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贺冬习俗大揭秘二十四节气

古代贺冬习俗大揭秘二十四节气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在冬至节这天,我国民间还有贺冬的习俗。贺冬,亦称“拜冬”,指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相互庆贺祝福,包括臣子对君主的祝贺、弟子对师长的祝贺、幼者对尊长的祝贺。在古代贺冬的旧俗当中,有晚辈礼拜尊长、献履献袜之举。山西永济民间还将冬至称为“豆腐节”。在晋南民间,冬至节有“尊师节”之称,各村各社宴请老师,生徒向老师馈赠节日食品。至今,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偏远地区,仍沿袭着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

古代贺冬习俗大揭秘二十四节气

古代在冬至节这天,我国民间还有贺冬的习俗。贺冬,亦称“拜冬”,指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相互庆贺祝福,包括臣子对君主的祝贺、弟子对师长的祝贺、幼者对尊长的祝贺。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贺冬呢?一个原因是自冬至日起,阳气始生,春天即将到了,值得庆贺;另一个原因是在古代,冬至曾被视为“岁首”,相当于“新年”,过冬至等于“过年”,当然应该庆贺。

在古代贺冬的旧俗当中,有晚辈礼拜尊长、献履献袜之举。如《三国志》记载,曹植在冬至日,曾向其父曹操献鞋献袜若干,并专门上表祝贺。对此,曹植还写过一首题为《冬至献袜颂表》的诗:“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旧时,晚辈向长辈拜冬

古人在冬至日为父母敬奉履袜,含有双重寓意:一是古人认为冬至这天是阴冷的极点,也是数九寒天的起点,向长辈敬献鞋袜之物,是为助老人抵御严寒;二是以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因此,在过去,冬至也被称为“履长节”。时至今日,我国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良好风俗。(www.xing528.com)

冬至节不仅是一个弘扬孝道的节日,还是一个弘扬尊师重教的节日。旧时,各书院、学院和私塾,特别重视此节。每到冬至节便由学董带头宴请教书先生。首先由先生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河北新河的乡塾子弟,在冬至这天,要穿上新衣服,携带着酒脯,去拜老师。在河南洛宁,家塾、私塾冬至日全部放假,祭祀孔子,中午则设宴款待老师。

山西永济民间还将冬至称为“豆腐节”。关于这一称谓的来历,清代编修的《虞乡县志》里是这样说的:“冬至即冬节,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先师。学生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称呼为‘豆腐节’。”

在晋南民间,冬至节有“尊师节”之称,各村各社宴请老师,生徒向老师馈赠节日食品。晋西北,则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甚浓。至今,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偏远地区,仍沿袭着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