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地域文化环境与路域传承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地域文化环境与路域传承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服务区逐步成为高速公路产业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10]相对于国外在高速公路及服务区成熟完善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尚处起步阶段。另外,关于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等院校园林景观、建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和其他学者的相关论文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地域文化环境与路域传承

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初期完成的几条高速公路如沪嘉、广佛、西临等里程都较短,沿线设施主要侧重于交通安全、通讯和监控等,对于人和车辆的服务考虑甚少。后来,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加长,如沈大、京津塘、石太、京石、沪宁等,对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服务区逐步成为高速公路产业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产业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瞩目,高速公路服务区对于高速公路来说属于附属建筑,其设施和管理水平所产生的经营收入十分可观,因此,服务区的建设对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大,同时也能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服务区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只能参考欧美国家日本的资料进行设计,按照日本标准设计的为多。[10]

相对于国外在高速公路及服务区成熟完善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尚处起步阶段。我国颁布《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一章做了较大改动,提出了一些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指导建议。其中包括本次修订结合国内服务区建设与使用情况,规定服务区平均设置间距为50km,在服务区之间应设置停车区,既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也可有效降低建设和管理费等相应规定。[11]这两个文件对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规划和用地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服务区的技术标准、设计方法和具体规划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国内外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距离长短不一样,见下表:

表5.1 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标准图表

(www.xing528.com)

与国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存在以下问题,如服务区设施间距仍然偏大,区域差异大;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建筑物修建位置零乱;不重视服务区内的规划设计,致使区内道路和停车场及其他服务设施之间不搭配,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忽视人性化设计和景观设计,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只是考虑到行驶车辆的需求,却没有考虑到道路使用者的需求,有些服务区很少设置亭廊、桌椅等。

另外,关于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等院校园林景观、建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和其他学者的相关论文研究。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研究中,开始时主要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的宏观研究,比如韩立波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12]、张文成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研究》[13]等。之后,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的研究转向了地域性研究,如张峰的《西北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14]、赵爽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15]、蔡赫的《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16]、刘恒丽的《新疆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研究》[17]。这说明,随着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象逐步从宏观转向了微观,从现象转移到了具体的地域及其路段的研究,增强了这一研究理论的应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