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横秦岭: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览

云横秦岭: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览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壮哉,“云横秦岭”;美哉,“云横秦岭”!“云横秦岭”与“魂断蓝桥”成为蓝田一带的秦岭最深刻的文化符号与象征。“云横秦岭”是秦岭的美丽天象,“魂断蓝桥”是南山的大地剧情。“云横秦岭家何在”可能是中云或者低云,如果是低云就应该是积云。紧跟“云横秦岭家何在”之后是“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云横秦岭”的发生地为蓝关古道。

云横秦岭: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览

壮哉,“云横秦岭”;美哉,“云横秦岭”!秦岭多云,这有它自然的原因。地理上,秦岭是南北方水系与气候的分水岭。北方干冷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此交汇,自会雾生云绕,气象万千。冬季秦岭,彤云密布,雪峰巍巍,广虚寒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夏季雨时,天低云暗,林木墨翠,万枝淅沥,无限缱绻。夏日放晴,白云缭绕,遮峰藏岭,好一派巧云俊山!好一派云海蓝天!秦岭主梁横卧在万山丛中,早晨山谷里山岚弥漫,云层尽染,雾气从谷底缓缓升起后,阳光从云隙间投射下来,晦明变化扑朔迷离。雨过霁日,站在秦岭梁上,升起的山岚与云雾若离若合,真是酣畅淋漓,恍若仙境。秦岭西段,太白之南,常年眺望都有一片云海。置身于巍峨的高峰之巅,思光阴之荏苒,叹百代之过客,席地眺望,云自胸生。云山秦岭,群峰罗列,次第远去。飞鸟振翅于群山之上,走兽出没于草莽之中,鱼龙嬉戏于碧潭之内,昆虫匍匐于枯叶之下,大自然以它绵长而巨大的力量演绎着物竞天择的规则。看这山峦如海,苍茫云天,不禁叹道:《易经》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能就是观秦岭云山而获得了灵感与妙理吧。

◎云横秦岭

“云横秦岭”首先是一种高山气象。气象为大气之象,“大气圈中存在着各种物理过程,如辐射过程、增温冷却过程、蒸发凝结过程等。这些过程形成风、云、雨、雪、雾等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称气象”。大气的探究直接将“天”与“地”“天人关系”敞露出来。大气太“大”了!上穷碧落,下抵陆沉,东海之东,南极之南,无出其圈。平面广度上,它围裹着整个地球,是地球的晶莹外衣。从垂直高度言,它通往太阳、月亮与遥远星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宇宙”“外空间”的代名词。与人类生命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指的是从地面到离地面8千米~18千米高度的大气空间。大气对流层有两个特征:其一,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高处不胜寒”“太白六月飞雪天”的现象就体现了这个道理。其二,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的全部水汽,云、雾、雨、露即水汽在对流层的视知呈象。“对流层”者,是说此层大气富于强烈的对流运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即其运动变化的生动写照。云即水汽的一种凝态形式,水汽的另一种凝态形式为雾。本质上,云雾一家,都是水汽凝结的可见集合体。通俗讲,雾罩“地面”,云飘“天空”。

云飘天空,高山入云,云横秦岭便是一种常见的高山气象。作为高山气象,可以是云横庐山,可以是云横喜马拉雅山,当然更可以是云横秦岭。而“云横秦岭”却有其特殊点:其一,秦岭作为1000~3000米的巨大山体概念,拥有云量最为集中的空间高度,其云量最大。其二,就人文地理而言,作为人类审美现象,庐山太低,喜马拉雅山太高。太低,“云横庐山”即落入优美世界;太高,“云横喜马拉雅山”则成宗教信仰对象。其三,秦岭高居长安之南,久为京畿护法的历史文化背景,“思光阴之荏苒,叹百代之过客”——从“云横秦岭”到“云自胸生”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与审美象征。“天下之大阻”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岭的著名定义。到了唐朝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将司马迁中性描述的“天下之大阻”的秦岭变为了“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悲绝象征;秦岭作为昔日的家园护法,变为未来望乡的莫大阻障。“云横秦岭”与“魂断蓝桥”成为蓝田一带的秦岭最深刻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整日与“断层”“华力西”打交道的地学学者们也被“云横秦岭”的巨大魅力笼罩了,地质高工和工程学者们不约而同地都以“云横秦岭”作为各自行文的题目。“云横秦岭”是秦岭的美丽天象,“魂断蓝桥”是南山的大地剧情。让人尤为瞠目的是,“云横秦岭”的历史舞台即“蓝桥古道”,“魂断蓝桥”的自然因缘即“云横秦岭”。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一种云,“黑云压城城欲摧”是一种云,“云横秦岭家何在”又是一种什么云呢?气象学从高度着眼,把云分成高云、中云、低云三个种类,高云以卷云为代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实际上就是卷云在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应该也是高云。就秦岭看,太白云海为其典型,“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定是低云吧,苍茫如夜,满山笼罩,秦岭天地,刹那消失。此云应该是低云中的积雨云,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积雨云是发展最为旺盛的积云,云顶高度可达2万米。“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诗人笔下积雨云的生动写照。“云横秦岭家何在”可能是中云或者低云,如果是低云就应该是积云。积云的云底高度一般为600~2000米,积云的发展在一日内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上午先出现碎积云,以后发展为比较稳定的淡积云,云顶高度一般为2000~3000米。发展旺盛的成为浓积云,云顶高度可达6000~7000米。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云体庞大、垂直发展强烈、远看像耸立的高山的积云,叫积雨云。

当然,也可能是低云中的层云,层云会落下小雪。紧跟“云横秦岭家何在”之后是“雪拥蓝关马不前”。然而,高层云也会降雪,连续或间歇性地降落雨雪。“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横秦岭”究竟为何“云”?只有韩愈说得清楚。对于“云”,我们不知究竟,“云横秦岭”的发生地却写得分明——“雪拥蓝关”,是蓝关古道!(www.xing528.com)

韩愈的“云横秦岭”的发生地为蓝关古道。蓝关古道东边有潼关道,西边有子午道,皆大名鼎鼎。与它们相比,蓝关古道多少显得有些含混、陌生与神秘,其实,蓝关古道也叫武关道。大致上,在关中平原更多叫作蓝关道,在陕南商洛更多叫作武关道。今天,以蓝武古道称谓这条从关中蓝田始,中途经丹凤县武关,越秦岭,穿群山,通往湖广南方的千里交通要道,是合适的。蓝武古道就是沿灞河从蓝田玉山口进山约20千米到灞河源,翻过秦岭山脊,穿越陕南商洛,通往长江水乡、东南湖广的古代交通要道。从灞河源这个地方入山的河谷甚为狭窄,绝壁突兀,天穹一线。几经峰回路转,两侧山崖依然左突右冲森然临空,但前行约10千米,则山谷开阔阡陌纵横,水流无声别有天地,似乎是蓝武古道上的行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命运期盼与象征。惜哉秦岭!这天下之大阻。翻越之难,苦在蓝关。蓝关道就是唐朝发配京官南下的必经之路,乱世打劫,盛世遭贬,一路行去阅尽人间无数春秋。公元820年,唐宪宗在法门寺大开水陆法会,韩愈感到耗资巨大弹劾此事,惹恼了皇帝,当日被免去长安“市长”的职务并遭流放,时年52岁的他走在这复返无望的路上,人间冷暖甚是凄凉,号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免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喟叹。

◎秦岭瀑布

今日的蓝武古道继312国道之后,已是西(安)南(京)铁路的一部分。蓝武古道的荒僻神秘,由于铁路的地质勘察而掀开其千年面纱的一角。

蓝武古道近陕段横跨6个地貌单元,即渭河盆地、秦岭中山区、丹江河谷区、丹凤至商南低山区、商南至河南内乡低山丘陵河谷区及河南省南阳盆地,沿线地层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蓝田倒沟峪口至箭峪口一线以北为渭河断陷盆地,广泛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曹家山至清峪庙一线至秦岭北麓山前,出露大范围的燕山期花岗岩岩体;蓝田九间房至景家沟一带,为张家坪台缘凸起,出露本区最古老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岩石变质程度较深,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夹片岩;陕南商州至丹凤县为中、新生代山间盆地,广泛沉积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岩性为砂质页岩夹砂岩;丹凤至河南内乡之间,出露古生界泥盆系浅变质岩系;河南内乡至南阳主要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蓝武古道——东秦岭隧道位于陕西省蓝田、商州交界处,即韩愈当年“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地方,是全线重点工程,全长12.27千米,通过两个大断层。在全长1149千米的西(安)南(京)铁路初测中,秦岭地区因其地形困难、地质复杂而成了全线的“卡脖子”工程。“节彼南山,惟石岩岩”,蓝武古道——西(安)南(京)铁路线的秦岭山区尤其是石的世界。有的石头经风吹雨淋像朽了的树干斜扎在地面上,有的石头光滑无比横卧在水中,有的石头在悬崖之上突兀而出,好像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孟贯在《过秦岭》中写道:“古今传此岭,高下势峥嵘。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苍苔留虎迹,碧树障溪声。欲过一回首,踟蹰无限情。”几度夕阳与沧桑,天堑变通途,前梦遂成真。蓝武古道终于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现代交通蓝图,隧道、华灯、站台就是东秦岭商洛百姓的火车梦,是蓝武古道穿越历史走向现代,从“云横秦岭”通向一马平川的见证与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