的效果;②不能为双声而双声,为叠韵而叠韵,要用得自然贴切、恰到好处。

(六)音节对称

在句子中,一般是单音节词与单音节词结合、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结合。如果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结合,就很不顺口(表8-2-3)。

表8-2-3 句中音节对称

在复句中,要考虑各分句的对称。

【例8-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前一段时间比较快,后一段慢,甚至倒退。

[分析]“前一段……”与“后一段……”的字数不相等、音节不对称。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前一段时间比较快,后一段时间特别慢,甚至倒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