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蜀:中国茶叶最早的传入地

巴蜀:中国茶叶最早的传入地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的原产地是云贵高原,已为学界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神农发现茶的地方最大的可能性也是在荆楚之地。神农氏有许多发现和发明,包括茶叶的发现。

巴蜀:中国茶叶最早的传入地

第二节 巴蜀是茶叶最早的传入地

陆羽《茶经·一之源》云: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

陆羽在古老的荆巴地区发现的是原始野生大茶树,对其植物学特征作了准确而形象的描述。陆羽的发现要比印度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早1000多年。西南农大的茶学家刘勤晋先生对川东的古茶树作过生化分析,证明是原始种属。因此,我们推测古代的荆巴地区也可能是原始茶树的物种中心。当然,这仅仅是“大胆假设”,尚需“小心求证”。

茶的原产地是云贵高原,已为学界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原生古茶树北传首先必须具备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对500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指出:近5000年里,大约经历过几次冷暖交替过程:第一温暖期为公元前3000—前1000年,约当仰韶文化和河南殷墟时代;中间大约有百余年的寒冷期,又进入第二个温暖期,为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初年,约当春秋西汉这个阶段(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茶史篇》)。徐玉祥《宝鸡的气候变迁》(内部出版)一书有相同的见解。茶树是亚热带作物,随气候变暖,

云贵高原上的茶树向北推移,第一站当是今四川东部的“巴”地和西部的“蜀”地,然后第二步是生于“巴蜀”的古茶树越过大巴山向北传播。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写道:“茶树移入四川后,首先向北迁移。”陈椽教授认为:茶树的传播进入汉江谷地,继续向北传播,因气候、地理的原因止于秦岭,排除了古代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产茶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云贵原生茶树的北传不应限制在最近的5000年,在古代数万年以至数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会自动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温暖期和传入地必须具备的土壤雨水条件,例如产于云贵高原的原生品种茶树自然传播到汉江谷地后,不会停止它的脚步,会继续向前推进——向北进入陕西关中西部,止于黄河向东进入鄂西地区。另一条线则是沿长江出四川,一路势如破竹,直至覆盖中国江南半壁江山。至于包括陕南、鄂西、川东的“荆巴茶文化圈”,那里的茶树有三种可能性:原生的,传入的或二者兼而有之。

以上论点只是“假说”,尚难定论——学术研究是允许“大胆假说”的,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推进茶科技和茶文化的研究。

神农氏是父系社会的代表人物。据傅斯年、蒙文通等著名学者考证,他们认为神农(炎帝)、共工祝融等传说与“江汉民族”有关。“江汉民族”又称“苗蛮集团”,是远古荆、楚、渝一带的原始群落,包括巴人的祖先。

上古文献统计表明,在诸子百家中,《庄子》最爱谈神农,而《庄子》多是荆楚文化的写照,据此推知:神农的传说源出荆楚之地,亦即古代巴人的栖息之地。神农发现茶的地方最大的可能性也是在荆楚之地。

著名的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在《中国古代史》中说道:“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华阳”是古地名,因在陕西华山之阳(即南方)而得名。大范围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四川及云南、贵州一带。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即记载这一地区的历史。南朝宋还在今陕西勉县西北置华洋县。这说明陕西关中地区曾为神农氏的活动区域。《中国古代史》又云:“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首牛身,长于姜水,以火德王,故谓之炎帝,都于陈。”姜水即岐水,是周人的栖息之地。此后,“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詙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为黄帝所灭。”“黄帝与炎帝,并居于黄河流域。”司马迁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据史所载,神农氏、炎帝和黄帝以及后来兴起的周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且都以甘肃之东和陕西渭河流域为他们的主要栖息地。

神农氏又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史记·五帝本纪》认为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史记·封禅书》明确地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

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最先称炎帝即神农氏见于《世本·帝系篇》,该书把炎帝和神农氏合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若炎帝就是神农氏,那么神农氏的部落在陕西至少居住了530年。所以研究陕西古代历史的杨东晨先生得出结论:“关中渭水流域是炎帝八世孙榆罔氏族公社部落的活动地,中心在宝鸡地区。”(杨东晨《陕西古代史》)

尽管历史记载有许多矛盾之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神农氏曾在陕西生活过数个世纪。

神农氏有许多发现和发明,包括茶叶的发现。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据考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经》中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www.xing528.com)

神农时代是传说时代,不可能通过地下考古发掘获得铁的证据,见之于文字的多是后世之人据口碑传说的历史记载。

关于神农采茶的传说,流行的说法有四个版本:

一说神农有特异功能,尝到茶叶后,五脏六腑如同经过清水洗涤过一般,干干净净,神清气爽,于是认识了茶叶的药物作用;

二说神农煮水,偶然中茶叶落入锅内,饮锅中的水发现了茶叶的神奇作用;

三说神农误尝毒草金绿色的滚山珠,昏倒在一棵小树下,濒于死亡,幸得小树叶的汁液流入口中而得救,偶然中发现了茶叶的药物作用;

四说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獐鼠,又名“獐狮”。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之说。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氏教人们种了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

民间故事具有口头性、流传性、变异性的特点。故事初出一源,在辗转流传中添枝加叶,于是有了不同的版本。湖北神农架民间传唱着《神农采茶》的民歌,歌中唱道:

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

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

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

这首民歌不知流传于何时,但从中可以捕捉到一点历史的踪影——神农氏或许在鄂西采过茶。

陕西神农祠位于宝鸡市渭河南岸峪家村,北距市区5公里。相传神农氏生于姜水蒙峪。传说炎帝神农氏亲自尝吃百草研究医药,为人们治疗疾病,最后,因为吃了“断肠草”终于死在秦岭天台莲花山。后来为了纪念神农氏,在九龙泉附近崖上修建了神农祠、姜嫄庙、圣母殿等庙宇。

陕西汉中地区有天台山,古称西泰山,全称天台莲花山。天台山位于宝鸡市南30公里的秦岭主梁两侧。相传天台山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故乡。这里有关炎帝的传说极多,如炎帝诞生地蒙峪、洗浴的九龙泉、神农祠、炎帝陵、姜炎圣母庙、烧香台、轩辕剑劈石、神农采药洞、白马关、太阳市遗址、荞麦山、神农骨台、三寝殿等,记述了神农炎帝在此诞生、采草药、尝百草的丰功伟绩。

关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发生的地点,有可能在鄂之西,也有可能在陕之西或者陕之南。虽无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考之历史传说,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