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北造纸第一年创造巨额盈余,成就非凡

华北造纸第一年创造巨额盈余,成就非凡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是健全组织。因此,工厂纸张一经产出,立即受到市场的青睐。这样对于加藤来说,只是经过一个转账的手续,实际是工厂将纸张以市价售与利生公司了。到1943年底,也就是华北造纸开始生产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巨额盈余。华北造纸第一年的盈余分配,经过董事会、总经理和经理的讨论,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由于华北造纸第一年的成就和合理分配盈余,在社会上有了很高的声望,认为它是一个有发展的企业。

华北造纸第一年创造巨额盈余,成就非凡

1942年春,建厂固定资本全部收齐后,为加速工厂建设,首先召开了发起人大会,公选我为发起人代表,推聘王锡廷为总经理。一方面,在佟楼信德里征得土地25亩,开始施工,兴建机房;另一方面,机器也已谈妥,烘缸宽62时,可出31时纸2张的圆网机也陆续进厂。9月,机器安装完毕,开始试车。10月,华北造纸正式投入生产。

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紧急工作有三:

第一是继续扩充资金。因工厂最初筹集的资金,已全部投入基建。机器运转以后,没有流动资金。因此在1942年末,发起人决议,将原收股金增值一倍作为新股额;另外再召部分资金为流动资金,但以原股东优先入股。当时很多人争先恐后,纷纷要求入股,这样很快筹齐了股款。连原有股本,加上新增股额及新投入股款,共为伪联银币100万元。

第二是健全组织。为加强企业的领导,于1943年初召集了全体股东大会。会上选出了董事9人,监察2人,董事会成立。公推我为董事长,推选王锡廷为总经理,聘刁仁宇为经理。会后组织全体股东参观了工厂,大家极感兴趣,对工厂的发展充满希望。

第三是如何搞好经营。首先,在我们调研津埠及周边广大地区用纸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工厂的产品,大致可分为3类:薄纸类有油光纸、招贴纸、火柴纸等;稍厚的纸有片艳纸、梅红纸等;厚纸类有包装纸、牛皮纸沥青纸等。这些虽都属于中下级纸,但在当时却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大,最受市场欢迎的商品了。其质量好的用于印刷、办公、书写、窗户、刷色等;质量一般的,用作包装、糊墙、糊盒及用量极大的冥钞纸;质量最次的,用作愚昧迷信烧纸。因此,工厂纸张一经产出,立即受到市场的青睐。很多纸商,蜂拥前来订货,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增强了股东和全体职工的信心。其次,是抓原料供应。由于当时华北造纸厂还不能生产纸浆,所以只能购进纸浆。主要来源有三:一是来自山西太原造纸厂;二是购自日本商人从台湾运来的甘蔗纸浆和日本商人由华南运来的竹制纸浆;三是当地的废纸,此时在天津每年可收购废纸万余吨。有了这些原料来源,就保证了我厂全年的纸张生产。最后,事关工厂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推销产品的问题。按当时市场情况,纸是畅销品,只要有货,大家都抢着购买。但是,由于日军对市场严格控制,工厂产品销售有限制。其手段是对一些重要商品,如布匹、粮油烟酒、纸张等的贩卖,施实限制。日伪把经营这些商品的商户组织为“组合员”。工厂产品和进口的商品,只能卖与第一部“组合员”,由他们卖与第二部“组合”批发商,由批发商再卖与零售商。价格必须按公定的限价(较市场价格低一倍,甚至有的低数倍)。当时的第一部组合员都是日商,尤其是经营进口的更都是日商。一些工厂要购买进口原料,就必须将产品按限价卖与第一部“组合员”。当时经营纸张的第一部“组合员”有日商加藤物产商事会社、二见商会等家。我们工厂由加藤和二见买进其自台湾或南方运来的纸浆,纸就必须卖与加藤和二见。极低的限价,使工厂无法经营生产。华北造纸为了闯过这个关口,突破这个限制,但又不能违反敌伪的规定,就设法做了这样的安排:我们找到了与工厂股东有关系的利生公司,与利生达成协议,先由利生设法加入纸业第二部“组合”。再与加藤协商,由华北厂卖与加藤的纸张按限价全部卖与利生公司。以后由利生以市场价格(当时的黑市价格)卖与批发商或零售商。利生公司售得的市价与限价的巨额差价利润,除部分作为利生的应得报酬外,其余如数拨归华北纸厂。这样对于加藤来说,只是经过一个转账的手续,实际是工厂将纸张以市价售与利生公司了。这样的销售方法的顺利施行,使我们的纸厂取得了不寻常的利润,为华北造纸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www.xing528.com)

由于工厂一开始试生产进行就很顺利,产品质量良好,产品种类相宜,极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售价又高;加以原料供应充足,原料价格合算等原因,因而利润极为丰厚。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人民生活艰难,不得温饱,但要找工作却是极不容易的。因此,当时的工人工资极为微薄。华北造纸总经理给董事会的报告中就指出,“工厂的工资支出在整修工厂的全部开支中,所占比率是极为合算的。”这样,就更加大了利润。到1943年底,也就是华北造纸开始生产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巨额盈余。

盈余如何分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体现着资本家创办工厂的目的,也影响着一个工厂的发展。资本家投资工厂是为了利润,但是在工厂获得高额利润后,有的就要拿走,而有的是把盈余适当地取走一部分而将其余继续投资,加大流动资金,增添设备以扩大再生产。华北造纸第一年的盈余分配,经过董事会、总经理和经理的讨论,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分配方案是:股东按股票票面取股息30%,共30万元;董事、监察人、总经理及副理、职员等分配酬金,共30万元;投资6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或增加设备。

由于华北造纸第一年的成就和合理分配盈余,在社会上有了很高的声望,认为它是一个有发展的企业。有不少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希望向华北造纸投资。尽管当时的物价较入股时上涨了一倍左右,但华北造纸的股票每股(票面100元)却卖到了32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