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成果

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建设好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关键是要强化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激发他们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高校外语学科特点,主要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责任意识。二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意识。三是勇于同错误思想斗争的政治意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成果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要建设好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关键是要强化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激发他们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高校外语学科特点,主要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这就要求外语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性,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自觉肩负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明确作为高校教师角色定位;认识到无论教授哪一门语言,介绍哪一国文化,其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其“四个自信”上,将知识传授与思想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意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同向同行,一直服务于国家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业发展,为提高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提出,目前国家对高素质国际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外语教师必须认识到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个人职业与国家发展大局联系起来,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够强,一专多能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

三是勇于同错误思想斗争的政治意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通过鼓吹错误价值观,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起冲击和挑战。外语教师在开展外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仅运用规范性教学材料,还可能接触到国外媒体传递进来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可能包含价值扭曲、歪曲事实的错误信息,如果不加以甄别和防范,就可能对学生形成误导,从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伤害。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敢于、善于同错误思想斗争到底,营造“山清水秀”的教育教学氛围。(www.xing528.com)

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准把握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在育才的同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育人的根本要求。作为外语教师,就是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承担着教授语言知识技能、传播外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作为首要职责担负起来,要时刻自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真正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五是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主动意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开展好课程思政实践,就要抓紧教师队伍“主力军”,引导每一名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占据着主导地位。课程思政能否起到实效,关键看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具备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自觉、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要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变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将推进课程思政实践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抓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