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意义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理论意义1.挖掘公路景观的美学艺术和文化意义在地域文化环境下研究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有利于挖掘公路景观及其设计的美学意义、艺术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现实中可以对我国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应用美术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特别是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中,缺乏对该条公路所在的地域文化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体现不出高速公路的美学特征、艺术意义和文化内涵,没有发挥现代公路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功能。

地域文化环境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讲,公路景观是人类结合公路路域环境创造出来的人文景观,它有着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场地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对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的栈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在一定程度记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程。

1.司乘人员安全及舒适性的需要

高速公路自身角度来看,公路与沿线景观的协调,可以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环境的破坏,使公路与大自然相融合,给公路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行驶环境。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使路域景观的形式、色彩、布局等都能满足安全行驶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优美的线形和景观能够提高驾驶者的注意力,避免在漫长旅途中产生单调枯燥,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同时给乘客一个赏析悦目的视觉美感。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及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不仅可以减少司乘人员的旅途劳累,还可以为司乘人员提供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增加其文化信息量和自身文化素养。

2.公路文化发展的需要

路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道路规划、修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路文化显示道路设计和修筑者的观念形态、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路是由人设计和创造出来的,但它与民族兴衰、历史交替、时代风云、人物事件、文学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路文化中,最能体现的是与时俱进的特征,一条公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另外,路域文化具有辐射开放的特征,它不仅仅体现在路与路的相互连接、商品的流通运输,更重要的是,它是现代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载体,具有很强的传播、沟通与交流作用。开放和交流是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必由之路,而道路的连通和辐射,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些内容,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更是明显。

3.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人类过多的行为干预,使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比如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对自然地貌、原始景观、历史文物、遗迹、自然水系等方面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势必给高速公路通过区域的生态环境、景观资源、视觉环境等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是破坏,而有些影响将是不可弥补的,尤其是那些穿过特殊自然景观区域的高速公路,对景观的破坏更是如此。一方面,公路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人文景观。人们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处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公路建设既创造了物质环境,又体现出社会生活、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从空间上说,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千米,长则上千千米,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公路构筑了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通道,成为多种不同文化的连接体。因此,公路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处理好公路建设对通过区域的生态环境、景观资源及视觉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尽可能地做到公路建设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www.xing528.com)

(二)理论意义

1.挖掘公路景观的美学艺术和文化意义

在地域文化环境下研究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有利于挖掘公路景观及其设计的美学意义、艺术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现实中可以对我国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应用美术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道路对其景观的设计起主导作用,它不但要承载道路上的人流与物流,而且是道路景观特征的载体。特别是高速公路在设计中选线、定线时与地形、地貌相吻合产生的线条美,在道路交叉处的路线平面、纵面结合形成的立体空间美,给公路使用者产生愉悦的美感。公路景观美学意义,不仅仅在于道路的本身美,更重要的在于它决定了该条公路美的特点、形制与风格,给路上的司机、乘客赏心悦目的美感。因为司机、乘客对公路美感的认识总是基于该条道路的线形、色彩、绿化、建筑立面以及道路附属物( 路灯、车站、广告栏、垃圾箱等)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公路景观的艺术性反映的是一条道路的人文艺术氛围。特别是一条高速公路景观艺术性不仅仅是表现在道路的工程性形态上,因为所有高速公路工程形态的设计有很大的相似性,基本功能是保证行车安全、通畅。但是附着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和附属物上的景观艺术形态,往往就体现出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域文化、民族性格或审美趋向。

文化的表层是物,即人类一切劳动包括艺术劳动的物化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深层即心,即属于这一文化整体的社会群体心态,包括群体的伦理思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宗教感情、审美趣味等。作为广义建筑内容的高速公路景观,它的文化意义总是不可避免地与其周围建筑物的构成及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整体人文景观来体现。

2.拓宽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还存在着大手笔的“绿色长廊”式设计理念,公路景观设计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审美主体的视线被限制在公路空间之内,使得公路丧失了作为地域感知重要视点场的功能。特别是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中,缺乏对该条公路所在的地域文化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体现不出高速公路的美学特征、艺术意义和文化内涵,没有发挥现代公路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功能。高速公路考虑其自身连通作用的同时,景观设计应结合区域文化、时空差异,运用高速公路内部景观中植物和建筑小品的造型、材料、色彩、结构形式、组合方式等,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25]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融合工程学、艺术学、园林学、生态学历史学传播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的综合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