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葆桢: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倡导者

沈葆桢: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倡导者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治十三年,发生日兵侵台事件,沈葆桢临危受命,办理台湾事务,社会舆论一致认为其为最佳人选。但沈葆桢却并不认为可以就此高枕无忧,而是开始从国家海防的角度对台湾善后问题作长远的考虑。[33]沈葆桢主张以办理日军侵台的善后事宜为契机,痛改过去因循守旧的做法,努力开创台湾建设的新局面。

沈葆桢: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倡导者

沈葆桢,福建侯官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翰林出身,历任九江知府、江西巡抚等职。同治五年(1866),经左宗棠推荐出任福建船政大臣,创建船政学堂,陆续成船十余艘,第一批赴英、法的海军留学生即他所派遣。除了才德兼备、忠孝性成之外,沈葆桢在督办福建船政期间,还经常与外籍人员日意格、德克碑等人讲求中外时势,目染耳濡,深谙洋情、海防及自强之道。同治十三年,发生日兵侵台事件,沈葆桢临危受命,办理台湾事务社会舆论一致认为其为最佳人选。《申报》曾以《闻沈钦使将往台湾》为题发表评论,称:“朝廷简任沈钦使,不但为得人之庆,且可规久远之模。诚以沈钦使籍隶八闽,督办船政,民情风土易于周知。况乡党众口交推,中外华洋共信。宏才卓诚,闻望声名,诚敻绝乎寰区,超迈于瀛海矣。此次果能前赴,不难迅奏肤功耳。”[29]

在办理日军侵台事件的过程中,沈葆桢对海疆防务的废弛、消极治台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意识到如不彻底革除旧弊,自强振作,仍然像过去一样,“有事则急图补救,事过则仍事恬嬉”,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其致李鸿章及福建督、抚等人的函件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倭兵纵知难而退,儆备断不当废于半途。当备者不独倭,乘此时备之,事方有济”;[30]“中国将来求如有明中叶仅防倭寇,恐不可得。不乘此时猛醒,以后恐无下手处”;[31]“彼退而吾备益修则帖耳而去,彼退而吾备遂弛则又抵隙而来”[32]等等。(www.xing528.com)

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二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最后达成《台事专约三条》,十月廿五日,日兵全部撤走,日军侵台的事件终于画上句号。但沈葆桢却并不认为可以就此高枕无忧,而是开始从国家海防的角度对台湾善后问题作长远的考虑。在上朝廷的奏折中指出:“台地向称饶沃,久为他族所垂涎;今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而山前、山后其当变革者,其当创建者,非十数年不能成功。”[33]沈葆桢主张以办理日军侵台的善后事宜为契机,痛改过去因循守旧的做法,努力开创台湾建设的新局面。“惟此次之善后。与往时不同。台地即所谓善后,即台地之所谓创始也”;尽管他也知道“善后难,以创始为善后则尤难”,[34]但他不畏艰难,知难而上,殚精竭虑,以超人的远见卓识以及非凡的勇气提出了许多积极治台的新主张,并付诸实施,开启了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