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起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吴起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还建立了第一个青年团支部,王子宜任书记,共有团员10名。永宁山党支部的建立,点燃了西北高原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这个联络站,既是保安、吴起一带的革命联络中心,又是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的学校。金汤镇和金汤小学,是吴起革命斗争最早的传播点和摇篮。

吴起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和陕北地区,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点燃了熊熊革命烈火。

刘志丹(1903—1936年),名景桂,字志丹,保安县金汤镇芦子沟(今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受进步人士杜斌丞,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等人的影响,1924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秋受党组织派遣,入黄埔军校四期炮科学习。1926年秋,刘志丹军校毕业,先是随军东征,后受党的派遣到冯玉祥部任少将参谋。之后受冯玉祥派遣,到马鸿逵的第四路军任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6月下旬,冯玉祥实行“清党”,将该部共产党员刘志丹等数十人“礼送出境”。

1928年5月,刘志丹、唐澍等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领导了渭华暴动,失败后潜回陕北,开始在家乡保安进行革命活动。

刘志丹回保安后,与皖北暴动失败回到家乡的曹力如一起,筹建了保安县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永宁山支部,隶属中共延安县委。刘志丹任书记,曹力如任组织委员,王子宜任宣传委员,共有党员6名,其中有赵耀先、曹继芝等。还建立了第一个青年团支部,王子宜任书记,共有团员10名。

永宁山党支部的建立,点燃了西北高原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他们利用党员曹继芝(后叛变)担任县教育局局长职务的方便,安排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全县7所小学任职,以学校为立足点,开展革命工作。

1928年秋,永宁山党支部在洛河川金汤镇建立了一个秘密联络站,设在当时吴起地区唯一的学校——金汤小学。(www.xing528.com)

金汤镇位于洛河川同白豹川交汇处,北距吴起镇20公里。当时镇上有众多商号、店铺、定期集市,是洛河上游的交通要冲和贸易集散地。刘志丹在这里设联络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担任联络员的是金汤小学的教员刘景瑞。

刘景瑞是吴起镇西沟塔人,刘志丹的堂弟。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只是一个爱国青年,刘志丹给他讲革命道理,曹力如送给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等革命书籍,引导他投身革命。

这个联络站,既是保安、吴起一带的革命联络中心,又是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的学校。金汤小学的学生年龄多在十八九岁到二十岁,由于经常接触革命人物、革命思想,所以毕业后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如吴起的刘兆庆、尚庭佐、刘儒信、石有贵、袁耀秀等,他们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为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终生。

金汤镇和金汤小学,是吴起革命斗争最早的传播点和摇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