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学:高血压的疾病及影响

中医康复学:高血压的疾病及影响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主要有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临床以缓进型多见,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可在患病二三十年后器官功能仍然代偿;急进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以年轻人为多见。但缓进型高血压患者在尿毒症之前常死于心、脑血管病。中后期高血压、肾损害时,尿中逐渐出现蛋白、红细胞,尿比重下降。

中医康复学:高血压的疾病及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凡安静状态下血压超过18.6/12.0kPa(140/90mmHg)即为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人,全世界患病率10%左右,中国的发病区域以北方为高。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证范畴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种独立疾病,约占高血压病的8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其血压升高仅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之一,约占高血压的10%~20%。可以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主要有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的病名,但对高血压病所具有的各种症状,如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的描述则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详细论述。根据中医学理论,本病的发生是因肝、肾、心三脏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常由情志失调,肝阳上亢;肝肾阴亏,阴不维阳,肝火上炎;过食肥甘油腻,脾胃受损,痰湿内生等所致,诸多不良因素酿成风、火、痰、瘀,损及脏腑气血而致头晕、头痛、心脑肾病变,甚者中风偏枯。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未明,其主要发病因素有: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与动物实验提示本病有显著遗传倾向。

(2)年龄与性别40岁后发病率明显上升,无显著性别差异,女性绝经后发病率升高。

(3)饮食因素:

①高钠饮食使人群发病率升高。每日摄钠量少于3g者血压水平较低,每日摄钠量5g左右可减少本病发生。钾、钙、镁的摄入有益于本病的预防。

②高脂肪饮食习惯是独立的发病因素,饱和脂肪酸尤甚。

③研究证实适当的蛋白质(尤其是鱼类蛋白)可预防高血压。

(4)职业与环境因素、精神紧张、噪音污染等因素参与发病。

(5)其他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者患病率较高。

一般认为,本病系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导,有遗传、体液、内分泌肾脏等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有多种学说来解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与病情发展情况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两类。临床以缓进型多见,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可在患病二三十年后器官功能仍然代偿;急进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以年轻人为多见。此病病情发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常于数月至一两年内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的损害,舒张压持续在17.3~18.7kPa(130~140mmHg)以上,引发高血压脑病、心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等。

1.缓进型高血压

多在中年以后隐匿起病,病情发展慢、病程长。

(1)全身性表现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头昏、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

(2)器官受损表现,以心、脑、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①胸部表现:急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危象与高血压脑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小动脉痉挛引起颅内压升高,脑功能障碍。

心血管表现:高血压心脏病,长期高血压增加左心室负荷,左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则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体检可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样,心浊音界呈靴形改变,间或出现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区杂占。严重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由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瘤、主动脉钙化。

③肾脏表现: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早期可无任何表现,逐渐出现蛋白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但缓进型高血压患者在尿毒症之前常死于心、脑血管病。

2.急进型高血压

多见于青中年男性,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的特点,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心、脑、肾损害或衰竭,多死于尿毒症,也死于脑、心功能衰竭。检查可见舒张期血压≥17.3kPa(130mmHg)、眼底严重动脉硬化(IV级)、氮质血症。

中医学一般分为以下两个证型:

(1)肝郁化火眩晕,头痛,目胀畏光,急躁易怒,每当烦劳或情绪刺激时加剧,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脉弦大或弦数。

(2)痰湿中阻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纳少,体胖,多痰,肢体麻木或水肿,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

(三)检查

一般将血尿常规、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作为常规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分型、分期与鉴别诊断。

(1)尿液检查:早期病人尿液检查可正常。中后期高血压、肾损害时,尿中逐渐出现蛋白、红细胞,尿比重下降。

(2)肾功能检查:若出现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则提示肾功能受损,高血压已处于II、Ⅲ期。昼夜尿比重试验、酚红排泄试验也可异常。(www.xing528.com)

(3)心电图检查:早期病人无异常改变,中后期者可见左心室肥大、P波改变(左房舒张期负荷加重)、心律失常等改变。

(4)眼底检查:可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并进行眼底动脉硬化分级。

I级: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A:V=1:2。

II级:视网膜动脉硬化,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有压迫、骑跨现象。

III级:II级加视网膜渗出、出血等病变。

Ⅳ级:III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

(5)其他检查:部分病人出现血糖升高、血浆肾素浓度与血管紧张素II升高,或伴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X线检查中后期病人可出现主动脉弓迂曲、延长、扩张或伴有钙化灶,左心室肥大时呈现靴形心影(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者可有肺瘀血、肺水肿表现。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心脏大小,心室壁、室间隔厚度与活动情况,此对高血压分期和并发症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较X线、心电图检查更为敏感。

(四)治疗

(1)治则平肝潜阳,滋阴降火,化痰健脾,平补阴阳。

(2)取穴背部、腹部。取风池、印堂、太阳、期门、章门、中脘、阳陵泉、角孙、桥弓、曲池、足三里、涌泉、肩井、太冲、太溪、丰隆、中脘、肝俞、肾俞、脾俞。

(3)一指禅推法、抹法、按法、揉法、摩法、拿法、推法、擦法、捏法。

(4)操作方法:

①基本治法:

a.嘱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面向患者,双手在印堂穴向前发际方向施以平推法;白印堂沿眉弓向外侧分推。

b.前额部大鱼际揉法,双手拇指指腹在前额部先向外侧分推,再向内侧合推。

c.以双手中指指腹托起患者头部并按揉其双侧风池,按揉双侧太阳穴。

d.医者坐于患者右侧,面向患者,以一指禅推法在双侧的期门操作,并沿任脉自天突至鸠尾往返操作。

e.点揉双侧的太冲、阳陵泉、肝俞。

f.嘱患者坐位,医者面向患者站立,在双侧、头部施以扫散法。

g.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拿五经往返操作。

②辨证加减:

a.肝阳上亢:重拿风池穴2~3min,掐太冲、行间穴各2~3min;摩揉肝俞、肾俞、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b.痰浊壅盛:一指禅推法结合拇指按揉丰隆、解溪穴;推、擦足三里穴,摩中脘穴。

(五)注意事项

(1)对有高血压危象或中风先兆者当迅速采取综合治疗,并同时注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本篇所述之推拿治疗主要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法,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则当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使用本法以控制血压。

(3)推拿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肯定,为使疗效持久巩固,必须坚持长时间治疗方可治愈。

(4)对急进型高血压的治疗,本法可辅助进行,仍当结合其他多种疗法综合进行,因急进型高血压多有器质性病变,单一保守治疗取效很难。

(5)见有颈椎、胸椎棘突偏歪或某一棘突旁有明显压痛者,当施以颈椎或胸椎整复手法,以纠止小关节的紊乱。

(六)按语

嘱患者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性格开朗、乐观,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科学锻炼,运动量适当,防止体重超重与肥胖;戒烟酒,低脂、低盐清淡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