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仲舒使儒家地位巩固,汉朝儒学腐化溃灭,东汉郑学诞生

董仲舒使儒家地位巩固,汉朝儒学腐化溃灭,东汉郑学诞生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儒学分孟荀两大派。第二年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孟派),孟派大受打击。被称为汉朝唯一大儒的董仲舒,尽量发展这些学说,而且归纳到《春秋公羊传》一部书里面,使儒家独尊的地位愈加巩固。西汉末年,纬候有八十一篇,图谶有十余家,比原始的阴阳五行学,更荒谬得多。汉朝利用儒学巩固政权,结果儒学腐化了它,并且促成它的溃灭。东汉末年,郑玄融合古文今文谶纬为一体,号称郑学。

董仲舒使儒家地位巩固,汉朝儒学腐化溃灭,东汉郑学诞生

战国儒学分孟荀两大派。孟派法先王,荀派法后王。秦嬴政时代,两派冲突非常激烈,丞相李斯荀子门人,最能迎合嬴政的意旨,创立许多新制度。可是孟派儒者,混杂阴阳五行家的迷信,方士(方士自称有长生不死的秘方和奇药)的神仙,也很得嬴政的尊宠。始皇三十四年,李斯借儒生是古非今的罪名,劝嬴政烧毁民间藏书。第二年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孟派),孟派大受打击。做博士官的大抵是荀派传经之儒,幸存的孟派,再不敢议论政治

西汉刘彻以前,统治者知道要巩固政权,必须使人民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采取黄老刑名的学说,用权术严刑驾驭官吏,使不敢过分作恶,儒学虽立博士,却并不重视。当时著名儒生,有的兼阴阳五行(如贾谊),有的兼黄老刑名(如晁错),没有纯粹的儒学。刘彻初年,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被称为汉朝唯一大儒的董仲舒,尽量发展这些学说,而且归纳到《春秋公羊传》一部书里面,使儒家独尊的地位愈加巩固。议政断狱,《公羊传》都能够对付。

刘彻时代国力发展到最高点,他想制礼作乐,粉饰太平,又想发扬兵威,满足本人侵略的野心。于是儒家尤其是公羊家大受宠用。公羊家把孟荀两派统一了,同时儒道刑名也统一了。

刘奭时代政治腐败,君权衰落,儒家也恢复柔懦庸碌的作风,公羊家被诗家(据说诗家是温柔敦厚的)代替了。儒学排斥黄老刑名的成分,尽量扩大阴阳五行,孔子俨然成为巫师,儒经与纬候(大体是怪异迷信等事,假托孔子所传)图谶(预言)并行。西汉末年,纬候有八十一篇,图谶有十余家,比原始的阴阳五行学,更荒谬得多。王莽篡汉,谶纬曾是重要工具之一。汉朝利用儒学巩固政权,结果儒学腐化了它,并且促成它的溃灭。

西汉人写经用当时通行的隶字,称为今文经。王莽为迎合一般人复古的心理,提倡用篆字写的旧本经书,称为古文经。从此儒经有古文今文的对立。王莽运用复古迷信两个工具,完成篡位的事业。(www.xing528.com)

东汉刘秀崇尚谶纬,强迫臣下不许怀疑,用人行政,都是依据谶纬的预言。统治者要证明自己受天命做皇帝,这确是最好的方法。古文经专讲训诂制度,与当前政治隔离很远,所以也得到朝廷的赞助。今文经在东汉,完全处于劣势,不为朝野所重视。东汉末年,郑玄融合古文今文谶纬为一体,号称郑学。既不谈思想,也不谈政治,只是一种烦琐的训诂学,在大混乱的时代,郑学正适合儒家明哲保身的传统习惯,因此流传很广,而且很久。

从汉末经三国六朝,思想界被道家佛教占领了,政治界被刑名家、清谈家占领了。西晋末年,五胡侵入,两汉博士传授的经说,随着政治崩溃而灭绝了。南北朝儒生讲经,主要的是郑学,因为南北朝讲究丧服,郑玄注三礼(《仪礼》《周礼》《礼记》)最称精密,讲丧服不能不依据郑学。

北朝尤其是南朝,盛行士族制度,贵族要表明自己门第的清高,必需严格辨别亲疏尊卑的等次,因此丧服学,比汉儒讲得更精密。

道家、佛教的发达,刺激了儒家,一部分儒者也曾在思想上参加了斗争。不过统治阶级感觉到利用佛教效力更大,所以儒家无法挽救它的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