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祐本《史记》《汉书》用字异文研究:後造与假借字关系

景祐本《史记》《汉书》用字异文研究:後造与假借字关系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史記》用後造本字《漢書》用假借字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瞳”和《漢書》中的“童”是後造本字和假借字的關係。可見,用“來”記録{招致}在字詞關係上屬於借字記他詞,用“徠”記録{招致}从字詞關係上看屬於本字記本詞。

景祐本《史记》《汉书》用字异文研究:後造与假借字关系

(一)《史記》用後造本字《漢書》用假借字

【瞳/童】

(105a)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史記·項羽本紀》)

(105b)周生亦有言“舜蓋重童子”,項羽又重童子。(《漢書·陳勝項籍傳》)

按:《説文·䇂部》:“童,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聲。”《論衡·案書篇》:“劉子政玩弄左氏,童僕妻子皆呻吟之。”所以,“童”的本義是{古代男子有罪爲奴}。由於文字系統中没有記録{瞳孔}的本字,於是人們就借用同音的“童”去記録。後來爲了明確字詞關係,人們就在其基礎上增加形旁“目”生成新字“瞳”專門記録{瞳孔}。《玉篇·目部》:“瞳,目珠子也。”《潛夫論》:“後嗣握登,見大虹,意感生重華虞舜,其目重瞳,事堯。”可見,用“瞳”記録{瞳孔}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童”記録{瞳孔}从字詞關係上看屬於借字記他詞。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瞳”和《漢書》中的“童”是後造本字和假借字的關係。

【侔/牟】

(106a)陛下仁育羣生,義征不憓,諸夏樂貢,百蠻執贄,德侔往初,功無與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106b)陛下仁育群生,義征不譓,諸夏樂貢,百蠻執贄,德牟徃初,功無與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按:“侔”和“牟”在這裏記録的是{等同}。“牟”,金文寫作img(高奴權),小篆寫作img。《説文·牛部》:“牟,牛鳴也。從牛,象其聲气從口出。”段注:“此合體象形,與img同意。”韓愈《征蜀聯句》:“椎肥牛呼牟,載實駝鳴曷。”由此可見,“牟”的本義是{牛鳴}。語言中有{等同}義,但文字系統中没有相應的字,於是就借同音字“牟”去記録。東漢《仙人唐公房碑》:“道牟羣仙,德潤故鄉。”《曹全碑》:“攻城㙒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牟”除了被借用於記録{等同},還被借用於記録{眼珠}{大麥}{頭盔}等。爲了明確字詞關係,人們就在“牟”的基礎上增加形旁“亻”,造出新字“侔”。“侔”,小篆寫作img。《説文》人部:“侔,齊等也。從人,牟聲。”《周禮·考工記·輪人》:“凡爲輪,行澤者欲抒,行山者欲侔。”鄭玄注:“侔,上下等。”可見,用“侔”記録{等同}在字詞關係上屬於本字記本詞,用“牟”記録{等同}从字詞關係上看屬於借字記他詞。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侔”和《漢書》中的“牟”是後造本字和假借字的關係。

《史記》用後造本字《漢書》用假借字的異文共有27個,除上文所舉2例外,還有25個,詳見表15:

表15(www.xing528.com)

(二)《史記》用假借字《漢書》用後造本字

【辟/避】

(107a)髙祖爲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107b)髙祖爲布衣時,有吏事避宅,綰常隨上下。(《漢書·韓彭英盧吴傳》)

按:“辟”和“避”在這裏記録的是{躲避}。古時由於文字數量有限,語言中的{躲避}義没有相應的字去記録,於是人們就假借本義爲{法}的“辟”字去記録。東漢《繆紆墓誌》:“改諱辟尊字。”當一個字形的記録職能過多時,就會影響到文字的工具性。爲了明確字詞關係,人們就在其基礎上通過增加形符“辶”造出新字“避”專門用於記録假借義{躲避}。《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傷人,及自賊傷以避事者,皆黥爲城旦舂。25”可見,用“辟”記録{躲避}在字詞關係上屬於借字記他詞,用“避”記録{躲避}从字詞關係上看屬於本字記本詞。這時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辟”和《漢書》中的“避”是假借字和後造本字的關係。

【來/徠】

(108a)嚴助、朱買臣等招來東甌,事兩越,江淮之閒蕭然煩費矣。(《史記·平準書》)

(108b)嚴助、朱買臣等招徠東甌,事兩粵,江淮之閒蕭然煩費矣。(《漢書·食貨志下》)

按:《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徐灝注箋:“來本爲麥名。《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麳也。’是也。古來麥字衹作來,假借爲行來之來,後爲借義所專,别作麳、img,而來之本義意廢矣。”所以,“來”的本義是{小麥},但經常借用於記録{往來}。由假借義{往來}可引申出{招致},《吕氏春秋·不侵》:“目此觀之,尊貴富大不足以來士矣!”高誘注:“來,猶致也。”雖然可以借用“來”記録{招致},但後來人們還是爲這個義項造了本字“徠”。《説文》無“徠”,但漢代有其字,《唐公房碑》寫作img。《漢書·武帝紀》:“蓋孔子對定公㠯徠遠,哀公㠯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可見,用“來”記録{招致}在字詞關係上屬於借字記他詞,用“徠”記録{招致}从字詞關係上看屬於本字記本詞。在字際關係上,《史記》中的“來”和《漢書》中的“徠”是假借字和後造本字的關係。

《史記》用假借字《漢書》用後造本字的異文共11個,除了上文所舉2例外,還有9個,【度/渡】【立/位】【齊/齋】【侯/候】【不/否】【鬲/隔】【我/吾】【或/惑】【兑/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