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棉花传入中国,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

印度棉花传入中国,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棉花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比较重要的物产。亚洲棉从印度传入中国有两条路线:第一条是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及两广地区。第二条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棉花传入我国之后,长期停留在边疆地区,未能广泛传入中原。但棉花在唐宋时期已不断向中原地区移植。元代棉花种植在中原得到迅速推广,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而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印度棉花传入中国,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

棉花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比较重要的物产。印度的阿萨姆邦一带是木本亚洲棉的发源地。棉花在印度半岛的栽培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前1500年的《吠陀经典圣诗》中,就有“织布机上的线”的诗句,可见这一时期的棉花已经进入大规模生产以至可以用来织布。

亚洲棉从印度传入中国有两条路线:

第一条是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及两广地区。战国时成书的《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之载,古今不少学者认为“卉服” 指的就是棉布所制之衣,故作为沿海地区献给不出产棉花的中原的贡品。1978年福建崇安船棺中发现的棉布残片,据考证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 珠崖为今海南岛东北部,广幅布可能就是棉布。由此可知,秦汉时海南岛已经植棉生产棉布了。

第二条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左思《蜀都赋》记载:“布有橦华。”李善注引张揖:“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可绩为布也,出永昌。”这里的“梧桐木华”“橦华”指的就是棉花。亚洲棉经南方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哀牢,再传到西蜀地区,经过蜀人运用中国的纺织技术,织成很高级的棉布,其质量远胜过原产地的印度布,于是棉布又由四川倒流至印度,并远达于大夏国。“从时间上看,四川开始植棉并织棉布可以上溯至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14]

从南方传入的印度棉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最初是落叶乔木。晋张勃《吴录》记载:“交趾定安县有木绵,树高数丈,实如酒杯,中有绵,如蚕之丝也,又可作布。”这里指的就是木本棉花。传入我国之后,随着向北的迁徙与不断的选育,最后变为不高而一年生的“中棉”。因为棉花是由印度辗转传入,故而长期以梵文的称呼转译,故称为“吉贝”“白叠”“桐”“橦”(至今云南佤族仍称棉花为“戴”、白棉布为“白戴”),佛经中又称为“劫波罗”。由于其初是乔木,故又称为“木绵”(古代的绵只指丝绵),以后才称为“棉”或“木棉”,宋代以后才称棉花,这与我国南方的“木棉树”并非一回事。(www.xing528.com)

棉花在人工合成纤维出现之前,是世界纺织品的首选原料。而棉花走出印度的前几步是非常关键的。棉花引进中国,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缓慢发展”[15]。它在全世界扩展成为纺织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棉花传入我国之后,长期停留在边疆地区,未能广泛传入中原。唐大中五年(851),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Sulayman al-Tajir)记述在今天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之中作为“花”来观赏的。[16]唐宋的文学作品中,“白叠布”“木棉裘”是珍贵之物。北宋末年的《北征纪实》中还称棉布为“南货”,可见当时棉布主要还是在岭南地区生产的。但棉花在唐宋时期已不断向中原地区移植。宋代福建沿海已种植棉花,谢枋得《叠山集》卷三记载:“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蕃志》、方勺《泊宅编》等书,有关于“南人”“闽广之人”如何纺绩棉花的记载,证明中土之人对棉花已有相当清楚的认识。

元代棉花种植在中原得到迅速推广,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而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王桢《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木棉序》说: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此最省便”,因而得到了比桑麻更快的发展。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称:“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王桢《农书》还称,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世祖在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设置“木棉提举司”,专门督课棉植,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虽然不久就撤销了这一机构,但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锦)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纺织衣料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