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8个故事:枭雄、豪杰、谋士

28个故事:枭雄、豪杰、谋士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便通过几个故事一窥这些英雄的风姿、谋士的才思。有一次,他触犯了禁令,被曹操逮捕起来一顿痛打,结果被当场打死。曹操算得上一代英豪。但在曹操眼中,仍有一位英豪令他侧目,这人便是刘备。招兵之时,有两名壮士前来应募,引起刘备注意。正因如此,三国史成为俗世百姓热爱并熟知的一段历史。这段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战乱不断,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再加上疫病流行,死者遍地。

28个故事:枭雄、豪杰、谋士

说起三国,有很多人津津乐道。

他说他喜欢桃园三结义,你说你喜欢三英战吕布,还有什么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真是威风凛凛,而空城计,更是妙计无双。这些故事,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而家喻户晓。但是,剔除很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我们忍不住会问:为何这段历史能够惹得无数世人注目?

原因可以列出很多,比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七实三虚的描述栩栩如生;比如三国的局势变幻不像战国那样杂乱,反而清晰明朗,事件突出且精彩;再比如这段历史展现了英雄耀眼的风姿。

世人难免会被这份耀眼吸引。

读三国史,由那字里行间,分明可以想见英豪的横刀纵马,士卒的呐喊拼杀,义士的肝胆相照谋士的羽扇纶巾。其中,有多少绝世英才横空而出,又有多少煊赫一时的人物黯然而逝。下面,我们便通过几个故事一窥这些英雄的风姿、谋士的才思。

先说曹操

提及曹操,我们难免会想到舞台上的白脸奸臣。但事实上,曹操称得上足智多谋,也是一位大英豪。曹操是沛国谯县人,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无比,有谋略,善权术,喜欢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羁。有一次,曹操去拜访一位善于品评人物的名士许劭,让他来评价自己。许劭原本不愿意开口,但被曹操胁迫,只得冷冷地说:“若在太平盛世,你会成为治国安邦的能臣;若在乱世,则会成为奸雄。”

曹操听到这一评价,大喜而归。

曹操做事干脆而果敢。他二十岁时担任洛阳北部尉,曾让工匠制作了二十余根五色棒,往衙门左右一挂。任你是豪门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触犯禁令,一律用五色棒责打。当时,宦官蹇(jiǎn)硕的叔父横行霸道。有一次,他触犯了禁令,被曹操逮捕起来一顿痛打,结果被当场打死。百姓都拍手称快,宦官则对曹操又恨又惧。于是,有人暗中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皇帝便下令将曹操调出洛阳。

数年后,曹操又因镇压黄巾军起义有功,重新回到洛阳。董卓回洛阳掌权后,将曹操升为骁骑校尉。但曹操见董卓暴虐,不愿与其为伍,便冒着危险逃出洛阳,前往陈留。在那里,他招兵买马,开始了逐鹿天下的一生。

再说刘备

曹操算得上一代英豪。但在曹操眼中,仍有一位英豪令他侧目,这人便是刘备。

有一次,曹操邀请刘备饮酒。

待到酒酣,曹操忍不住评论天下英雄,他说:“如今天下,唯有我和你才算得上真英豪,至于袁绍,无非是碌碌之辈,算不上数的。”刘备正在进食,听到此话,心中一惊,手中的筷子和勺子都掉落在地。恰好此时,天阴欲雨,窗外响起一道炸雷。

曹操问:“一道惊雷而已,怎么至于连匙筷都掉落?”

刘备忙捡起匙筷,掩饰说:“圣人说,遇到迅雷和暴风,人定会变色,果真如此。”

这便是史上极为有名的煮酒论英雄。这段史实在《三国演义》中有极为精彩的演绎,若有兴趣,你可以找出来看看。

惧怕惊雷的刘备算是英雄吗?

说起来,刘备是西汉汉景帝的后裔,自幼便志向远大。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刘备靠贩卖草鞋、编织草席谋生。他居住的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有五丈,远观宛若车盖。来往歇脚的人都觉得这株桑树不同凡响,认为此家必出贵人。有一次,刘备和幼童在桑树下玩乐,他一腔豪气地指着桑树说:“将来我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不爱读书,却喜欢结交豪杰,游走四方。中山的大商贾张世平、苏双在涿郡一带贩马,遇到刘备。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两人却觉得刘备非池中之物,将来定有一番作为,于是出钱帮他招兵买马。

招兵之时,有两名壮士前来应募,引起刘备注意。一位名为关羽,一位名为张飞。他俩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和刘备志同道合。他们食则同席,睡则同寝,渐渐地,三人情同手足。他们的这种友谊赢得世人称誉。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他们桃园三结义的故事。(www.xing528.com)

关羽和张飞尽心辅佐刘备,然而刘备想创出一番功业,仅仅有关羽和张飞这样的猛将还不够,他还需要一名眼界开阔的谋士。终于,他遇到了诸葛亮

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智近于妖。其实,史实中的诸葛亮并不懂得呼风唤雨,也没有空城计中那样的绝世智慧。诸葛亮的一生是谨慎的,但不能不说,他胸怀天下,眼界开阔。

刘备知晓他时,他正隐居在隆中。

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得知刘备前来,便故意躲避。刘备第一次到隆中,扑了空。他并不气馁,第二次又去,结果又扑了空。待刘备第三次前去,诸葛亮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在自己的草堂中接待了刘备。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刘备坦率地说:“现在汉室衰落,权柄落在奸臣曹操手中。我深知自己力量微弱,才智欠缺,但我想伸张正义,恢复汉室,因而特地前来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见刘备这样谦虚、诚恳,也推心置腹地同他侃侃而谈。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百万大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因此,不宜和他硬拼。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代,而且江东地势险要,百姓也很拥护他,更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人为他效力,因此,对于孙权只能采取联合的办法。”

刘备不禁有些疑惑,他该向何地寻求施展抱负的空间呢?

诸葛亮继续说:“唯有荆州。荆州,北面到达汉水、沔水,南面通往南海,有丰富的物资可利用;东面连接吴郡、会稽,西南通向巴郡、蜀郡,是军事重地。目前占有它的刘表并不能守住它。这片土地是上天赐予你发展的根基。”

说完荆州,诸葛亮继续说益州。

他说:“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拥有千里沃土,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可占有益州的刘璋不知道爱惜民力,大家对他很不满。若你能够占领荆州、益州,对外联合孙权,对内励精图治,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军,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恢复汉室。”

听完,刘备不能不由衷地敬服诸葛亮的智慧。他激动地跪拜在诸葛亮面前,说:“先生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请先生出山与我共建大业。”诸葛亮欣然答应。于是,二人携手回到新野。世人将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将这番对话称作“隆中对”。

除了这些故事,三国中的英雄风姿是随处可见的。

正因如此,三国史成为俗世百姓热爱并熟知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需要知道:不管三国如何波澜壮阔,其实和战国无异,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之间的混战。这期间有英豪的横刀纵马,更多的却是百姓的流离之苦。

这段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战乱不断,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再加上疫病流行,死者遍地。曹操曾在《蒿里行》一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一场场战乱,宛若犁铧经过,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百户人家到头来或许只余下一两户。苍野之间,横七竖八地遍布着无人掩埋的白骨。而放眼千里,既无人烟,又无鸡鸣,一片凄凉。

我们对比一组数字来看看。

先看汉末的人口,公元157年,有10677960户,56486856口。待到三国鼎立之时,公元242年,吴国有520000户,2300000口。公元264年,魏国有663423户,4432881口;蜀国仅有280000户,940000口。

三国相加,也不过一百多万户,相比于汉末的一千余万户,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蜀国,不过二十八万户,无法比及现在的一座城镇。那么这些人都去了何地?除却少数得以寿终正寝,多数在灾害和战乱中化为白骨。

从公元189年,董卓率兵入洛阳,开启这段乱世争锋,到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公元280年吴国灭亡、三家归晋,这段乱世持续了近百年。百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并不漫长,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却是整整一生。

何时,乱世才能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