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疆学术·闽南文献中的父辈情谊

海疆学术·闽南文献中的父辈情谊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晚年,大哥、二姐与我,侍奉身旁,目睹了父辈年轻时为理想投身大革命而结下的延续半个世纪的莫逆情谊。在整理《明城集》时引发笔者对往事的回忆,谨以此文纪念父辈,并留存后代,以传承家风。新中国成立后,因种种原因,唐生夫妇旅居海外,与家父失去联系几十年。家父坚持不受,称力所能及,举手之劳,不敢言谢。父辈间的君子之谊,也是后辈应该传承的家风。

海疆学术·闽南文献中的父辈情谊

陈社光[1]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泉州晚报》开辟“刺桐风云录”专栏,寻访泉州革命遗址加以报道,其中一篇提及创办泉州书店的唐生夫妇以及协助创办人陈盛明先生。家父在世时,也常提及相关人与事,并撰写了回忆文章。父亲晚年,大哥、二姐与我,侍奉身旁,目睹了父辈年轻时为理想投身大革命而结下的延续半个世纪的莫逆情谊。在整理《明城集》时引发笔者对往事的回忆,谨以此文纪念父辈,并留存后代,以传承家风

慈父陈盛明先生,泉州鲤城聚宝街人。其父陈育才先生为晚清举人,与泉州地方史专家陈泗东先生之父陈仲谨先生同榜。当年陈泗东先生常对在泉州政协任职的笔者言及他与家父是亦师亦友的世交。家父遗照的《像赞》,即出自陈泗东先生之手笔,准确记录了父亲一生为人之道。

1925年,当时抱农业救国想法的陈盛明先生赴革命中心广州,就学广东农学院,希望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解决中国农业落后,生活艰难等民生问题。在广州期间,经小学同学许曼介绍,家父加入旅粤福建左派革命组织“福建革命青年团”,投身革命洪流之中。“福建革命青年团”的发起成立者有中山大学的厦门籍杨和衷、杨世宁等一百多人。家父在这里认识了台湾籍共产党员唐生夫妇。1926年底,因家中担心出事,陈盛明先生被父亲叫回泉州老家。回泉不久,唐生夫妇第一次来访。期间唐生离泉月余,唐太太留住我家,得到祖母周到照料,感念于心。北伐军入泉后,唐生第二次来泉,并请陈盛明先生协助开办泉州书店。泉州书店除了经营左翼书刊外,并逐步发展为大革命时期泉州地下党的一个重要据点。1927年,因蒋介石开始反共,唐生被迫离开泉州。在国家动荡的年代,共同的志向,年轻的陈盛明先生与唐生夫妇结下了莫逆之交。

新中国成立后,因种种原因,唐生夫妇旅居海外,与家父失去联系几十年。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天,市委统战部来人告知家父,有一友人寻找,并接往泉州宾馆相见,才知原来是唐生夫妇(此时唐先生已改名李吉成)。回忆当年事,期间唐生夫人黎明(洪碧云女士)念念不忘因病在我家住过一个多月,得到祖母及家父的细心关照。从此只要李先生夫妇回到大陆,必往我家探望。在家父病重期间,李先生夫妇要留钱让父亲补贴家用,但被家父坚决谢绝。于是他们陆续送来燕窝西洋参和冬虫夏草等贵重补品,指导二姐炖汤给父亲服用,其真情至今仍令我们兄弟姐妹难以忘怀。在一次探访中,李先生为家父拍下了人生最后的一张居家生活照,照片中家父慈眉安详,成为家父所有照片中最珍贵的纪念。李先生将这张照片冲洗放大多张,分交众子女各自珍藏。家父去世后,李先生继续关心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工作,当得知三哥研究地方史,正遍访一部日本典籍不得,李先生不惜重金,托人从日本购买赠予三哥。家父去世四年后的1990年,李先生夫妇在获悉本人结婚时(当时我夫妻俩在厦门只是工薪低收入,婚事简约),当即联系我们,以父辈家长身份馈赠一份贵重的贺礼,给予我们夫妻以父辈的祝福。李先生夫妇与家父在大革命动荡年代结下的患难友谊,延续到我们晚辈,使我终身难忘。

当年将家父引上革命之路的同学许曼先生,“文革”后任过福师大图书馆副馆长,在大革命时期也曾遭遇追捕。因我家当年为泉州世家,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名望,许曼先生在我家避居多日。待风声稍过,在我祖母资助下离开泉州。此事许曼先生一直谨记在心,当他的儿子接他去加拿大定居离开福师大前,专程来趟泉州,欲留下钱款以表感恩。家父坚持不受,称力所能及,举手之劳,不敢言谢。

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的农大教授卢浩然,在中学读书时,与家父相识结为好友。放假时应邀到泉住宿我家,也受到祖母的盛情款待。在家父生前逝后,卢先生多次召见我兄姐,每每谈及家父为人诚恳,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甚为感慨。(www.xing528.com)

点滴回忆,当是家父留给我们子女的一笔人生精神财富。父辈间的君子之谊,也是后辈应该传承的家风。

念及当年父亲创办海疆的情怀,我辞去公职,于1992年复办了海疆学术书店。虽然财力短缺,艰辛不易,但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仍坚持至今,也算是传承家风吧。

谨此纪念。

【注释】

[1]陈社光,陈盛明先生幺子,厦门市华文图书有限公司海疆学术书店CE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