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坚定的革命意志震撼人心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坚定的革命意志震撼人心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抗联是抗战时间最长、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意志最顽强的一支英雄部队。此时的她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赵一曼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家喻户晓。其实她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绝非偶然。在长期的战争中,早已锻炼出她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赵尚志、赵一曼换药,都是用纱布条蘸硼酸塞进伤口进行消毒,对病人来说,这是极痛苦的事情,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巾帼长城:东北妇女抗战实录,坚定的革命意志震撼人心

东北抗联是抗战时间最长、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意志最顽强的一支英雄部队。在行军打仗,转战南北的过程中,女兵们和男兵一样,艰苦跋涉。她们的勇敢无畏,她们的坚忍不拔,她们的吃苦耐劳,她们的积极乐观,在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篇章。

对此,周保中在《回忆抗日战争中的东北妇女》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东北抗联女兵:

妇女同志的坚忍奋发,吃苦耐劳,经得起残酷考验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在那游击战争处于挫折和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游击战士,除了作战伤亡以外,还有饿死的,冻死的。在基干部队里也有个别人逃亡叛变的。每个战士的身上负荷是很重的,除了携带枪械弹药,还得背上自己的给养、预备服装、小帐篷、小火炉、锹、镐、斧、锯和炊具等。妇女同志除上述东西以外,还要携带药包、尺、剪、补衣碎布和针线。如果男同志背包重40斤到50斤的话,女队员就要多加上5斤到10斤。因此,在穷年累月不断的行军作战中,就是铁汉子也有的不堪苦累而死的。然而妇女却没有一个害怕苦累的,更没有逃亡叛变的。[10]

据抗联专家邹本栋记述:

“1941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老金沟后堵的二道河子上游。在从绥棱白家窑通往老金沟的山林中,一支小小的抗联运粮队伍正在缓慢地移动着。每个人身上除了必须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和简单的行装外,还压着五六十斤重的粮食。这些粮食是绥棱抗日救国会的爱国群众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买来送到老金沟北70多里的白家窑,秘密藏好,再由抗联同志翻山越岭过冰河,一点一点地背回老金沟抗联密营。这支队伍共有6人,5男1女,带队的是原抗联3军3师政治部主任侯启刚,另外的人是被称为刘铁脖子的后方办事处处长刘善魁,被称为小龙的省委交通员于兰阁,50多岁的董长山和不知名字的老王头,唯一的女同志是被服厂厂长金玉坤。”

1940年夏天,金玉坤与隋德胜结婚。此时的她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这次出山到绥棱背粮,路途遥远,任务艰巨,同志们劝她不要去了,留在家里照看伤员,可是这位艰苦战争磨炼出来的女战士却说:‘不要紧,我是厂长,艰苦的工作就得带头。孩子生到哪儿算哪儿’同志们拗不过她,只好答应。别人背五六十斤,让她少背二三十斤。”[11]

第二天上午,这支背粮归来的队伍蹚过山背坡一条残冰尚未化净的小河,翻过山来,又过了两条差不多同样宽的河。河水不深,刚刚没过膝盖,但却扎骨似的凉,上岸后,连男人们的两条腿都冰得像不听使唤的木头,更何况将要临产的金玉坤。过了河,队伍又走过了一里来地宽的塔头甸子。一尺多高的塔头下面还是顶着残冰的冷水,一脚踩不住就又会掉下去。劳累和冰水的刺激,金玉坤有些支持不住了,慢慢地掉了队,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直到了老金沟后堵二道河子上游,再走20多里就要到家的时候,她才看见远处笼起的火堆和返回来接她的同志。这时候,天已近中午,金玉坤觉得腹部开始作痛,愈来愈厉害,她脸色苍白,步履踉跄。

凭着女人的直觉,她知道孩子要生了,她说一句“我出去解手。”便急忙穿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一棵大松树下边,动手划拉了一些干草落叶铺到身下,头顶着大树旁的一棵倒木,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一阵阵剧烈的分娩阵痛,一个女婴出生了。看着这个稚嫩的小生命,大家争相给孩子取名字,最后,董大伯说:“我看就叫她‘冰凌花’吧”,他指着远处山坡上星星点点盛开的冰凌花说:“这小生命也像冰凌花一样,不畏严寒迎风斗雪,快快长大吧。”[12]从此,这个小女孩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冰凌花,她和她的妈妈一样坚强。

今天,我们怎能想象,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背着几十斤重的粮食,还要翻山越岭穿林涉水几十里路?

赵一曼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家喻户晓。其实她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绝非偶然。在长期的战争中,早已锻炼出她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环境残酷的斗争,严重地损害了赵一曼的健康,她患有严重的肺病,身体瘦弱,脖子上又长了一个恶疮,东北老百姓把这种疮称为砍头疮,痛得抬不起头来。因为大部队要转移,赵一曼只好到游击队的流动医院治疗,随医院行动。医院条件极度简陋,只有张险焘一位医生兼院长和一个助手。医院里有十几个重伤员,也没有固定的住所。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医院要天天转移。赵一曼来后,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主动担当起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护理工作,为伤员洗衣做饭、换药等。她经常给战士们唱歌、讲故事,鼓舞斗志和士气,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伤员。这期间,赵尚志在一次战斗中左肘部负伤,也到医院治疗。当时医院只有纱布和硼酸,根本没有麻药。赵尚志、赵一曼换药,都是用纱布条蘸硼酸塞进伤口进行消毒,对病人来说,这是极痛苦的事情,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一次,他们俩一起换药,赵尚志与赵一曼开玩笑说:“咱们看看谁怕疼。”赵一曼说:“你不怕疼我也不怕疼。”赵尚志说:“瘦李子不简单,真是人瘦骨头硬。”[13]

这期间,韩光因伤也在这个医院治疗,和赵一曼接触了一段时间,赵一曼给韩光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一曼同志最喜欢谈的是历史上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当谈到王昭君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女历史学家班昭继承兄业编撰《汉书》的历史佳话时,她曾豪迈地说,可见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得到。她推崇南宋抗金女将梁红玉和丈夫韩世忠并肩拼杀在疆场,成为著名的抗敌英雄。她赞扬旧民主主义革命秋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她最为称道和尊敬的是我党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向警予同志。她特别爱讲向警予同志在狱中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到英勇就义的事迹。从她的言谈中使人感到,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是一个胸怀壮志、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是一位意志坚强、满怀革命豪情的‘奇女子’。”[14]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赵一曼的品格是所有抗联女兵的品格,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品格。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军队,“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做骨干,所以才能坚持这么久远的时间。才能作这举国皆知的英勇斗争。这个斗争曾给予日寇在东北14年统治中以相当的隐痛,也曾给予中国的抗战的当时,以巨大的影响。”“他们无论受到任何的困难也并不屈服去向敌人去摇尾乞怜,作那些人类叛徒们的怪态。即使还有比这再痛苦到若干倍的客观条件来障碍他们,他们也决不丝毫改变他们的当初意志。他们始终有一个忠于祖国忠于同胞的一个伟大观念存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他们常说:‘我们决不能仅仅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利益上的狭小意识,而放弃了恢复祖国拯救被压迫着的同胞们的伟大任务’。”[15]

中国共产党拥有这样一支如此优秀的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还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是不可克服的?还有什么样的凶恶敌人是不可战胜的?

[1]《黑龙江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www.xing528.com)

[2]《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431页。

[3]《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41,第325页。

[4]《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四十辑《抗日联军在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6页。

[5]《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四十辑《抗日联军在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5页。

[6]《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中央档案馆、辽宁档案馆、吉林档案馆、黑龙江档案馆,第265页。

[7]徐学新主编:《吉林党史人物》第二卷,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页。

[8]东北抗日联军精神宣传小分队编:《东北抗日联军——使命》,黑龙江省内部资料2007年版,第44页。

[9]周保中:《回忆抗日战争中的东北妇女》,徐云卿著:《英雄的姐妹》(代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周保中:《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周保中文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3页。

[11]《四海店抗日斗争史》,黑龙江省内部资料2017年版,第140-141页。

[12]《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十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4页。

[13]李云桥著:《赵一曼传》,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50页。

[14]《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页。

[15]冯仲云著:《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